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園林——獅子林(2 / 3)

到了1373年的明代,大書畫家倪瓚途經蘇州,曾參與造園,並題詩作畫,使獅子林名聲大振,成為佛家講經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

1589年,明姓和尚托缽化緣於長安,重建獅子林、聖恩寺和佛殿,使獅子林再現了興旺景象。

[旁注]

鐵拐李 相傳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遊時因其自身誤為徒弟火化。遊魂無所依歸,乃附一餓死者的屍身而起,從此蓬頭垢麵,坦腹跛足,脅夾鐵拐,故名鐵拐李。八仙中,鐵拐李是年代最久,資曆最深者,亦作“李鐵拐”。

呂洞賓 原名呂岩,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師,鍾、呂內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

誦經 指誦念經文,是道教齋醮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儀式元。一個道教徒在入道後初習儀式時就要學習誦經。在道教文化中通過誦念經文,可幫助修習道學。

禪師 和尚之尊稱。出自佛教經典《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南朝陳宣帝稱南嶽慧思和尚為“大禪師”,唐中宗賜神秀和尚以“大通禪師“之號。因此後來禪師皆寓非常尊崇之意。

菩提 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也就是達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但在佛教中,認為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國師 又稱帝師,是古代天子帝王封賜給德學兼備的僧人或道士的尊號。我國的國師稱號是在南北朝時期開始的,但是這個稱號在印度很早就存在了。

時辰 我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我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鴛鴦廳 我國古代私家園林的一種廳堂形式。為一屋兩翻軒,由南北兩廳組成,南北兩廳裝修不同。北為方梁有雕花,是男主人會客的地方。南為圓梁,無雕花,北廳地磚也比南廳大,南廳是女主人會客和男主人聽音樂的地方。

朱熹 (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製。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高啟 (1336年~1373年),字季迪,號槎軒。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元代時曾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

秀才 隋代始行科舉製,設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稱秀才。後廢秀才科,秀才遂作為一般讀書人的泛稱。後來,宋代為士子和應舉者的統稱。明代曾一度采用薦舉之法,亦有舉秀才。明清時期,秀才亦專用以稱府、州、縣學生員。

金代 我國曆史上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統治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的王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建都立國,國號大金。金代在文化方麵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降,女真貴族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禪宗 佛教分為九乘佛法,然禪宗即是教外別傳之第十乘。禪宗又名佛心宗攝持一切乘,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達摩 又稱菩提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我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倪瓚 (1301年~1374年),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

【閱讀鏈接】

相傳呂洞賓和鐵拐李到獅子林中遊玩,在獅子林的假山中七轉八彎迷走不出去。鐵拐李走起來一拐一瘸,最後坐在石頭上直喊累,連連呼喚呂洞賓將他馱出去。

呂洞賓說:“我們下一盤棋決定輸贏,誰輸就將贏的人馱出去。”

說完就用寶劍在石頭上刻畫出棋盤。鐵拐李一邊下棋,一邊想著如何出去,結果棋下輸了,隻好向呂洞賓求饒,呂洞賓這才將鐵拐李馱著駕雲飛出去。

他們下棋的山洞從此就叫做“棋盤洞”。

從此以後,鐵拐李每次路過蘇州就會按下雲頭,專程到這裏來看假山,努力想找到走出假山的路。

乾隆巡遊而使寺園分家

1703年,康熙皇帝巡遊來到獅子林,當時獅子林還是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康熙非常喜愛園內的美景,故將寺廟改名為“獅林寺”。

當時在園中有5棵參天古鬆,故又名五鬆園。後來這五棵鬆樹漸漸枯死了,人們便在園中建造了古五鬆園,紀念這五棵古鬆。在存留下來的“古五鬆園”匾額下,還有絹質五鬆聯屏一幅。

清乾隆皇帝登基後,乾隆皇帝也曾先後六遊獅子林,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真趣”等匾額。

據說,也正是因為乾隆來到獅子林遊玩,才使本來是獅林寺後花園的獅子林,從寺廟分離了出來,成為了私人園林!

據說1711年至1799年,蘇州獅子林附近出了個狀元叫黃熙,他從小就喜歡到獅子林玩。黃熙小時候,寺內的方丈見他聰明伶俐,也很喜歡他,便和他開玩笑說:“你不是很喜歡這座花園嗎?那你要好好讀書,將來中了狀元,我就把這座花園送給你!”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黃熙便一直記著這件事,發奮學習,後來果然考中了狀元。但那個老和尚對於送花園的事卻忘得一幹二淨了。

就在這時候,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了蘇州,聽說城北有座出名的獅林寺,寺廟後花園的假山堆得曲曲彎彎,很是出奇,便叫地方官陪著到獅林寺遊玩。

方丈聽說皇上要駕到,一時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接駕。老方丈急中生智,想起了黃熙,覺得黃熙書讀得多,口才好,又見過世麵,讓他過來接待龍駕,準不會出差錯。

主意已定,老方丈叫小和尚請黃熙過來。黃熙到了寺裏,老方丈說盡好話,把接駕的事托付給他,黃熙滿口應承下來。

不一會兒,隻聽得鳴鑼開道,乾隆皇帝駕到。黃熙和方丈帶著那幫小和尚,都俯首貼地跪在山門接駕。

乾隆一下轎,黃熙就高呼萬歲,趕上去恭恭敬敬地帶路。穿過彎彎曲曲的幾處殿宇走廊,把乾隆引進了後花園。

乾隆見園中的假山,堆得有的像大獅子,有的像小獅子,有的像公獅,有的像母獅,有的像獅子滾繡球,有的像雙獅在嬉鬧,真是千變萬化。

這假山還有許多好聽的名字,比如含暉、吐月、春玉和昂霄等,最高的一層假山叫獅子峰。

黃熙對獅子林特別熟悉,向皇帝介紹起來,倒也十分生動。乾隆越聽越高興,連連點頭,還興致勃勃鑽進了假山。

那獅子林的假山設計得也巧妙,鑽到裏麵就像走進深山,半天也繞不出來。好比諸葛亮擺下的八卦圖,奧妙無窮。

乾隆進來後發現,園裏的樹木疏疏密密,連枝交柯,也非常秀麗。一池清水,遊魚曆曆可數。所見景致無處不精,無處不秀。乾隆越看越有趣。

穿過假山,乾隆在一個亭子裏坐下來,便問亭子叫什麼名字?黃熙知道機會來了,連忙回稟道:“這個亭子尚未取名,請聖上為它起個名字吧!”

乾隆是喜歡到處題名留字的人,黃熙的話正中心頭,不覺得心裏一熱,手頭發癢,叫手下人取來了文房四寶。他想了好久,搜腸刮肚的也難下筆,一著急,就胡亂寫下了“真有趣”3個字。

黃熙在一旁看著,見聖上題出這樣粗俗、不倫不類的字句,將來掛了出去,豈不是要被人笑話嗎?他靈機一動,上前奏道:

臣見聖上禦題,筆筆鐵劃銀鉤,字字龍飛鳳舞,其中這個“有”字更是百媚千態,臣冒昧該死,望聖上將個“有”字賜給小臣吧!

皇上題了“真有趣”3字,自己想想也有點俗氣,正想改一改,聽黃熙一說,去掉這個“有”字,剩下“真趣”,倒也風雅,就點頭應允了,並在“有”字旁題了“禦賜黃熙有”一行小字。

命令侍從當場就裁了下來,賞給黃熙,把“真趣”兩字留下來,作為那座亭子的匾額。從此,那座亭子就叫做“真趣亭”了。

黃熙得到這個禦書的“有”字,心中暗自高興。乾隆走後,他就把這個“有”字貼在園門上,馬上叫家人搬家,把家私都搬到園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