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情地寫出了人們樂觀善良的美好品質,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情感的真摯追求。代表作品有《隴西行》、《白頭吟》、《飲馬長城窟行》、《陌上桑》等。

此外,“相和歌詞”還展現了人們對生死的樸素思考,如《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充滿惜時發奮之情。

《蒿裏》中的“蒿裏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將人生短

暫的感歎傾訴無遺。

“雜曲歌詞”是各類曲子的集合,其歌詞內容或抒懷,或遊樂,或憂愁,或離別,或征戰,內容既有文人所作,也有民間歌謠。代表作品有《十五從軍征》、《古歌》、《孔雀東南飛》等。其中《孔雀東南飛》典型體現了漢代樂府民歌的藝術成就。

漢代樂府民歌是繼《詩經》、《楚辭》之後,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階段。漢代樂府民歌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以敘事為主,“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擴大了我國詩歌的敘事領域。

由於民歌作者對下層生活有著直接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在將之訴之於詩歌時,能夠選取典型事件來概括,並將代表了本階層的思想感情融化其中。

漢代樂府民歌大部分是敘事詩,其藝術成就又體現為高超的敘事技巧。這種技巧不僅是籠統的敘事與抒情相結合,而且在具體手法上表現為第一人稱的敘事多取生活片斷或典型場景,便於集中抒發強烈的感情;第三人稱的敘述則於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中塑造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漢代樂府民歌還善於使用多變的句式和自然的語言。漢代樂府民歌形式自由靈活,或四言,或五言,或雜言,句式上從一二以至十言不等,這些多樣的句式有助於表達不同的情感和內容,表現出勞動人民無窮的創造力。

漢代樂府民歌來自民間,因此其語言樸素自然、生動活潑,既充滿著真情率性,又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如《孤兒行》、《婦病行》、《上山采蘼蕪》等語言率性而發,絕無文飾,更為重要的是“質而不俚,淺而能深,近而能遠,天下至文,靡以過之”。

漢代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直接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精神,而且有所發展,對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形式上除直接孕育了東漢文人五言詩外,對後世五、七言、雜言詩體的發展也有較大影響。它的敘事技巧和語言特色對後世詩歌也有著較深的滋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