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時代——宋元曆史時期2(2 / 3)

大書畫家趙孟頫是當時賞石名家之一,曾與道士張秋泉真人交往過密,對張所藏“小岱硯山”一石十分傾倒。麵對“千岩萬壑來幾上,中有絕澗橫天河”的一拳奇石,他感歎:

人間奇物不易得,一見大呼爭摩挲。

米公平生好奇者,大書深刻無差訛。

張道士所藏“小岱嶽”,小巧玲瓏、氣勢雄偉、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天然生成並無雕琢。趙孟頫一見驚呼奇物,愛不釋手。可知石緣之情深。

趙孟頫,字子昂,是元代最傑出的書畫家和文學家,本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子、秦王趙德芳的第十二世孫。

按理說,趙孟頫既為大宋皇家後裔,又為南宋遺臣,且為大家士子,本應隱遁世外,卻被元世祖搜訪遺逸,終拜翰林學士承旨。其心中矛盾之撞激,可以想見。趙孟頫專注詩賦文詞,尤以書畫盛名享譽,亦賞石寄情,影響頗為深遠。

明林有麟《素園石譜》記載,趙孟頫藏有“太秀華”山形石:“趙子昂有峰一株,頂足背麵蒼鱗隱隱,渾然天成,無微竇可隙。植立幾案間,殆與頎頎君子相對,殊可玩也,因為之銘。”

並有詩道:

片石何狀,天然自若。

鱗鱗蒼窩,背潛蛟鱷。

一氣渾淪,略無岩壑。

太湖凝精,示我以樸。

我思古人,真風渺邈。

從以上記載可以得知,趙孟頫所藏為太湖景觀峰石,置於幾案之間,有君子風骨,讓人生思古之幽情。

《素園石譜》還繪有“蒼劍石”圖譜,有“鑽雲螭虎,子昂珍藏”刻字。趙孟頫同時代道士張雨記載:“子昂得靈璧石筆格,狀如鑽雲螭虎。”螭虎是無腳之龍。趙孟頫靈璧石筆格,有穿雲騰霧之狀,氣勢非凡。

清代舉子、青田印學家韓錫胙在《滑凝集》中記載:“趙子昂始取吾鄉燈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我國古來治印,或以金屬鑄造,或以硬質材料琢磨。所謂文人治印,以軟質美石為紙,以刀為筆,盡顯文人筆意情趣。

文人治印,初選青田燈光凍石,始於元代趙孟頫、王冕,至明代文彭而興盛。文房印石興起,趙孟頫功不可沒。

青田石主要產於我國浙江省青田縣內,其曆史可以上溯到1700多年前,六朝時墓葬中曾發現青田石雕小豬4隻,在浙江新昌南齊墓中,也發現了永明元年的青田石雕小豬兩隻。

後來,青田石成為我國傳統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在我國一並與巴林石、壽山石和昌化石被稱為 “中國四大名石”。

青田石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風門青、不景凍、薄荷凍、田墨、田白等。

青田奇石最大特點是一塊石頭有多種顏色,甚至多達十幾種顏色,天然色彩十分豐富。

細青田奇石具有“六相":純,是指石質分子結構細密,具有溫潤之感;淨,指無雜質,具有清靜之感;正,指不邪氣,具有正雅之感;鮮,指光澤鮮豔,具有恒麗之感;透,指照透明,具有冰質之感;靈,指有生命,氣脈內蘊,光彩四射之感。

青田石以“封門”為上品,微透明而談青略帶黃者稱封門青,原稱“風門青”,因產於風門山而得名。

由於封門青脈細且扭盤曲折,遊延於岩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質之溫潤,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為篆刻家所青睞。

另外,晶瑩如玉,照之璨如燈輝,半透明者稱燈光凍,石色微黃,有一定油潤感,由於生成好,因此“結”字方麵很好。

而色如幽蘭、明潤純淨、通靈微透者,則被稱為蘭花青。

雞血、田青以色濃質豔見長,象征富貴;封門青則以清新見長,象征隱逸淡泊,因此,前者可說是“物”的,而後者則是“靈”的,封門青被稱為“石中之君子”,十分貼切。

青田石等印石,也更促進了元代書畫印鈐的發展,如元代倪瓚,號雲林子,出身江南富豪。築有“雲林堂”、“清閟閣”,收藏圖書文玩,並為吟詩作畫之所。擅畫山水、竹石、枯木等,畫法疏簡,格調幽淡,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元四家”。

元代佚名有《畫倪瓚像張雨題》,畫麵右角方幾所置文房器物中,有橫排小山一座,主峰有左右兩小峰相配,峰前尚有小峰襯托出層次。

倪瓚坐於榻上,背後山水多石,張雨題:“十日畫水五日石”。雲林繪畫與居室中,賞石是重要元素。

倪瓚曾參與獅子林的規劃,以其寫意山水和園林經營的理念,將奇石疊山造景方法融於園林之中,世人多有仿效而蔚然成風。他還為該名園作《獅子林圖卷》。後人於獅子林題楹聯:“雲林畫本舊無雙,吳會名園此第一。”

元人畫理中,最具聲名的為倪瓚《論畫》,雲林繪畫,不同於以形寫神的“神”,而是不求形似的“逸”。古意、士風、逸氣,是元人畫理的發展,畫石、賞石,亦同此理。

晚明文震享《長物誌》在論及大樸倪瓚時說:“雲林清秘,高梧古石中,僅一幾一榻,令人想見其風致,真令神骨俱泠。”這是元代高士的生活寫照,也是元代隱士的賞石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