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詩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是為官時期,主要寫政治詩,如《河北民》、《收鹽》等。他還寫了大量的詠史詩。其中《明妃曲》兩首最著名,在第一首中他一掃曆代詩人寫王昭君留戀君恩、 怨而不怒的傳統見解。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

詩人先勾畫出王昭君古今豔傳的絕代佳人形象,寫出她獨去異域、懷念故國的淒苦無靠的心情,敘寫的同時也流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心情。

王安石後期成就最高的詩作是在罷相以後寫的抒情寫景的小詩,人稱“王荊公體”。這些小詩新穎別致,煉字煉句,妥帖自然,詩意

含蓄雋永,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膾炙人口。

歐陽修等人奠定了宋詩的大體風貌,使宋詩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而蘇軾以其才華橫溢的詩作將宋詩推上了高峰。

蘇軾的詩歌內容豐富多彩,題材多樣,典型而全麵地展示了宋詩創作的實績。蘇軾的政治詩,表達了詩人對於政治和社會重大問題的態度和觀點,如《荔枝歎》一詩,充分表現出詩人鮮明的政治態度和不畏權奸的鬥爭精神。

蘇軾的抒情詩,著重反映了詩人壯誌難酬、屢遭迫害的不幸遭遇和不屈服的精神麵貌,如《遊金山寺》,在描寫波瀾壯闊的景象之後,抒發了自己的隱逸之情。

蘇軾還寫有大量的寫景詩,他以自然之子的激情去擁抱自然,以藝術家特有的敏銳和靈感去觀察描繪,他將他的情趣、心懷融入到寫景詩中。

《飲湖上初晴後雨》一詩,把西湖景色之美寫得特為傳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已成為萬口流傳的絕唱。

蘇詩的藝術成就極高,他的詩想象豐富,奇趣橫生,比喻新穎巧妙:描寫風光、物態、人情,都能做到體察入微,形神俱現,融景、情、事、理於一爐。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 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通篇寄理於景,做到哲理與形象的高度統一。

蘇軾駕馭語言得心應手,出神入化,使事用典,信手拈來,均用得貼切自如。蘇軾的詩古近體無不兼備,尤長於古體和七言歌行。

蘇軾的詩作典型體現了宋詩的成就和優點,他秉承歐陽修以古文章法為詩,以議論為詩和梅堯臣追求平淡以日常題為詩的經驗,又開創了以理趣構詩的新路。

《吳中田婦歎》的直陳時事,《遊金山寺》、《泛穎》的直敘遊曆,《百步洪》的鋪排景物,皆運用了散文直敘和鋪排的章法。而《和子由澠池懷舊》不但運用了散文化的句式,還展露了詩人以議論為詩和以理趣為詩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