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藝術明珠——古代家具5(1 / 3)

東方藝術明珠——古代家具5

古雅精致的宋元明清家具

從10世紀中晚期開始,宋王朝展開了它經濟發展、城市繁榮的畫卷,而家具的格式也隨之繼續向新的格式發展著。

我國家具形式大變革的時期是唐至五代,唐代家具的品種和樣式,經曆了自古以來人們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過渡階段。五代的室內陳設家具,高座式的各種家具以適應當時已普及的垂足坐。

而到了宋代,高座家具已相當普遍,高案、高桌、高幾也相應出現,垂足而坐已成為固定的姿勢,我國曆史上的起居生活變革由坐姿而定。城鎮世俗生活的繁榮使高檔宅院、園林大量興建,打造家具以布置房間成為必然,這給家具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宋代是中古傳統思想觀念發生轉折的時期,它一改前朝萬國朝聖、雄霸天下的強盛氣勢,形成新的哲學意識、思想方法和處世態度,其沉穩、謹慎、內斂的性格而形成了溫文爾雅、精致細密、纖弱婉轉的宋代家具。

兩宋時,各類家具以普及民間。凡桌、椅、凳、床櫃、折屏、大案等已相當普遍,並出現了很多新型的高式的家具如高幾等。

從宋代各類畫卷、墓葬遺物或文獻上的記載中,都能見到不同家具的品種與特色。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繪畫的宋代家具,估計共有200餘件,說明民家市井所用家具設計品種豐富多彩。

宋徽宗趙佶《聽琴圖軸》中可見茶幾、石凳和香案;蘇漢臣《秋庭嬰戲圖》中富有童趣的圓桌,頗似鼓凳,更像一盞盛開的荷花蓮頭。

宋畫《五學士圖》中的家具有香案、書櫃、鼓凳、條案等;《秋庭嬰戲圖》可見方凳,凳麵鑲嵌有竹席;而《浴嬰圖》中有圓凳,凳麵淺刻紋飾,凳角則采用六曲橢圓拱形。

牟益《搗衣圖》中可見長方案、圈椅、屏風和床榻。《春遊晚歸圖》上繪有荷花扶手太師椅,利用荷花紋飾結合曲線製作靠椅,形製極富特色。

有關太師椅名稱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張瑞義的《貴耳集》。書中提到:

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隻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宰國忌所,偃仰,片時墜巾。京伊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製荷葉托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遺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用之。遂號太師樣。

文中提到的秦師垣,即當時任太師的秦檜。這段記載明白無誤地說明,秦檜坐在那裏一仰頭,無意中頭巾墜落。吳淵看在眼裏,便命人製做了一種荷葉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檜等人的椅圈上。太師椅由此產生,太師椅這一名稱也由此傳開。

《槐蔭消夏圖》中所繪的床榻,在榻麵與八隻墊角柱間均增加有“圈梁”,讓床榻的木結構造型更加富麗,同時使榫卯接頭牢固,是深入研究宋代家具的珍貴形象資料。

宋代以及稍後的遼、金曆時300餘年,家具發展經曆了一個高潮時期,高檔家具係統已建立並完善起來,家具品種愈加豐富,式樣愈加美觀。

比如桌類就可分為方桌、條桌、琴桌、飯桌、酒桌以及折疊桌,按用途越分越細。

宋代的椅子已經相當完善,後腿直接升上,搭腦出頭收攏,整塊的靠背板支撐人體向後依靠的力量。圈椅形製完善,有圓靠背,以適應人體曲線。

胡床改進後形成交椅。幾類發展出高幾、矮幾、固定幾、直腿幾、卷曲腿幾等各種形式。

宋代家具在總體風格上呈現出挺拔、秀麗的特點,裝飾上承襲五代風格,趨於樸素、雅致,不作大麵積的雕鏤裝飾,隻取局部點綴以求其畫龍點睛的效果。

宋代是我國家具史上的一個高峰,不論是製作技術,還是藝術水平,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宋代家具呈現出的是工整簡潔、儒雅樸素的藝術風格,具有平易近人氣質,各類家具逐漸細化和豐富的同時也趨向於簡潔化和儒雅化。

宋代家具在裝飾上趨於樸素雅致,講究完整、圓滿、和諧,從外部輪廓到內部架構都組合的自然得當,恰如其分,以滿足實際的使用功能為主要目的。

在結構上,宋代家具大多為框架式結構,以此代替了以前的箱體壺門結構,這是借鑒了隋唐家具的大木梁架結構。

在用材上,宋代家具以木材為主,其中包括楊木、櫸木、杉木、榆木等軟木,也有少量紅木家具,並適當輔以金屬、陶瓷等裝飾。

以宋代的椅子為例,整體比例協調,外觀挺拔雋秀,大多采用直線構件,各構件常以嚴謹細膩的比例尺度大到精美的視覺效果,是宋代家具的價值遠非一般坐具功能價值,而成為這個時代民族精神與審美價值的象征。

元代的家具雖沿襲宋代傳統,但也有新的發展,從元代家具的文獻和書籍中可以找到如羅渦椅、霸王椅及高束腰凳等。新的設計方法使結構更趨合理。

羅渦椅是采自民間俗語,是一種形如弓背的坐椅,其實是在宋代家具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充分體現出人體的尺度,有一種舒適之感。

元代不僅在政治、經濟體製上沿襲宋、遼、金各代,家具方麵也秉承了宋代形製,工藝技術和造型設計上,都在原有的基礎沒有大的改變。

但是值得稱頌的是,元代出現了抽屜桌,抽屜作為儲物之匣方便開取,是家具上的一大發明,它更大程度地加大了家具的使用效果,而這一新事物的出現也許更多地歸功於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從魏晉六朝至宋遼金元這千餘年間,我國王朝不斷更替,其中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融合,社會取向一直沿著封建儒家的統治路線運行。元代結束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更世俗、更多樣化的新時代。

16世紀末至17世紀,我國正經曆著明朝市井文化繁榮時期,社會都很不穩定,政治腐敗,農民起義。而離戰亂較遠的南方地區,卻出現了蘇作家具和廣作家具的造型藝術高峰時期。直到明朝滅亡以後,這一高峰還一直延續下去,至清代雍正、乾隆朝才開始出現典型清式家具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