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演繹 2.

禮樂製度使金文走向成熟

那還是在周代時期,周武王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成王繼位。成王當時年幼,周朝就由幫助周武王推翻商紂統治的周公旦輔佐成王主持朝政。

有一天周公旦對年幼的成王說道:“大王,當初商紂昏庸無道,寵幸妲己,以至於天下大亂,天下共伐之。如此慘痛的教訓,我們必須吸取。為了我們大周的統治能夠延續下去,所以我們必須要建立起來一種可以約束人行為的製度。”

成王雖然年幼,但是卻遺傳了周武王的聰明,他聽到周公旦的話後,非常認可地點著頭,問道:“您有什麼好的主意嗎?”

周公旦說道:“我認為我們應當以禮為教、以樂為教。禮,就是禮節,禮貌。不同身份的人,他的禮節是不同的,這樣可以形成嚴格的等級製度,讓人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地位,對身份高貴者進行尊敬。

“而樂,就是要把樂曲廣泛推廣,讓樂曲形成一種時尚,音樂是非常高雅的東西,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人快樂,洗滌人的心靈。喜歡高雅音樂的人,絕對不會像無道紂王那樣沉溺於女色,致使國家衰敗。禮樂的推行,可以在人們的心裏形成一個道德準繩,杜絕因為荒謬行為而導致社會禍亂的發生。”

成王聽完周公旦的話後,非常高興,立刻讓周公旦進行安排。

周公旦開始打造青銅器,以金文在青銅器上書寫禮教內容,並積極推行高雅音樂。隨著周公旦全力在周國推行禮樂,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西周開國之初,周公製禮作樂,奠定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基調。這套製度之所以為後世所稱道,因為它是以道德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並由此確立了道德在治國理念中的主導地位,這對於我國曆史的發展方向,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青銅器作為禮器在“禮樂”製度中的普及促使金文迅速走向成熟。西周初期金文尚保留著殷商晚期圖案化,工藝化傾向,典型的肥捺筆觸還廣泛存在,結構鬆散,文字符號不固定,在審美風格上還未形成獨特麵目。

西周的書法以鑄於禮器之上的金文為代表,種類純一而蘊涵無盡。早期的西周金文在字形的形態、線條的意味、書寫的行款上都保留了商代晚期銘文的特征。但是漸漸地,都呈現出西周金文特有的風範,最終使得西周書法獨具的品性凸顯出來。

西周金文首先是在書寫的行款上進行了調整,把商代甲骨金文所開創的有行無列的書寫規則納入到有行有列,並在井然有序的框架裏麵加以規約。

行列有序的行款把每一個個體的文字納入到規範中來,每一個字形不再是自由隨意的,長短闊狹都限製在給定的相同的空間裏,外形便趨向圓融整潔,以至後來的方正整飭。字形外部的規約完成之後,再進一步轉向內在秩序的調整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