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嶂,潭水碧波晶瑩,湖麵遼闊,群峰倒映湖中,優美如畫。日月潭每當夕陽西下,新月東升之際,日光月影相映成趣,更是優雅寧靜,富有詩情畫意。
日月潭舊稱水沙連、水社大湖、龍湖、珠潭,當地人也稱它水裏社。在祖國各大名湖中,獨具亞熱帶的秀麗,一風一雨無不蘊藏著大自然的美。
潭水四季不竭,水極清純,無垠的漫漫綠波,恍若一麵明鏡、青山倒映、幽絕、靜絕、清晨、山中、潭上往往有薄如輕紗的霧,山風一起,煙霧隱住了光華島,而湖麵更顯得煙波浩渺了。
日月潭附近的地形受褶曲、斷層及河川侵蝕等作用,致使境內山丘遍布,其間約羅布13個大小懸殊的盆地,許多的急陡斜坡及崩塌地,日月潭就屬境內盆地。
境內盆地是屬埔裏盆地群的主要分布區,以魚池盆地的麵積為最大。僅日月潭保持湖泊原貌,而魚池盆地周圍山峰,如過坑山,大尖山,水社大山等,都屬埔裏板岩山地,為烏溪支流南港溪的集水區,而日月潭以南的盆地如頭社和銃櫃則屬濁水溪流域。
日月潭、頭社、魚池及埔裏等地,原來均為湖泊,因為此地帶同為第三紀粘板岩層的陷沒地帶,也就是粘板岩層的斷層地帶。由於地殼變動的不斷地作用後,而形成大、小的盆地,然後蓄水,便形成了山間的湖沼。
其中日月潭被遺留在較高的位置,受盆地之切割作用和河川侵蝕最遲且最少,所以能蓄存相當的水量,並且尚有相當雨水量之流入,且流出之水量又極少,使之不致幹涸,同時又無外來的沙礫填充,所以就自然保存了日月潭的湖水。
日月潭是我國台灣最著名的地方。它位於西部的南投縣,是台灣最大的天然湖泊,臥伏在玉山和阿裏山之間的山頭上。水麵比我國另一個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卻超過西湖10多倍。
日月潭水映著山,湖麵宛似一個巨大的碧玉盤。遠遠望去,潭中的美麗小島,就好像浮在水麵上的一顆珠子,所以叫珠仔島,又叫光華島。
以珠仔島為界,珠仔島把湖麵分為南北兩半:東北麵的形狀好像圓日,故叫日潭;西南邊的如同一彎新月,故稱月潭。後來為了慶祝台灣光複,珠仔島已改名為光複島。舊台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就是由此而來。
日月潭美景如畫,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變幻無窮。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麵輕籠著薄霧,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為佳麗動人。
日月潭四周,點綴著許多亭台樓閣和寺廟古塔。山腰的玄奘寺是專門為了供奉玄奘大師靈骨舍利所建,玄奘寺是目前靈骨奉拜之處。清靜幽雅,為眺望日月潭及拉魯島最佳的位置之一。
潭東的水社大山高約2000米,朝霞暮靄,山峰倒影,風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廟,自廟前遠眺,潭內景色,盡收眼底。南麵青龍山,地勢險峻,山麓中有幾座寺廟,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靈骨。
東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專供人們觀賞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遊湖,在輕紗般的薄霧中飄來蕩去,優雅寧靜,別具一番情趣。
日月潭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長滿綠樹的山,而湖水又靜靜的,藍藍的,像一麵鏡子,把周圍的山色倒映在湖裏。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或是晚上,映在湖裏的景色也都不一樣,變來變去,就像傳說中的仙境。
日月潭四周的群山還有幾處古跡。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廟,它位於日月潭北邊的山腰上,主祀關帝,另因供奉孔子、嶽飛而得名。文武廟以金黃色為主,巍峨聳立。登上文武廟後殿山坡,日月潭左右兩個湖,都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