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詩歌 1.

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創作進入了以文人為主、自覺和個性化的時代,詩人之多,詩作之富,詩風之多樣,詩歌在表現社會生活與人們內心世界上的開拓與深入,以及詩歌自身形式上的變化和創新,都出現前所未有的壯觀局麵。

魏晉南北朝詩歌是我國詩歌開端與鼎盛之間的過渡階段,明顯具有承前啟後的曆史地位。魏晉南北朝800餘年詩壇本身也是名家迭出,名篇如潮,無論其審美價值還是詩歌史、文學史上的影響,都值得後人重視。

繼承中有發展的建安詩歌

建安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年號,這個時期及以後魏初的若幹年的文學創作,稱“建安文學”。建安詩人生活在漢代末期,飽經時代的風雲和世事的滄桑,他們所發的歌吟,多為反映社會離亂、抒發平生理想之作。

南北朝文學家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中說:

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誌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

建安詩人一方麵繼承了漢代樂府民歌的傳統;另一方麵又加以發展、改造,用他們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在詩歌史上樹起一麵旗幟。風格多呈現清新剛健、慷慨悲涼的特征,被稱譽為“建安風骨”。

在這種風格的詩歌裏,包含著詩人的真情實感,在語言表達上又具有簡練剛健的特點。

建安作家主要有“三曹”、“七子”。“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父子3人;“七子”是指孔融、王粲、徐幹、陳琳、應瑒、劉楨7位文人。建安文學最有成就的文學樣式是五言詩,其次是賦,如曹植的《洛神賦》、王粲的《登樓賦》等。這個時期文學成就最突出的是曹操、曹丕、曹植和王粲。

曹操,是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同時,也是位傑出的詩人。他的詩歌存有20餘首,都是以樂府為舊題寫時事的樂府詩,題材非常豐富。詩歌從現實出發,或者描寫戰爭給民眾造成的災難,如《薤露行》、《蒿裏行》、《苦寒行》等。或者抒發自己的胸襟懷抱、雄心壯誌,如《對酒》、《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

在曹操的詩歌中,《短歌行》、《步出夏門行》中的《觀滄海》、《龜雖壽》是曆來為人傳誦的千古名篇。《短歌行》是四言樂府詩,在宴饗賓客時吟唱,詩歌的主題是抒發為了統一大業而求賢若渴的心境,體現了一唱三歎,慷慨悲涼中體現出昂揚之態。

《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詩人觀海抒情,借海明誌,景語情語,渾然一體。

《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則直接吐露了曹操的壯誌豪情。

曹操善於創新,他是向民歌學習、創作擬樂府詩的開創者。他借樂府舊題寫時事或抒懷抱,如《薤露行》、《蒿裏行》本是挽歌,曹操卻用以描寫現實的動亂,表達自己的哀痛。

曹操的詩語言質樸簡潔,善用比興,形象鮮明,詩歌風格悲涼慷慨,沉鬱雄健。

曹丕,曹操的次子,曹操死後,襲位為魏王,後代漢稱帝,世稱魏文帝。曹丕擅長詩文,有相當多的作品流傳下來,而且多為名篇佳作。存詩40餘首,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具備。

曹丕的詩歌內容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和鄉情的,如《雜詩·漫漫秋夜長》、《燕歌行》、《秋月行》等。《雜詩·漫漫秋夜長》,以浮雲作比興,寫遊子遭遇不幸,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