古代園藝 1.

我國古代蔬菜園藝

蔬菜植物的範圍很廣,凡是一二年生及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以其多汁產品器官作為副食品的,均可被列為蔬菜植物。有些木本植物、藻類和真菌等,也可作為蔬菜食用。

我國蔬菜栽培的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幾千年來在蔬菜栽培技術方麵積累有豐富的經驗。大田作物的一套傳統的精耕細作方法,有不少是首先在蔬菜栽培中創造出來的。

我國古代的蔬菜園藝,在南北朝及其以前,就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北魏《齊民要術》中有15篇專門記述蔬菜栽培技術,介紹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遊地區栽培的30多種蔬菜,從選地到收獲、貯藏、加工作了較全麵的論述。

在土壤選擇與耕作方麵,古人在栽培蔬菜時十分注意土壤的選擇,一般均選用較肥沃的土壤。如種大頭芥要選擇“良地”,種香菜宜選用“黑軟青沙地”,種大蒜宜選“軟地”等。

菜地要求熟耕。如種香菜要3遍熟耕;種薑要多次熟耕,最好縱橫耕7遍等。耕菜地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比如當香菜連作時,如果前茬地肥沃而又不板結的話,就可不加耕翻,以節省勞力。

《齊民要術》中強調,分畦種菜可以合理地利用土地,菜的產量也高;便於澆水和田間操作,避免人足踐踏菜地。菜畦的大小一般是長2米,寬1米。栽培韭菜的畦一定要做得深,因為韭菜每采收一茬都要加糞。

蔬菜一般生長期較短,需肥量較大,菜地一定要施用基肥。基肥通常用大糞,或先於菜地播種綠豆,至適當的時候進行壓青,充作基肥。播種後還常施用蓋子糞,即在播種畢,隨即用腐熟的大糞對半和土,或純粹用熟糞覆蓋菜籽。

此外,播種前依蔬菜的種類不同進行不同的種子處理。對某些蔬菜的種子,如葵、香菜等,強調在播種前需予以曝曬,否則長出來的菜“疥而不肥”。

早在西漢時,就已知道應用打杈、摘心等方法控製單株結實數,以培養大的果實。到南北朝時,進一步認識到甜瓜是雌雄異花植物,雌花都著生在側蔓上,栽培中應設法促生側蔓,以便多結果。

對於蔬菜病蟲害防治方法,《齊民要術》也提到一些。比如甜瓜,適當安排播種期以避免蟲害,在地中置放有骨髓的牛羊骨以誘殺害蟲等。

蔬菜的采收標準因種類而異。葉菜類一般都是整株采收;或掐頭采收,留下根株繼續生長。大蒜頭應在葉發黃時采收,否則易炸瓣。

西漢的文獻中已有窖藏芋的記載,隻是未提窖的具體築法。《齊民要術》中有較詳細的記載:農曆九十月間,選擇向陽處挖四五尺深的坑,將菜放入坑中,一層菜一層土,放至距離地麵一尺處。最上麵 用穀草厚厚地覆蓋,此法相當於現在的埋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