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詩歌 3.
漢代樂府民歌的內容和成就
樂府原本是政府的音樂機構。早在秦代,樂府就作為政府的音樂機構的名稱而存在了,漢代後,沿襲秦代體製,也設有專門的音樂機構,它的主要職能是管理郊廟、朝會的樂章。
至漢武帝時,音樂機構的規模和職能都大大擴大了,這是漢武帝整頓改革禮樂的一項重要舉措,目的是改革傳統的郊廟音樂歌曲,用
新聲改編雅樂。當時樂府的具體職能,一是采集和編寫歌詞;二是譜寫樂曲;三是訓練樂工;四是演奏樂歌。
在這些職能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項職能就是“采詩”,也就是由樂府機構派專人去各地收集民歌俗曲,配樂歌唱,供統治者考察政治得失。
漢代樂府歌詞的來源有三:第一類是宮廷文人寫作的,這類樂章主要用於朝廷典禮,包括《郊廟歌》、《燕射歌》與《舞曲》。第二類是從全國各地收集來的民歌,這類歌詞主要在普通場合演唱,包括《相和歌》、《清商曲》與《雜曲》。第三類是來自西域的音樂,這類歌詞大多是振奮士氣的軍樂,包括《鼓吹曲》和《橫吹曲》。其中從民間采集而來的歌詞,習慣上稱為“樂府民歌”。《漢
書·藝文誌》記載:
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厚薄雲。
“趙、代之謳,秦、楚之風”,可以見出當時采詩的地域很廣;“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可以知道當時采集的詩歌具有現實主義精神,是下層民眾真情實感的抒發;“觀風俗,知厚薄”,可以了解統治者有考察政
《漢書·藝文誌》列出了西漢時期所采集的138首民歌所屬的地域,範圍遍及全國各地。宋代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收錄了最為完備的樂府詩歌。漢代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辭”、“相和歌詞”、“雜曲歌詞”3類。
“鼓吹曲辭”即簫鼓合奏,其中的作品《鐃歌十八曲》產生的時間不一,內容龐雜,有記敘戰事,表揚武功,歌頌愛情等,其中收錄有部分民歌,反映了人們生活的某些側麵。
《有所思》和《上邪》是表述愛情的作品,兩者都塑造了潑辣大膽的村野姑娘形象,前者為心上人準備了珍貴的禮物,但“聞君有他心”,立即決定“從今以後,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後者的愛情 表白更是熱情如火: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連用5個絕對不可能成為事實的假設反襯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感情熾烈、奔放、粗獷。“相和歌詞”中的“相合”指絲竹相和或人聲相和的演唱方式,其辭多為漢代街陌歌謠,較為全麵地反映了人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相和歌詞”內容豐富,其中有描敘人們悲慘苦難生活的,如《平陵東》、《婦病行》、《東門行》、《孤兒行》等。除描敘人們悲慘苦難生活的主題外,“相和歌詞”中還滿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