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寫了女同性戀。《紅杜鵑》裏也寫到了同性戀,女主人公和一位女指導員愛得發昏,想要**,又不知怎麼下手,就說:“讓我們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吧”——當時人們瘋不瘋傻不傻的勁頭全都躍然紙上,這一筆很成功。相比之下,《私人生活》中禾寡婦和倪拗拗搞的那些事,倒讓人看不懂了。拙劣的場麵描寫夾雜著一些沒來由的感慨,倒像出自中學生的手筆。而《私人生活》中異性戀比同性戀寫得還壞,舉例來說,主人公倪拗拗和t老師初次發生性關係,是在一個叫做“陰陽洞”的地方,這個地名叫人想起了地攤上署名“黑鬆林”的下流讀物。這地方看上去像個墓穴,實際上卻是個餐廳,在幹那件事之前,先吃了十道大菜,其中包括猴子的腿……
幹完之後,又來上一段哲學思辨。我不知別人感覺如何,反正我沒猜出這麼寫用意何在。
就小說而論,我以為《私人生活》寫簡明些好。主人公倪拗拗是個自戀傾向很重的人,似應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她的感覺,寫她無法實現的想入非非。小說裏有一筆寫她單戀尼克鬆,就比較自然,一直這樣寫就好了。而把所有女人的性別意識都套在她一個人頭上,當然無法收拾。主人公進了精神病院,這是感情邏輯的破產。一個感情不能自圓其說,非進精神病院不可的人物,叫人無法認真對待;這主要是因為我捫心自問,覺得自己還沒有瘋。
其實,我對此書的附錄——陳染的訪談錄——更感興趣。這篇短文比整本小說都好讀。陳染對小說的很多看法我都讚成,隻有對卡夫卡的看法例外。陳染說,她覺得和卡夫卡氣質相近,我覺得不然。卡夫卡雖然抑鬱,但他的抑鬱裏沒有自戀的成分——他說,每個障礙都能克服我。他的問題是悲觀絕望。這種情緒和過度自戀造成的抑鬱不是一回事——不能把所有的氣質都往自己身上扯。在訪談結束時,談到了女性寫作的文化角度。我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這主要是因為,一種文化人類學的觀點正在泛濫,一直蔓延到了文學的領域。
文化人類學有種文化相對主義的觀點,主張尊重各種文化特異性。假如真有一種女性的文化角度,我們也該尊承它的特異性如陳染所說,女作家可以在男人性別停止之處開始思索,假如這是真的,我們就有指望讀到些獨特的好作品。但就《私人生活》而論,我有理由說,我的指望落空了。現在我覺得《私人生活》不好,陳染會說,這是男性中心的偏見。假如我說這書好看之極,她就不會在意我是個男性。這樣等於立起了個單向的閘門:頌揚的話能通過,批評的話就通不過。任何人都能看出這件事的不合理之處:女作家的作品,男人隻能讚美,這種讚美就沒了意義。假如女性文學意味著對文學做這樣的分割,那就沒什麼意思。文化相對主義的觀點,在文學領域也不可濫用,它會把文學割碎。當然,對於女性文學,我也不是完全的取消派。女作家寫性別意識,隻要能寫好,我就讚成。
另外一方麵,作者寫出文學未曾表現的一種文化特異性,會是有趣的,但又不一定會好。舉例來說,假設有種肉凍似的海洋生物有思維的能力,在大海中漂浮了億萬年。我們把它們中的一個撈了出來,放進魚缸,給它一支筆,可以想見,它能寫出些有趣的東西,但未見得好,雖然它們在陸生動物停止的地方開始思考,也不見得是家。除非它對文學有些了解,有一些寫作的經驗——假如我們承認有好和壞、那麼就必須承認在文化的特異性之外,還有一個統一的文學標準,由這個標準來決定作品的好和壞。我對女權主義的理論和文化人類學還有些了解,我的看法是:這些學問不能教給我們如何寫作。通過寫作可以改變自我,這就是說,真正能教我們如何寫作的,卻是寫作自身。
第五十六章從《赤彤丹朱》想到的
翻開張抗抗的《赤彤丹朱》,馬上就想到了尤瑟納爾的《虔誠的回憶》和《北方檔案》。這幾本書大體是同一個路數。我雖然是尤瑟納爾赤誠的崇拜者,對《北方檔案》卻一點都不喜歡——我喜歡尤瑟納爾的《一彈解千愁》、《東方奇觀》;假如尤瑟納爾沒寫過《虔誠的回憶》、《北方檔案》,我的感覺能好一些。這主要是因為我覺得尤瑟納爾是位小說家,我更希望她寫小說,而不希望她寫史或紀實一類的東西。當然,我對寫史和紀實也無偏見,隻要它寫得好。張抗抗的書以前沒有讀過,對她並無這種先入之見。但不管怎麼說吧,照我的個人判斷,《赤彤丹朱》不屬小說一類。
在此談談我對小說的看法,也許不是多餘的。本世紀四十年代,茨威格就抱怨說,以往的小說不夠精當。我對他的抱怨是讚成的,但以為他自己的小說也不夠精當。以後就出現了很多可稱是精當的小說,比方說,意大利卡爾維諾的作品,還有法國的“新小說”。當然,有人認為它們“太拘泥於文學,不怎麼好”,但我總覺得這才叫做小說——小說從語言到結構,就該是處處完美。朝這個方向努力,小說才能和曆史、紀實、通俗文學分開——就像戲劇、哲學那樣,是一種遠不是誰都能來上一手的文體,這樣才對。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按照我們這裏通用的標準,《赤彤丹朱》還得算是小說,而且是屬於小說中比較經典的一個類別。因為我相信近三四十年來,小說藝術有了很大的進步,所以這裏的“經典”應該說是個貶義詞。尤瑟納爾有些小說達到了現代的標準,這是她最好的作品;還有些達到了“經典”的標準,就沒有前一種好。我倒希望張抗抗除了《赤彤丹朱》,還能有另一類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