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瓊閣——北海公園4(1 / 3)

仙山瓊閣——北海公園4

乾隆時期的進一步擴建

在北海靜心齋的東側有一組廟宇,原是大西天經廠,在清代稱為“西天梵境”,又稱為“大西天”。 西天梵境原為明代西天禪林喇嘛廟,清代乾隆於1759年下令重修,並向西擴展。

“西天梵境”的圍牆是朱牆碧瓦,三座獨立漢白玉券門,都是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大脊門樓。門樓的下麵是紅牆,以漢白玉須彌座為依托。門樓左右以宇牆相連,中間門樓外台明上,裝有漢白玉圍欄。

台階正中丹陛是二龍戲珠浮雕,這塊漢白玉丹陛,石質細膩,雕刻精美絕倫,是難得的古代石雕藝術的精品代表作之一。

進入“西天梵境”山門,前院正殿是高大的天王殿,這是第一個院落,這裏種有鬆樹和槐樹。蒼鬆翠槐的映襯之下,天王殿顯得格外醒目。

天王殿裏麵供奉著彌勒佛及四大天王。東方天王名叫“提多羅吒”意為持國,就是能護持國土的意思,是帝釋天的主樂神。東方天王手持琵琶,守護護東方人民。

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思為廣目,能以淨眼觀察護持人民,他手中纏繞一龍及多寶,可保衛西方人民。

南方天王名叫“毗琉璃”,意思為增長,傳說他能使人善根增長,可保護南方居民,手中持劍,手持寶劍。

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意思是多聞,有大福德,他護持人民財富,雙手各持銀鼠及雨傘,保護北方居民。

在天王殿兩側,還有兩座建築,東邊的是鍾樓,西邊的是鼓樓。俗話說,晨鍾暮鼓。樓的南側各豎一根旗杆,樓北各有一座八角石幢聳立於石台之上,東幢刻《佛法藥師如來本願經》,西幢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其書法及刻法皆為藝術精品。

大慈如意寶殿是大西天的中院正殿,內供三尊銅佛,為重簷廡殿頂,並且不施彩繪加以修飾,完全以木材本色示人,給人返璞歸真之感。

氣勢雄偉的大慈真如寶殿,大殿為棕褐色,整體建築的木結構全部采用貴重的金絲楠木所建,黑琉璃筒瓦黃剪邊重簷四坡頂,麵寬五間房左右,是我國現存明代建築中的上乘精品。

走進大殿,會有一絲的涼意,是因為大殿的地麵由花崗岩鋪成的。大慈真如寶殿內供奉三世佛以及十八羅漢像。中間的是釋迦牟尼佛。

東邊的是藥師佛,他掌管東方靜琉璃世界,他能保佑人們一生健康。西邊的是彌勒佛,是未來世界的接引佛,他掌管西方極樂淨土的。

在大殿兩邊的是十八羅漢,他們是佛祖的學生。其中有一位我國古代的高僧,就是唐玄奘法師,大約在1000多年前他隻身從印度取回了真經。

整座大殿由20餘根高達10米、直徑半米的楠木巨柱支撐。大殿的梁、枋、檁、椽、鬥拱、望板、門窗、天花板等主要構件也全部采用體量碩大的金絲楠木。用如此珍惜的木材修飾此殿,足見此殿的地位之高。

其中的門窗做工尤為華麗,楠木門窗裝飾有繁複考究的菱形窗格,均采用短小欞條與微型榫卯的拚接工藝,接榫處設有鐫刻著精巧花紋的鎏金銅葉,門窗的裙板上雕有浮雲圖案。其他構件采用素麵,不施雕琢,體現了簡約自然的明代造型風格。

大慈真如寶殿不僅涵蓋了我國傳統楠木製作、琉璃燒造、磚石雕刻和青銅鑄造等工藝精華,體現了中華物質文化遺產的無盡魅力,而且蘊涵著博大精深、高貴典雅和成熟自信的獨特韻味,詮釋了中華文明的精神價值,是我國古典建築中的不朽傑作。

濠濮間也是北海公園的一處園中之園。“濠”與“濮”均為我國的古水名。

據《莊子·秋水》記載,莊子與惠施遊於濠梁之上,莊子說:“魚兒出來了,魚兒真快樂。”

惠施問:“你不是魚,怎麼知魚之樂?”

莊子反駁說:“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魚之樂?”

1534年,在這裏初建。1757年,乾隆在明代凝和殿的遺址上增建濠濮間,成為北海的有一處園中之園。

濠濮間四麵古鬆蔥鬱、遮天蔽日,來自北麵先蠶壇的浴蠶河水經畫舫齋緩緩流入,曲橋、水池、山石、回廊,回旋於咫尺之間,景色清幽深邃,是帝後觀魚、垂釣之地,也是乾隆皇帝宴請文武大臣之地。

罨畫軒建於1757年,“罨畫”原指建築或衣料上絢麗的彩畫。罨畫軒為靜心齋園中最佳觀景處。乾隆皇帝禦製罨畫軒詩中有“來憑罨畫窗,讀畫隔岸對”句,意思是從這裏可觀賞到周圍如畫的美景。

半壁廊是連接靜心齋主要建築物的紐帶,廊隨山勢起伏迂回,給人一種曲徑通幽,山外有山,樓外有樓的無窮無盡之感。

在園林布局是布局上,凡是重要的庭院和建築物之間,都要在正房、兩廂或門的兩側設置廊,諸如“抄手遊廊”、“爬山廊”和“觀景廊”等,半壁廊則是諸多廊建築形式中的一種。

抱素書房為靜心齋內一座相對獨立的小院,建於1758年,乾隆皇帝借道教“抱素守一”和“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思想為書房取名為抱素。

抱素書房主要有抱素書屋和韻琴齋兩座建築組成。從北海東北方向引來流水,形成泉水瀑布,水聲如撫琴低吟,有似碧玉落盤,故有韻琴齋之名。

此處景物清素、環境幽靜,是當年乾隆皇帝及皇太子讀書的地方。

小西天始建於1768 年,建成於1770 年,是清乾隆皇帝為母親孝聖憲皇後祝壽祈福而建的。主體建築為極樂世界,總麵積達1200平方米,其橫梁跨度13.5米,是我國最大的方亭式宮殿建築。

殿四麵的窗扉和楠扇有細鏤花紋,殿內高處懸掛有金匾,上書“極樂世界”,為乾隆禦筆。上方為金光燦燦的八角穹窿團龍藻井,十分莊嚴。

,雄偉壯觀。殿四麵環水,有橋可通,東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麵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欄石橋,整體建築氣勢磅礴

殿內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226尊羅漢佛像,山下繪滿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勝境,故有“羅漢山”和“海島”之稱。

1775年,乾隆皇帝命工匠用金絲楠木建快雪堂一座,兩邊各接遊廊10間,廊內牆上嵌快雪堂墨刻48方,院內添堆宋代艮嶽禦園的名石,形成一個環境優雅的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