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拍胸,二拍拍掌,三拉弓,四絞絞,五搓陀,六繃繃,繃的迸的繃,高拱手,低作揖,戴金花,喝禦酒,相公腰裏有、有、有、有。
選自朱介凡《中國兒歌》(台灣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年12月)第178頁。
朱介凡,我國著名民間文藝學家,謠歌諺語學家。1912年9月28日出生於武昌,從小受母親教育啟蒙,學會了許多武漢兒歌, 1948年移居台灣。朱先生致力於中國民俗文化尤其是諺語、歌謠等方麵的研究,成果卓著,卷帙浩繁,堪稱大家。主要著作有《中華諺語誌》(共500萬字、選錄諺語52115條、計5871頁)、《中國諺語論》,《中國歌謠論》、《中國兒歌》、《中華諺語選》、《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等。《中國兒歌》收錄了全國各省兒歌1501首,其中湖北125首,大部分為武漢兒歌,很多是朱先生幼時習唱的記錄。
繃的迸的繃:象聲詞。
作揖:舊時行禮的一種形式。據《周禮》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係,作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戴金花:指中狀元,過去中狀元時要騎馬遊街,披紅掛彩,頭插金花,極其風光。鄒紹誌、桂勝《中國狀元趣話》一書中,記載有“六十花甲戴金花”的逸聞趣事。
禦酒:此處指皇帝賜予的酒。
有:指腰中有錢,說一個“有”,就輕打摟抱小兒腰一次,逗笑嗬癢。
此為武昌童謠,可與前首漢陽童謠對比閱讀,僅一江之隔,就有如此差別,童謠傳唱之流變,此為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