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第一宅—— 王家大院1(2 / 2)

也就是說,看過“王家大院”以後,別的院落就再不值得一看了。同時也說明了,王家大院在我國民居建築中的地位之高是很難被撼動的。

之所以說王家大院在民居建築中具有較高的地位,是因為“王家大院”在縱軸線上配置了主要建築,然後再在主要建築的兩側或對麵布置了若幹座次要建築,這些建築組合成了封閉性的空間,形成了標準的四合院,其模式符合民居廣泛采用的四合院式的布局方法。

王家大院主體建築采用了鋼筋混凝土建造,但是內部卻使用了大量的紅木、柚木、楠木等高檔木材進行合理裝飾。

王家大院在鋼筋混凝主體結構的修建中體現出了“穿鬥、抬梁”的木構架體係,達到了建築功能、結構和藝術三者的高度統一。因此王家大院為我國民居建築之最。

[旁注]

康熙帝 (1654年~1722年)本名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61年,是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曾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麵。據說,王家大院的創始人王家祖輩的發家與這位皇帝有關。

大夫 我國古代官名。在春秋時期最為興盛,從爵位上看,它屬一級爵位,同時又兼任一定的官職,大夫一般都有封邑,因此既是封邑主,又是封邑中的行政首腦,同時大夫還有自己的宗族,在宗族範圍內還有著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在王家祖輩裏,有很多人從事這種官職。

義學 也稱“義塾”。指我國古代依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設立的蒙學。對象多為貧寒子弟,免費上學。義學產生於北宋時期,始於名相範仲淹。據說,王家人在家鄉先修建了義學、義倉等供全村人使用的建築,然後再修建了王家大院。

四合庭院式建築群 簡稱四合院。也就是指一個院子四麵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合院。一戶一宅,一宅有幾個院。合院以中軸線貫穿,北房為正房,東西兩方向的房屋為廂房,人口多時,可建前後兩組合院南北相連。

戲樓 又叫戲台,是供演戲使用的建築。我國傳統戲曲的演出場地,種類繁多,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不同的樣式、特點、建造規模。最原始的演出場所是廣場、廳堂,進而有廟宇樂樓、瓦市勾欄、宅第舞台、酒樓茶樓、戲園及近代劇場和眾多的流動戲台。

楠木 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有香楠、金絲楠、水楠等種類。屬大喬木,成熟時可達30米。楠木為我國特有,是馳名中外的珍貴用材樹種。其木材堅硬,價格昂貴,多用於造船和宮殿。

[閱讀鏈接]

在王家大院所處的靜升村,曾有“五裏長街”和“九溝八堡十八巷”的說法,而王家至少占據了這裏的“五溝五巷五座堡”,共占地麵積達25萬平方米,甚至超過了占地15萬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宮。

當年,王家在修建紅門堡、高家崖堡、西堡子、東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時,分別以“龍、鳳、虎、龜、麟”五種靈瑞之象建造,以圖迎合天機。

即紅門堡居中為“龍”,高家崖堡居東為“鳳”,西堡子居西為“虎”。三者橫臥高坡,一線排開,態勢威壯,盛氣十足。東南堡為“龜”,下南堡為“麟”,二者辟邪示祥,富有穩家固業傳世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