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時代——宋元曆史時期2(3 / 3)

元代魏初《湖山石銘》序說:“峰巒洞壑之秀,人知萃於千萬仭之高,而不知拳石突兀,呈露天巧,亦自結混茫而軼埃氛者,君子不敢以大小論也。”

詩銘道:

小山屹立,玄雲之根。

峰巒洞壑,無斧鑿痕。

君子懿之,置之幾席。

匪奇是誇,以友靜德。

石有君子之德,何以大小論之?

元代硯山興盛,最為文人賞石推崇。《素園石譜》記林有麟藏“玉恩堂硯山”:“餘上祖直齋公寶愛一石,作八分書,鐫之座底,題雲:此石出自句曲外史。高可徑寸,廣不盈握。以其峰巒起伏,岩壑晦明,窈窕窊隆,盤屈秀微,東山之麓,白雲靉靆,渾淪無鑿,凝結是天,有君子含德之容。當留幾席謂之介友雲。”

林有麟題有詩句:

奇雲潤壁,是石非石。

蓄自我祖,寶滋世澤。

以上論及的林有麟先祖、張雨、趙孟頫、倪瓚都珍藏硯山,元代文人置硯山於文房也蔚然成風。

根據考證,在形象資料中,元代時,賞石底座已經得到普遍應用。如山西芮城縣永樂宮三清殿,元代《白玉龜台九靈太真金母元君像》,元君手托平口沿方盤中,置小型峰石。

在其他資料中,不僅有須彌座,還有圓盆、葵口束腰蓮瓣盆底座,而且有上圓盆下方台式複合底座。宋代的賞石底座主要以盆式為主,一盆可以多用。元代賞石底座與石已有咬合,賞石專屬底座產生於元代。

“孤根立雪依琴薦,小朵生雲潤筆床”,這是元朝詩人張雨在《得昆山石》詩中對昆石的讚美。

昆石,因產於江蘇昆山而得名,昆石總的看來是以雪白晶瑩,竅孔遍體,玲瓏剔透為主要特征。它主要出自於蘇州城外玉峰山,古稱馬鞍山。

它與靈璧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又與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稱為“江蘇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大約在幾億年以前,由於地殼運動的擠壓,昆山地下深處岩漿侵入了岩石裂縫,冷卻後形成礦脈。在這礦脈晶洞中生成石英結晶的晶簇體便是昆石。

由於其晶簇、脈片形象結構的多樣化,人們發現它有“雞骨”、“胡桃”等10多個品種,分產於玉峰山之東山、西山、前山。

雞骨石由薄如雞骨的石片縱橫交錯組成,給人以堅韌剛勁的感覺,它在昆石中最為名貴;胡桃石表皺紋遍布,塊狀突兀,晶瑩可愛。此外,昆石還有“雪花”、“海蜇”、“荔枝”、“荷葉皴”等品種,多以形象命名。

[旁注]

忽必烈 元世祖,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元朝。他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使得社會經濟逐漸恢複和發展。他是蒙古民族光輝曆史的締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

衣缽 是指僧尼的袈裟和食器。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缽,後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問、技能等。我國禪宗師徒間道法的授受,常付衣缽為信證,稱為衣缽相傳。唐宋時應試人員與主司名第相同,也稱傳衣缽。

翰林學士 官名。學士始設於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學士起草詔令而無名號。至唐玄宗時,於翰林院之外別建學士院,選有文學的朝官充任翰林學士、入職內廷,批答表疏,應和文章,隨時宣召撰擬文字。後翰林學士成為皇帝最親近的顧問兼秘書官,有“內相”之稱。

王冕 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畫壇上以畫墨梅開創寫意新風的花鳥畫家,號竹齋、煮石山農、放牛翁、梅花屋主等。自幼嗜學,白天放牛,竊入學舍聽諸生讀書,晚上返回,竟忘其牛,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長明燈讀書。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

倪瓚 元代畫家、詩人。一說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論畫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說“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

須彌座 又名“金剛座”、“須彌壇”,源自印度,係安置佛、菩薩像的台座。在古代傳說中,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說指喜馬拉雅山。用須彌山做底,以顯示佛的神聖偉大。是一種上下出澀、中為束腰的形式。後來一些家具,如屏風之類的底座也經常采用這種形式。

[閱讀鏈接]

元代,發現了另一種精美的觀賞石,那就是齊安石,產於湖北省,黃州城西有小山,山上多卵石,黃州古時名為齊安。故名齊安石,亦稱黃州石。

黃州石質地堅而柔韌,光滑圓潤,溫瑩如玉;呈紅黃之深淺色,有的紋理細如絲,既鮮麗,又宛然;形狀多為橢圓、扁圓,也有奇形怪狀的,以奇形為佳;大者如西瓜,最小者亦似黃豆粒。

黃州石是一種五彩瑪瑙石,宋蘇東坡首藏,至元代大量應用於觀賞。其賞玩最好是水浸法,水浸石長年潤澤不枯,生機盎然,石子色澤、紋理、圖案盡顯,有極高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