旖旎風光 —— 南方風景區1
在我國的南部,有著廣袤的地域,這裏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多為平原,夾以盆地與高原,交錯丘陵與山地。
這裏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方水鄉特色;盆地可謂是風光齊結的聚寶盆,高原可謂是一枝獨秀的擎天柱,具有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丘陵山地大多植被繁茂,鬱鬱蔥蔥,景色秀麗,真是風光無限。
其中獨具魅力的要數西雙版納、哈尼梯田、大理蒼山、玉龍雪山、莫幹山、天台山、金華雙龍洞等處,真是風光旖旎,是南方綜合自然風景區的典型代表。
神奇的樂土——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南端,是雲南省下轄的一個自治州。西雙版納古代傣語叫“猛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裏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
西雙版納不僅擁有最美麗的熱帶風光、最迷人的森林和豐盛的熱帶水果,還擁有別具一格的民族習俗文化。
傳說原始的西雙版納的村落、田地和河流,都是由大蛇和大鷹的軀體變化而來的。
還有個傳說,古代西雙版納的領袖叭阿武的父親,原是一個牛王,一天,牛王的妻子因吃了牛王吃剩下的椰子而懷了孕,後來便生子傳代。
這個神話故事說明,西雙版納從原始的母係氏族社會開始,就生息在這裏,他們經曆了與大自然漫長的鬥爭曆程,後來一直生活在這塊幸福的土地上。
1570年,明朝在當地的最高行政長官宣慰司把西雙版納轄區分12個“版納”,從此便有了“西雙版納”這一傣語名稱。
“西雙版納”是傣語“十二千田”的意思,“西雙”即傣語的“十二”,“版納”是傣語“一千塊稻田”。在過去,封建領主計算傣族領地時,以稻田劃分行政區,便以12 個領主分管12 塊稻田的領地之意而定名。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西雙版納景區主要包括景洪縣風景片區、猛海縣風景片區、猛臘縣風景片區3大塊。
西雙版納共有19個風景區,800多個景點,總麵積達1200多平方千米。
著名景點有:景洪、曼飛龍佛塔、瀾滄江畔、曼閣佛寺、曼景蘭旅遊村、依瀾度假村、猛侖植物園、民族風情園、野象穀、熱帶作物研究所、傣族風味菜、傣族園、景洪原始森林公園、紅旗水庫、打洛原始森林公園、動物奇觀、植物奇觀、熱帶雨林、傣族潑水節。
西雙版納是全國唯一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林木參天蔽日,珍禽異獸比比皆是,奇木異葩隨處可見。西雙版納有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被稱之為動植物王國。其中許多珍稀、古老、奇特和瀕危的動植物是西雙版納獨有的。
西雙版納景觀以豐富迷人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溝穀雨林風光、珍稀動物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為主體。
西雙版納與老撾、緬甸接壤,國境線長達900多千米。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西南的邊疆。
瀾滄江縱貫南北,出境後稱湄公河,流經緬、老、泰、柬、越五國後彙入太平洋,被譽稱為“東方多瑙河”。因此,西雙版納既是麵向東南亞和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
西雙版納下轄景洪市、猛海縣、猛臘縣。西雙版納屬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內分幹季和濕季,年平均氣溫在21度左右。
這裏因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緣,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山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濕潤多雨,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
這裏一年隻分為雨季和旱季兩季。雨季長達5個月,旱季則長達7個月之久。又因距離海洋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控製和太平洋東南季風的影響,常年濕潤多雨,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因此,西雙版納被譽為“植物王國”。
從地圖上看去,就會發現在西雙版納同一緯度上的其他地區,幾乎都是茫茫一片荒無人煙的沙漠或戈壁,唯有這裏的兩萬平方土地就像塊鑲嵌在皇冠上的綠寶石,格外耀眼。
在這片富饒土地上,有占全國1/4的動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和“植物王國”。西雙版納擁有許多的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其中包括以鳥類繁多等多項紀錄,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
西雙版納是我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西雙版納境內共許多植物都是珍貴藥材或具有特殊用途。
如:抗癌藥物美登木和嘉蘭;治高血壓的羅芙木;健胃驅蟲的檳榔;風吹楠的種子油是高寒地區坦克、汽車發動機和石油鑽探增粘降凝雙效添加劑的特需潤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譽為“花中之王”的依蘭香可製成高級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樹;有天然的“水壺”和“雨傘“;會聞樂起舞和會吃蚊蟲的小草;還有見血封喉的箭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