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分類 12.
藥用動植物學的新發展
明清時期,人們從各個方麵積累的生物學知識不斷增加,比較鮮明地體現在本草學研究上。本草學著作的大量出現,標誌著藥用動植物研究的新發展
這一時期的本草學著作主要有:明代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清代醫學家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
尤其是《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醫藥學著作。對科研、臨床、教學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部巨著受到國內外科學界的重視,已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
據說李時珍在41歲時被推薦到北京太醫院工作。太醫院的工作經曆,給他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為他創造《本草綱目》埋下很好的伏筆。
李時珍利用太醫院良好的學習環境,不但閱讀了大量醫書,而且對經史百家、方誌類書、稗官野史,也都廣泛參考。與此同時,李時珍仔細觀察了國外進口的以及國內貴重藥材,對它們的形態、特性、產地都一一加以記錄。
在太醫院工作一年左右,為了修改本草書,他再也不願耽擱下去了,借故辭職。
李時珍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天投宿在一個驛站。他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圍著一口小鍋,煮著連根帶葉的野草,就上前詢問。
馬夫告訴他說:“我們趕車人,長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藥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馬夫還告訴他,這藥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
李時珍從馬夫這裏知道了旋花有“益氣續筋”之用,於是將這個經驗記錄了下來。
這件事使李時珍意識到:要想修改好本草書,就必須到實踐中去,才能有所發現。經過多年的研究和野外考察,他在75歲時寫成了《本草綱目》一書。《本草綱目》是我國古代本草學上的巨著,達到了科學水平的一個新的高度,對生物學的發展也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在《本草綱目》所載的全部藥物中,有324種是李時珍新記的。記有植物藥1089種,除去有名未用的153種以外,實有936種。還記有動物藥400餘種。分列“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等項加以說明。
這部著作的重要意義在於分類更傾向自然性,用起來也方便;形態描述更詳細、準確,同時還糾正了不少以前的訛傳和不實之詞。
《本草綱目》將藥物分成水、火、土、金石、草、穀、菜、果、木、服器、魚、鱗、介、禽、獸、人16部。各部又細分為子類。如在草部下就分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雜草、有名未用等類。
從這個分類來看,李時珍完全摒棄了上、中、下三品分類法,采用的分類依據是習性、形態、性質、生態等。他對藥物的考察非常深入仔細,常將具有相似療效的植物排列在一起,說明他工作的深入。
李時珍詳細地閱讀過大量本草文獻,並親自對許多藥物進行過細致觀察,因此他在藥用動植物形態描述方麵通常比前人的詳盡。這在指導人們尋找藥物和鑒別藥物有很突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