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雙版納廣大茂密的森林,給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場所,這裏鳥獸種類之多,是國內其他地方無法相比的。其中被列為世界性保護動物的有亞洲象、兀鷲、印支虎和金錢豹等。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牛、羚羊和懶猴等,還有許多二、三類保護動物。
作為特殊物種,亞洲象對生態環境有著不凡的意義。亞洲象作為瀕危物種,在西雙版納有野象自然保護區,使亞洲象的生存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西雙版納還盛產橡膠,是全國第二大產膠區,單產居全國之首。另外還盛產大米、多種熱帶水果和砂仁等珍貴藥材,是名副其實的 “綠色王國”和“南藥王國”。
在西雙版納,有時會看到美麗的孔雀、白鷳、犀鳥在林中飛翔;有時會看到大象在公路上漫步;有時會看到羚羊、野鹿和野兔在奔跑……
傣族竹樓是一種竹木結構的空中樓閣,是一種幹欄式建築,麵積相當大,整個樓閣用幾十根大木柱支撐著,地板用竹片鋪砌。樓下四麵敞開,不住人,隻是堆放雜物和養牲畜,樓上住人。
傣族竹樓房頂蓋著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狀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據當地人說,這是孔明帽,說是當年孔明曾教會當地人種水稻,當地人為了紀念他,便把竹樓的房頂設計成孔明的帽子那樣。
西雙版納的佛寺和佛塔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猛龍佛塔和景真八角亭。大猛龍佛塔是一組群塔,位於景洪縣大猛龍的曼飛龍寨後山上,也稱曼飛龍塔,由9座白塔組成,塔群造型優美,風格別致。
坐落在景洪瀾滄江對岸的曼閣佛寺,是一座建築風格特殊和造型輪廓風姿迷人的佛寺。
景真八角亭也稱猛真佛塔,位於猛海縣城西呈八角形。它的8個邊每邊都有10個人字形屋脊,一層套一層,直至塔頂。塔頂有一個傘狀頂帽,上麵的金屬薄片上刻有網狀哨眼,風一吹動,便發出哨聲。
據傣族有關佛經記載,猛真佛塔是我國古代傣族佛教徒仿照佛祖釋迦牟尼的帽子式樣修造的,是傣族佛教建築藝術中的珍品。
[旁注]
母係氏族社會 在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遠古社會由原始人群階段進入母係氏族社會。這一時期,女性在社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領導權。世係按女性繼承,子孫歸屬母親。
封建領主 我國的封建領主經濟建立於西周,是指土地歸國王所有,國王把土地以封地的形式分封給諸侯,諸侯把屬於自己的封地分封給下一級貴族,下一級貴族再分封給下一級,代代世襲相傳,以此類推。土地上的人民成為附庸,也就是農奴。
宣慰司 宣慰司是介於省與州之間的一種偏重於軍事的監司機構,一般掌管軍民之事。宣慰司長官官稱“宣慰使”,是負有承上啟下的一個地方區劃的軍政最高長官。宣慰司這一機構最早見於金朝,元朝時在全國範圍內普遍設立。到明清時則隻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立。
佛經 是對佛教經典的一種簡略說法。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漢文佛教經典總稱為“大藏經”,包括印度和我國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內。狹義的佛經專指經藏。
傣族潑水節 又名“浴佛節”,實為傣族的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傣曆四月中旬舉行,為期三四天。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婦女們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浴佛”完畢,人們相互潑水,表示祝福,水珠象征著幸福和甜蜜的愛情。
幹闌式建築 房屋依山而建,背山麵水布置,地勢低窪潮濕。這種以樁木為基礎,其上架設大、小梁龍骨承托地板,構成架空的建築基座,在其上立柱架梁。這種木構建築,是原始巢居的直接繼承和發展。
[閱讀鏈接]
“孔雀公主”是西雙版納地區廣泛流傳的傣族民間愛情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在遙遠美麗的西雙版納,頭人召猛海的兒子召樹屯英俊瀟灑、聰明強悍,喜歡他的女孩子很多,可他卻還沒找到自己的心上人。
有一天,召樹屯的獵人朋友對他說:“明天,有7位美麗的姑娘會飛到郎絲娜湖來洗澡,其中最美麗的是七姑娘南吾羅娜,你隻要把她的孔雀氅藏起來,她就不能飛走了,就會留下來做你的妻子。”
第二天,召樹屯按照獵人的話做了,他果然娶到了自己心愛的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