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詩立體畫——古代盆景2(3 / 3)

在清代,我國湧現出許多盆景中的極品,其中大多成為宮廷中的珍藏寶物。

如紅寶石梅壽長春盆景。鏨金委角長方形盆,盆上敞下斂,略呈鬥形,其口沿鏨如意紋,口沿下凸起如意雲紋一周,盆腹以萬字雷紋錦為地,凸鏨一周22個“壽”字。

盆中主景為梅花樹,銅鍍金樹幹,翡翠小葉,紅寶石花瓣,寶藍心、金蕊,意態生動。樹下襯以青金石和白玉製的湖石、嵌寶石靈芝、玉葉珊瑚珠萬年青、點翠葉瑪瑙茶花以及小草等,置景生機盎然,錯落有致。

梅花是清代盆景廣泛采用的花卉,通常寓意“梅壽長春”或“梅壽萬年”。此景以金為盆,盆壁上鏨刻的萬字地紋和“壽”字氣派豪華,光燦耀目。

梅花瓣所用紅寶石共達284粒,一樹晶瑩的紅梅與碧綠的翡翠葉相襯托,又與燦爛的金盆相輝映,再加以清雅的湖石和花卉小景,其風格富貴而熱烈。此紅寶石梅花盆景應是專為宮中帝後壽誕特製的祝壽禮物。

再如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雙葉菊花形,菊花上嵌紅寶石、綠料,盆下腹又雕葉紋,上嵌綠料並錯金線為脈絡。盆中有青金石製湖石,並植5株染牙葉水仙,雕象牙為根,白玉為花,黃玉為心。

水仙主題的盆景取“芝仙祝壽”之意,宮廷慶帝後壽誕之時,地方官多有呈進。此盆景風格清雅,玉盆為典型的痕都斯坦風格,盆中景致牙葉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間雕刻業盛期的工藝水平。

還有碧玉萬年青盆景。盆呈筒式,塗紅漆,口沿、底沿各飾描金卷草紋一周。盆體淺刻萬字錦地及八仙人物紋並描金漆。盆中植碧玉萬年青,葉片寬厚肥碩,挺拔如劍,碧綠茂盛。葉叢中立纏綠絲莖,莖上有以染骨、紅珊瑚珠所製萬年青籽3簇,珠粒紅豔。

此盆景將萬年青植於筒中,寓“一統萬年”之意。此件作品為清代帝後壽誕時宮廷的陳列品。

另外一件碧璽桃樹盆景,畫琺琅菱花式盆,盆外壁以深、淺藍色釉為地,彩繪牡丹花紋。盆中植桃樹為主景,木枝幹,碧玉葉,桃實以芙蓉石、碧璽、蜜蠟等紅、粉色寶石製作。樹下襯以湖石、山茶、錦花一周。

此景錯落有致,意態生動,表現出清爽明麗的江南盆景風格,是清宮中日常陳設品,桃樹景配牡丹花紋盆取“蟠桃獻瑞”、“富貴長壽”之意,應是皇帝壽誕之日百官祝壽所進獻之物。

碧桃花樹盆景也為清宮舊藏。畫琺琅委角長方盆,盆外壁繪折枝花卉。主景碧桃樹以染銅為葉、染牙為花瓣。周圍襯以染石山子和水晶海棠花、乳白色玻璃茶花、銅片小草等,碧桃盆景寓意“春光長壽”。

清代南方盆景多用這種式樣,據清代《宮中進單》記載, 1748年,廣東巡撫嶽浚進象牙盆景四對,這件盆景即其中之一。

清宮舊藏中還有一件嵌玉石仙人祝壽圖盆景。紫檀木垂雲紋八足隨形座,座邊緣設銅鍍金鏤“萬”字紋欄杆,座中設天然木山,古意盎然。

山中以白玉、碧玉、瑪瑙、翡翠、碧璽、鬆石等製作靈芝、仙桃、瑤草嘉蕙等,於孔隙石筍之間倒掛叢生,五色繽紛。

山腰置一座藍頂圓亭,7位仙翁或立於山腰,或相伴行於山間,或對坐亭間暢談。玉鶴口銜仙草飛懸在山頂,玉鹿則伏臥於山腰亭旁,仰望上方的靈草。

此件寓意仙人祝壽的景觀造型大方,人物刻畫細膩,神態各異。花草與鳥獸等色澤清朗,疏密相間,錯落有致,頗富情趣,是中、大型景觀中的精心之作。

蜜蠟料石劉海戲蟾盆景。四方折角形座,座壁上嵌飾仿羊脂白玉、仿藍寶石、仿青金石等3種彩色料及孔雀石、金星石、珊瑚等五色材料。其中藍色套金星料和孔雀石作上下邊框和分界格條。

座壁框格內所嵌的18塊仿玉料和4塊透明藍料均鏤雕方拐子夔龍紋。座壁正麵嵌浮雕蝙蝠流雲紋珊瑚片,珊瑚片中央再嵌一塊如意形蜜蠟片,上刻夔龍紋。

座以孔雀石雕山石為座麵,石上立琥珀、蜜蠟所製劉海仙人,其手持珊瑚鏤雕金錢鏈,喜笑顏開,正在戲一三足蟾,蟾以金星料製,嵌紅寶石和藍料,屈背昂首,仰視劉海手中的金錢鏈,一副躍躍欲試的神態。

劉海身旁植紅珊瑚枝佛手樹,染牙葉,硨磲與紅蜜蠟製佛手果,還有銅枝葉、珊瑚花的茶花和珊瑚、藍料大靈芝等。

清代工藝品中以“劉海戲蟾”為題材者較多。此盆景造型別致,製作精美華貴,人物、動物生動活潑,是清代盆景中一件頗為獨特的珍品。

[旁注]

上人 就是上德之人,佛教中因比丘內涵德智,外有勝行,在人之上,所以尊稱持戒嚴格並精於佛學的僧侶為上人。在古文中的上人一般指對長老和尚的尊稱;另外在有些地方語言中,上人也指家中長輩。

刹 佛塔頂上所立之柱及相輪、寶蓋等附屬物,統稱為刹。原為佛祖墓頂之傘蓋,示尊崇之意,傳入我國之後,則安於塔頂。另外在我國佛寺、佛塔也可以別稱為刹。

駙馬 我國古代帝王女婿的稱謂。又稱帝婿、主婿、國婿等,因“駙馬都尉”這一官名演化而來。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以後又有晉代杜預娶晉宣帝之女安陸公主,王濟娶司馬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駙馬都尉。魏晉以後,帝婿照例都加駙馬都尉稱號,後稱駙馬,非實官。以後駙馬即用以稱帝婿。

青金石 《石雅》雲:“青金石色相如天,或複金屑散亂,光輝燦爛,若眾星麗於天也”。所以我國古代通常用青金石作為上天威嚴崇高的象征。皇帝朝珠雜飾,唯天壇用青金石。皆借玉色來象征天、地、日、月,其中以天為上。

八仙 是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靈芝 又稱靈芝草、神芝、芝草、瑞草,是祖國中醫藥寶庫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譽。古今藥理與臨床研究均證明,靈芝確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功效。

仙桃 就是蟠桃。傳說西王母是我國西方昆侖山居住的仙女,每年農曆七月十八為瑤池的西金母聖誕。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有3600棵桃樹。前麵1200棵,花果微小,3000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間1200棵,6000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後麵1200棵,紫紋細核,9000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虯龍 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的小龍。龍有鱗的叫蛟龍,有翼的叫應龍,有角的叫虯龍,無角的叫螭龍。虯龍常盤曲,因此也用來比喻卷曲的樣子,如比喻盤曲的篆字或盤屈的樹枝。

雷紋 我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即以連續的方折回旋形線條構成的幾何圖案。常見的有目雷紋、三角雷紋、波形雷紋、斜角雷紋、乳釘雷紋、百乳雷紋、勾連雷紋等多種類型。

劉海戲蟾 劉海戲蟾是民間故事,來源於道家的典故:劉海少年時上山打柴,看見路旁一隻三足蟾蜍受傷,便趕快上前為之包紮傷口,蟾變成了美麗的姑娘,並與劉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錢和元寶。劉海傳說中是個仙童,前額垂著整齊的短發,騎在金蟾上,手裏舞著一串錢,是傳統文化中的“福神”。

[閱讀鏈接]

明清時,盆景專著較多。如屠隆著《考盤餘事》。他在“盆玩”部分寫道:“盆景以幾案可置者為佳,其次則列之庭榭中物也”,除了把盆景大小應用配置寫得比較詳細外,同時還很注重畫意,提出以古代諸畫家馬遠、郭熙、劉鬆年、盛子昭等筆下古樹為模特的盆景為上品。

《考盤餘事》中還介紹了樹樁的蟠紮技藝:“至於幡結,柯幹蒼老,束縛盡解,不露做手,多有態若天生。”指出民間製作盆景,多以師法自然,強調雖由人作,宛自天成。

嘉慶年間五溪蘇靈著《盆景偶錄》二卷。書中以敘述樹樁盆景為多,把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七賢、十八學士和花草四雅。足見當時盆景發展之盛。

0

1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