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子跑,二麻子攆,三麻子撿到三分錢,四麻子買,五麻子吃,六麻子欠得涎直滴,七麻子撿了個手榴彈,炸得八麻子團團轉,九麻子回去告法官,十麻子回去挨扁擔。
兒時習唱。
這是跳繩遊戲歌謠。
跳繩,中國最經典的兒童遊戲之一。其曆史悠久,已逾千年,唐稱“透索”、宋稱“跳索”、明稱“白索”、清稱“繩飛”,民國以後才稱“跳繩”。唐李百藥《北齊書》載:遊童戲者好以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跳,且唱曰“高末”(《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中華書局,1972年11月)。另,清彭蘊章撰《鬆風閣詩抄》中有句雲“白光如輪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輪中”(清同治年間刻本)。
跳繩分單跳、雙跳、混跳等,混跳,人數不限,兩人甩繩,其餘人依次跳進跳出,過一人,唱一句,一般十句為一輪。若有人動作不成功,便罰其下場甩繩,其餘人則從頭再來。
欠:qian4,方言,心有所欲;想念。武漢話“欠”,表意很豐富,既可指對食物的渴望,如欠吃欠喝,也可指對人物、事物的思念,如欠某個人,欠到哪裏去玩,甚至還可以將“欠”字強加給對方,如“欠死你”。欠,有作“欿、羨、忺、慊、歉”等,朱建頌先生認為本字為“牽”,“牽”在武漢話中有讀去聲的。
涎: 音xian2,唾沫,口水,也有讀作“can2 ”的。
最後兩句有唱作“九麻子抱倒個鹹鴨蛋,十麻子回去喝稀飯”的。
麻子,一作“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