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有人在與人溝通時,沒有傾聽,從而使他人的情緒情感漏掉了,沒有能夠真正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當然就更談不上駕馭他人的情緒情感了。
③傾聽的技巧。
傾聽的技巧很多,主要有:
做有興趣狀。對某人所說的話“表示有興趣”。當別人的講話確實無聊且速度又慢時,要認為或多或少會有益,聆聽時就會自然流露出敬意和禮貌。
對方說話時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聆聽。特別要集中注意力,哪怕是有一個持槍暴徒突然闖進房子,一個漂亮的女士在你麵前晃來晃去,也不要分散眼神。
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情緒情感是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的,你傾聽的情緒會影響講話人的情緒,從而間接影響他人的情緒。
一般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會影響別人的情緒,同時,也影響對他人情緒情感的認知。
積極回應。可用一些肢體語言或感歎性的口頭語言來反饋你的情緒情感。
準確理解。不僅要理解他人語言中的含義,還要理解他的言外之意、言下之意,往往那些東西才是要捕捉的情感信息。
聽完再澄清、排除聽到的消極情緒。
傾聽要“四到”:
眼到——觀察對方的臉部表情、眼睛、手勢、體態、穿著等;
心到——以換位思考的態度站在溝通對方的立場與角度,去體會他的處境與感受;
腦到——用大腦去分析對方的動機,以便了解對方的話中是否有話,是否有弦外之音;
神到——眼、心、腦,全部要歸到“神”。
(2)提問。
①提問的含義。
認知他人情緒情感的第二個方法和技巧是提問。提問本身就是一門學問,這是用嘴的藝術。
每個人每天幾乎都要不停地提問,都要不停地回答問題。很多情緒情感的東西就是通過提問和回答問題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來的。就是傾聽,實際上也是提問後的行為。
②提問的重要性。
一個領導者要學會提問;一個教師要學會提問;一個服務員要學會提問;一個學生要學會提問;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提問。其實,提問每個人都會,張嘴就是問題,但是,每個人也都不一定會提問,提問水平很高的人,是高情商與高智商的綜合素質的體現。
③提問的種種運用和表現。
老師的提問技巧。老師的課堂教學,要經常提問,這是啟發式教學,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有經驗的教師認為,經常提問是一種組織教學的重要方法。學生聽課到一定時間,就會產生興趣轉移,會產生疲勞,經常提問,會使學生溜掉了的“神”又“回過神來”,重新集中注意力。
一個人會不會提問題,提什麼樣的問題,能夠由此看出你的水平。所以,有經驗的老師會加大力度鼓勵學生提問,從學生的提問中看出學生學到了什麼程度,看出他的創新創造精神。
記者的提問技巧。一些新聞記者很會提問,包括報社的記者,電台、電視台的新聞記者,《對話》《實話實說》《今晚》《東方時空》等欄目的主持人,香港鳳凰衛視的《時事開講》《時事直通車》等欄目的主持人,都是很會提問的。
例如,央視的著名記者水均益,他主持的《高端訪談》節目,很有層次,很受歡迎,其中與水均益先生的提問有很大的關係。他所提的問題,有的是以邏輯性見長,有的是以深度和廣度見長,有的則是以饒有興趣的幽默詼諧見長,有的是以引起人們的好奇心見長。總之,提問在認知他人的情緒情感中是很重要的。
(3)觀察。
①觀察的含義。
觀察是認知他人的情緒情感的第三種方法和技巧,這是一種主要用眼睛的藝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心理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東西,它會通過一個人的言行、表情表現出來。而通過一個人的言行,可以推斷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可以窺視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②眼睛和眼神。
根據一個人的眼睛、眼神,也可以了解他的情緒情感。這是兩個方麵的問題:一是通過眼睛去觀察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二是通過他人的眼睛去推斷他人的情緒情感。
傾聽、提問和交談都屬於上述兩個方麵的內容。例如,通過傾聽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也可以通過自己講話,他聽的表現來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通過提問來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也可以通過他人對自己的提問來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
(4)其他方法。
①體察。
通過一個人的整體言行活動,身體的全部行為,也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情緒情感,“體察民情”的“體察”就是這個意思。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身體語言,每個人的身體語言都在表情達意。好多隱秘的情感信息就是通過身體的無聲語言傳遞的。有經驗的觀察情緒情感的高手,是不會放過他人的體態情感表達的。
“水門事件”後尼克鬆的體態
美國總統尼克鬆卷入“水門事件”後,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尼克鬆出現了摸臉頰和下巴的動作。而在“水門事件”爆發前,尼克鬆從未有過這樣的動作,心理學家法斯特教授據此認為,尼克鬆這次肯定脫離不了幹係。
點評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人麵對恐懼時,會通過自我安慰來尋求心理平衡。尼克鬆摸自己身體的這種自我接觸,就是一種自我安慰,其實,也就把他的恐懼心理不自覺地流露了出來。
這裏的“體察”情緒情感,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要整體觀察。一個人對對方是一種異常憤怒的情緒,但是他的麵容卻可能是和藹的微笑。這時,對他人的情緒的觀察,就不能僅僅看他的麵部,還要看他同時緊握的拳頭和僵硬的肢體,也許這才是他的真實情緒。
②手勢語。
除了眼睛、耳朵、嘴巴等五官能表達人的情緒情感以外,在一個人的身體中,手是最重要的情緒情感的表達載體。一個人的手勢會有億萬種,肢體語言中,最重要的也是手勢語言。聾啞人的啞語,交警的交警語,基本上都是手勢語言。即便是有聲語言,很多也是要借助手勢來表情達意,增強感染力的。
一個人取得了成就,為自己的事高興驕傲時,很多會在手勢上體現出來:動作V、揮舞拳頭做高興狀、豎大拇指、雙拳同時向上舉等。
一個小孩子,當他對自己所完成的事感到驕傲時,便會坦率地將他的手顯露出來;當他有罪惡感時,或者是對一個情況產生懷疑時,他會將手藏在口袋裏或背後。
生意場中的現象
生意場,是最需要察言觀色的。到一個公司談一筆生意,在向對方說明來意之後,對方卻不置可否,對方的語言信息沒有明確地傳遞過來,而通過他的眼神也看不出來。這時,可以觀察對方的手。
按照心理學家戴瑪的經驗,對方手的細小的動作,可能讓對方泄露天機。如果對方有肯定的意思,有可能他有這樣一些手部動作:手部比較放鬆、手掌張開、將手攤放在桌子上、用手清除桌子上的障礙物、撫摸他自己的下巴,等等,一般來講,這都是一些肯定情緒的手勢動作。
否定情緒的動作一般也有一些,例如:在身體前邊握緊拳頭,兩手放在大腿上,張開時,兩手拇指相向,兩手交叉按在頭部後麵,手指按在額頭中央,手向著你屈指數數,交談時,不斷地把玩桌子上的東西,打開抽屜又關上,好像在找什麼東西,兩手撐住下巴,用手指連續敲桌子,等等。
另外,用手摸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表達了不同的情緒和情感,即便是摸自己身體和摸別人身體的同一部位,力氣大小,摸的時間的長短,連續地重複次數等,都會表達出情緒情感。通過這些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的確是很有用處的,對於情商的提高也是很有好處的。
點評其實,人是非常複雜的,人的情緒也是穩定性與變化多端性並存的,每個人的情緒表現也是有個體差異的,人會在不同的場合顯示出不同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往往是與內心情感有差距的,甚至是相反的。雖然也有規律可循,但沒有一個固定的框框把所有的情緒情感都包羅進去。
提高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從而提高情商,主要是對人與人之間情緒情感的共性的東西加以研究和實踐,當然,同時還要對差異性的東西進行研究和實踐。
(三)情緒的控製與管理
1.情緒的控製與管理的必要性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穩定協調,不大幅度波動,不大起大落,不喜怒無常;都希望自己順境中不忘乎所以,得意忘形;逆境中不垂頭喪氣,消極萎靡;遭受打擊時能泰然處之,應對自如;都希望自己不感情用事,不意氣用事,不情緒化,能以理智控製感情,控製衝動。
然而實際上,每個人都有情緒,每個人的情緒都有可能時好時壞,每個人都可能感情用事,意氣用事,也可能衝動和偏激。正如成功學大師奧格·曼狄諾所說:“潮起潮落,冬去春來,夏末秋至,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雁來雁往,花飛花謝,草長瓜熟,萬物都在循環往複地變化”。人的情緒也有自然變化的一麵。
但人是社會的人,人必須加強對自己情緒情感的管理與控製,人要學會控製情緒情感。在情緒情感方麵,先做好自己的主人,然後才能做別人的主人。
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情感是很不容易的事,因為每個“自我”中都經常存在著感情與理智的鬥爭。一時一事可以管理和控製好,但要時時、處處、事事都把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管理好、控製好,是不簡單的。
2.情緒的控製與管理的方法
管理自己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兩種。
1)對抗法
(1)對抗法的含義。
對抗法就是自己與自己不好的情緒對抗。
(2)對抗法的分類。
①可以與自己的悲傷的、自憐的、失敗的情緒對抗。
沮喪時,我引吭高歌;悲傷時,我開懷大笑;悲痛時,我加倍工作;恐懼時,我勇往直前;自卑時,我換上新裝;不安時,我提高嗓音;窮困潦倒時,我想象未來的富有;力不從心時,我想想自己的目標。
②也可以與自滿自大的情緒對抗。
縱情得意時,想想挨餓的日子;得意揚揚時,想想競爭的對手;沾沾自喜時,不要忘了忍辱的時刻;自以為是時,看看自己能否讓風停住;腰纏萬貫時,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驕傲自滿時,想想自己怯懦的時候;不可一世時,抬起頭來,仰望群星。
2)克製法
(1)克製法的含義。
克製法就是克己自律,理智理性,從過程中自拔出來,多看後果。因為很多情緒化、感情用事時就是不看後果,不計後果的風險、危機和成本,不考慮對自己、對他人、對家人、對社會的傷害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