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祁天把這劍道第二層境界稱為「心境」。
從這裏就能看出,這和劍道起始的「人與劍合」是一脈相承的,交流溝通都是為了和劍達成某種程度的統一,最初是在身體層麵上的「人與劍合」,再深入就是心理上的「心與劍合」。但這兩步都是人作為主導的境界,都是能夠苦修得來的。
但這一境亦要難倒大半能夠跨過第一步的劍客,因為這兩步都有個回避不了的問題,那就是佩劍,這兩步毫無疑問都需要擁有同一把佩劍的。若是悟性一般,這佩劍也一般的劍客,實在是很難想象要如何靠自己激發出劍的靈性。
而之後更高一層的境界並不是「意與劍合」,而是「心與意合」,這裏的心不再指人的心靈,而是劍的靈性經過和主人多年的融彙終於誕生了的劍心,在某種程度上,劍心已經能夠獨立於劍客而存在,已經是單獨的個體而不是依附於劍客的附屬物了。
所以劍客承認了劍的地位,以自己的心意和劍心相通,而在這一步,對於劍的要求反而沒有前兩個境界那麼大了,相反這一境界,劍若普通一些可能更有優勢,因為名劍神器多有靈性,但這些靈性大多天生,都自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就算誕生出劍心也大多和劍客自己的劍道風格並不相稱,甚至彼此排斥,那麼這第三層境界是無論如何都達不到的。
所以除非他們能夠降服名劍神器的靈性,使之完全改變以成適合自己,這樣才能誕生出能夠相合的劍心。極個別強大的名劍神器更是擁有劍心,那麼其過程就更加艱難了,需要人和劍兩者間,一方完全扭轉自己,來配合另一方才能達到這一境界。
但說句不好聽的,之所以是神器名劍,那至少都有很強甚至很有曆史的靈性,他們大多要麼很有“性格”,要麼很有見識,絕對不會輕易改變自身,所以如果是以神器名劍“作弊”達到前兩境,那麼卡在這一步後,基本等同於在劍道上窮途末路了。
而且他們本體的材質是沒得說的,隻要他們的靈性不配合,劍客連一拍兩散都做不到,而他大不了就是靈性一隱,等待下一個「有緣人」罷了。
相反,普通的劍器幾乎都不可能誕生靈性,更不用說更進一步的劍心了,而能夠做到這一步,那麼劍與人之間幾乎是不分彼此的,那麼達到這第三層「心與意合」可以說是易如反掌。
所以祁天把劍道第三層境界稱為「劍境」,意為此境界是以劍為本,以人為輔的境界。
而劍道的第四層就是「意與劍合」,其實說成「意與心合」更合適,隻不過祁天覺得這和第三層容易搞混所以才改了個名字。
當然,這「意與劍合」意指的是劍客在度過三個境界後心靈升華所得到的劍意,境界這東西當然不會隻對劍有作用,對於劍客來說,境界才是根本,但是隻有到了這第四層境界才真正體現出非凡的威力來,因為前三層就算有增幅也隻是一個附帶的作用,前三層可以說是奮實基礎,為的就是和自己的劍達到“一體”的境界。
而從第四層境界開始,為的就是劍客自身,為的是強,為的是超脫,為的是達到那不可言的天道境界。
所以第四層出現了本質的不同,「意與劍合」意,指劍意,而劍,指的卻是劍心!
劍客此時不拘泥於招式劍法,擁有自己的劍意,這是自身意誌的體現,換成魔幻、玄幻的說法,就是心靈具象化、靈魂本源;同時也已經不需要在拘泥於自己的佩劍,當達到此境界時,劍心離體與劍意相融,可謂劍客舉手抬足之間盡皆是劍,已是踏足大道之相。
所謂的第四境達到的境界頗有返璞歸真之意,就好比人生三重境界,到頭來,看山依舊是山,看水依舊是水,變得不是景色,而是觀景之人的心,所以這一境界可以說也是「人與劍合」、「人劍合一」之境,隻是人與劍都變了,人凝練了劍意,劍凝練了劍心,彼此的超脫、相融,以達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