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韻精華——溪泉靈性4(1 / 3)

水韻精華——溪泉靈性4

寶島明珠——台灣日月潭

那是在很久以前,美麗的寶島台灣住著一位勇敢的青年大尖和一位美麗的姑娘水社,他們相互愛慕,常常在大樹下相會。

這個大潭裏住著兩條惡龍,有一天太陽走過天空,公龍飛躍起來,一口將太陽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過天空,母龍也飛躍起來,一口將月亮吞下。

這對惡龍在潭裏遊來遊去,把太陽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擊的,像在玩大球。但是他們隻圖自己好玩,卻沒想到人世間沒有了太陽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樹木枯萎了,鳥兒不叫了,稻田裏快成熟的稻穗也幹癟了,家家戶戶的糧食吃光了,牛羊餓死了,日子過不下去了……

大尖和水社決心為人間找回太陽和月亮,可是怎樣才能殺死惡龍呢?大尖和水社悄悄地鑽進惡龍居住的岩洞裏,從惡龍的談話中偷聽到他們最怕埋在阿裏山底下的金斧頭和金剪刀。

大尖和水社曆盡艱險,頂風冒雨,跋山涉水,終於來到阿裏山下,從山底下挖出了金斧頭和金剪刀。然後他們又回到大潭邊,恰好兩條惡龍正在潭裏用太陽和月亮做遊戲。

大尖哥跳下潭去,揮起金斧頭,把惡龍砍得滿頭是血,遍體鱗傷,水社姐看準時機,用金剪刀剪斷了惡龍的肚子。兩條惡龍死了,可是太陽和月亮還是沉在潭裏。

大尖哥摘下公龍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姐摘下母龍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們變成了巨人,站在潭裏像兩座高山,大尖哥用勁把太陽拋起來,水社姐就拔起潭邊的棕櫚樹向上托著太陽,把太陽頂上天空。最後水尖哥用勁把月亮拋上了天空,水社姐也用棕櫚樹把月亮頂上天空。

太陽和月亮又高掛在天上,照耀大地,萬物複蘇。草木活了,樹上的鳥兒又歌唱了,田野裏稻穀又結穗了,人們歡呼雀躍。而大尖哥和水社姐從此變成了兩座雄偉的大山,永遠矗立在潭邊。人們就把這個大潭叫做日月潭,把這兩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

後來,每年中秋圓月當空時,仍然可以看到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著又長又粗的竹竿,帶著彩球,穿著美麗的服裝,邊學著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樣子,把彩球拋向天空,然後用竹竿頂著不讓它落下來,讓日月潭永遠享有日月的光輝,他們重演著征服惡龍的民間故事,以此來紀念大尖哥和水社姐這對少年英雄。

而“日月潭”這個名字,真正被第一次見到,是在清道光元年升任台灣府北路理番同知鄧傳安所著《蠡測彙抄》一書中第2篇所記:

過水裏社,望見日月潭中之珠仔山;藍鹿洲東征集所紀之水沙連即此

而《遊水裏社記》第十一篇也寫到:

其水不知何來,瀦而為潭,長幾十裏,闊三之一。水分丹、碧二色,故名日月潭。珠山矻立潭中,高一裏許,圍五之。

文中說的潭就是“珠仔山”,也就是拉魯島,舊稱珠嶼島、光華島,以其潭水之顏色而區分為日月潭。而不是如今所謂:

島東及北側形圓如日,島西南側狹長微彎如月,故名“日月潭”

日月潭位處水沙連之軸心地帶,北方接埔裏鎮,東北鄰仁愛鄉,東南為信義鄉,西南接水裏鄉,西北方連接著國姓鄉。

隸屬南投縣魚池鄉,位於我國台灣中央脊梁山脈的西麓地帶,處在山地與西部平原之間,亦即潭西為平地,潭東即是高山重疊的山地。

日月潭是我國台灣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裏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