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雕塑館——麥積山石窟1
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險峻,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麵上的淩空棧道通達。
它的開鑿年代,大部分學者認為始於後秦,曆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曆代都不斷地開鑿和修繕,現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後秦首先開鑿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35千米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離地麵隻有142米。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鬆,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麵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隻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鬆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
山峰的西南麵為懸崖峭壁,舉世聞名的麥積山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說到麥積山,人們就不能不感歎造化的神奇。而且不說它酷似農家麥垛的獨特造型,單就是它壁立千仞卻又撲麵而來的那種氣勢,就足以讓人高山仰止了。
但是,麥積山的高度,卻絕不僅限於它的山頂以及山頂上的塔尖,這裏最讓人歎為觀止的還是那些有著1600多年曆史的文化遺存,古老的棧道、神秘的佛龕、精美的雕塑和斑駁的壁畫。
麥積山是一個獨峰,在它的絕壁上,不僅有大大小小幾千座洞窟佛像,而且修建的淩空棧道更是攀緣曲折。那麼在古代,人們是如何在這萬仞絕壁上,鑿出洞窟,塑進佛像,架起棧道的呢?這一直以來都是個謎。
關於麥積山石窟修建的起源,在當地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在麥積山附近的山穀裏住著一戶人家,家裏共有3口人,父親、母親和兒子,父母都是能工巧匠。
兒子漸漸地長大成人,老兩口的頭發也花白了。
一天,父親把兒子叫到身邊說:“我學藝將近40年了,一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想憑這一身本領給後世子孫留下點什麼,也不枉來人世一趟。”
兒子納悶地看著父親等著老人家說下去。
老父親接著告訴兒子:“咱們這裏有3處地方非常奇特,一處叫麥積崖,那是一座獨峰,在它的懸崖絕壁上開鑿石窟是最好不過。一處叫仙人崖,那是5座山峰,東、南、西、北四山環抱中間一峰,好似一朵盛開的鮮花。”
兒子眉峰一動,眼睛閃動著亮光。
老父親繼續說:“西峰下還有天然石穴,可容納萬人,也是個修建廟宇的好地方。還有一處叫石門,那裏峰巒奇秀,林木蒼鬱,山間常有雲霧縈繞,似仙境一般。從那裏建造亭台樓閣,留給後人遊覽賞玩,也是功德一件。”
兒子看著父親,點了點頭說:“父親,您的想法我明白了,您是想把這3個地方都開鑿建造出來。”
父親歎了口氣說:“我隻怕自己等不到那一天啊!”
母親最了解丈夫的心思了,她聽到這話,走過來說:“別擔心,老頭子,我們3個人一人開鑿一處,不就快得多了嗎?”
父子倆聽後,都覺著這個主意很好。於是,一家人就用抽簽決定各自修建的地方,並簽下契約保證如期完工。抽簽結果是,父親修建石門,母親修建仙人崖,兒子修建麥積山。他們說幹就幹,第二天就帶上工具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