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離鄉,長期滯留在外,因畏懼外鄉人而欲言又止。詩以壓抑的情調戛然結束,表現了思鄉而又難以排解的憂傷心情。

《燕歌行》共兩首。《秋風蕭瑟天氣涼》描寫一個獨守空房的婦女在深秋寒夜思念遠行的丈夫,感情真摯,情思委婉憂傷,其語言清新自然,和諧流暢。

《燕歌行》是現存我國古代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它為七言詩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在詩歌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曹丕的很多詩歌兼容漢代樂府民歌和漢代文人詩的特點,在藝術上有新的創作。他的詩歌抒情婉約細微,詩歌語言,有民歌的質樸,也有文人的華麗。

曹植,曹操第三子。曹植少時才華橫溢,才思敏捷,曹操十分賞識這個兒子。但他恃才傲物,任性而為,不太檢點自己的言行,最後失寵於曹操。曹丕稱帝後,立即削弱曹植的勢力。此後,曹植鬱鬱寡歡,終於在憂憤中死去。

曹植的詩、賦、散文均突出,尤以詩歌成就為最高。曹植的詩以哥哥曹丕稱帝為界,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詩作洋溢著追求政治理

想、向往建功立業的進取精神。

曹植的後期詩作中充滿著悲憤抑鬱的氣氛,最能代表這個時期的詩作是《贈白馬王彪》。全詩分為7章,抒情中穿插敘事、寫景,或直抒胸臆,或比興烘托,並借用章章蟬聯的頂針修辭手法,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詩人複雜曲折的思想感情。

曹植的詩歌創作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注意文人文學與民間樂府的結合,使詩歌藝術取得了極大的飛躍。

曹植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個大力寫作五言詩的人,他的創作推動了五言詩的發展。他的五言詩抒情成分增多,詩中有鮮明的個性和抒情性。

曹植還加強了五言詩的文采,在保持民歌樸素自然的基礎上,又講究詞采和對仗,注意煉字和聲色,表現出語言洗練、詞采華美的特色;曹植的五言詩講究寫作技巧,結構大都較為精致,很少平鋪直敘,特別是開頭,多以警句開始,具有引領全篇的作用。

在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中,王粲取得的成就最高。

王粲,山陽高平人。王粲的詩感情深沉,慷慨悲壯,其《七哀詩》3首最能代表其詩歌風貌,第一首中的“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一句,頗能反映當時社會動亂的真實麵貌。

劉楨,東平寧陽人。他的詩剛勁挺拔,注重氣勢,不事雕飾,代表作是《贈從弟》3首,這3首詩分別用鬆樹、鳳凰比喻堅貞高潔的人格,既是對他從弟的讚美,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徐幹,山東濰坊人。他的代表詩作有《室思》6首,大多寫閨怨之情,情致委婉。

陳琳,江蘇揚州人。他的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假托秦代築長城之事,描寫繁重的徭役給廣大民眾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蔡琰,是著名作家和學者蔡邕的女兒,蔡琰博學多才,精通音律,代表作為騷體《悲憤詩》。這首詩長達540字,通過詩人自身遭遇,較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這首詩深受漢代樂府敘事詩的影響,在現實主義詩歌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