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獷之美——北方風景區2(3 / 3)

仙人台峰奇、地險,峰頭似蛇背,峰頭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由東稍北傾斜,狀如鵝頭,故俗稱鵝頭峰。西南北三麵均為峭壁深淵,唯東一麵可行。

明朝初年,在峰頂大興土木,將半球峰頂變成一平台,修建成仙人台。上麵基石上刻有棋盤,周圍安放八仙和南極壽星的石雕坐像,布陳為慶壽,弈棋行圖。鵝頭下峭壁上,有一佛龕,內浮雕一尊半身觀音菩薩像。佛龕之上橫刻“仙人台”3個篆字,係清光緒舉人徐景濤所題。

鵝頭峰原名華表柱。在眾多的奇峰中,最為奇特的是千山大佛。千山彌勒大佛位於千山風景區北部,是自然造化的全國特大石佛之一。

佛像依山而坐,貌似彌勒,形象逼真,神態可掬,栩栩如生,端坐於千朵蓮花山之中,為千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大佛地處千山第二高峰五佛頂的東南方,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聳的山峰。圓圓光亮的頭部高如三層樓房,長滿綠苔的濃眉之下長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五官擺放位置適宜,比例恰到好處。

大佛左手分開放在膝蓋上,右手握拳,手臂壓在右腿上,右胳膊上方還端坐著一尊南極壽星,從整體看去是向右傾坐的姿態。

大佛胸前還天然形成一隻撚珠,其長短比例及位置非常神奇,迎著陽光還可以看到圓圓的珠環。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鑿刻的大圓環,其凹凸部分迎著陽光從遠處看去自然形成一個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環。有人說這個光環是個“八卦圖”。

在大佛腹部中央有一個橢圓形的空洞,在其邊緣還長著棵小鬆樹,從遠處看去宛如一叢長毛掩蓋著大佛的“肚臍眼”。

在大佛的最低部還長著兩隻寬大的腳。在距大佛對麵的峭壁上有一個人工鑿刻的古拜佛台,其花崗岩台麵已經風化,據地質專家鑒定,花崗岩風化到如此程度,起碼要有上千年時間。

天上天景區位於千山風景名勝區北部,東起千山正門,西至五佛頂,為千山第二高嶺,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鬆翠柏,錯落其中,以峰奇、石奇、鬆奇而著稱,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遊覽過此景區。

相傳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無量觀“振衣岡”上抖過戰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顏雍曾到千山靈岩寺探望其母貞懿太後;清代康熙、乾隆和嘉慶皇帝也都到或從遼陽古城望千山,並留下遺跡題詞和詩文。

王爾烈陪同嘉慶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塊“木魚石”,即曹雪芹寫的《紅樓夢》中那塊有靈氣石頭。

天上天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以奇峰、怪石、古廟、岩鬆而著稱。千山著名道觀無量觀和五大禪林之一的祖越寺位於此景區。景區由正門至禦覽峰為上段,至玉霞關為中段,至五佛頂為下段,上看怪石,中看秀峰,下看奇鬆。

著名景點有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無根石、木魚石、鸚鵡石、可憐鬆、探海鬆、望天蛙等100餘處。

千山百鳥園與千山第二高峰五佛頂彼鄰,東南是天然彌勒大佛,西麵是唐城古道關。四麵環山、百鳥齊鳴,園內盡展群鳥風姿。百鳥園是千山風景名勝的一枝獨秀,也是亞洲第一大的鳥語世界。

全園由外園和內園兩部分組成。外園與西海廣場連接形成整體,由10多米高的水壩、蓄水池、草坪和刻有園名的工藝雕塑組成;內園由人工湖、歐式建築的服務設施和古典風格的桃花島組成,天網式觀賞鳥園形成一座“園中園”。

園內擁有鶴、鷺、鴕鳥、鴨子、小鳥、斑鳩、鳩鴿等多種鳥。此外,還有珍稀的巴哈馬鳥,中美洲的“琉璃金剛”鸚鵡等。這些大自然的使者與熊貓、東北虎一樣備受人們的青睞。

仙鶴淩空展翅翱翔在青山白雲之間的“丹頂鶴放飛”,隨著幾十隻孔雀東南飛,鸚鵡拚字問候“大家好”。看似溫順的猛禽出其不意的製服獵物又會讓您大吃一驚!

千山曆史久遠,早在北魏時,千山就有了佛教徒的蹤跡。遼金時代,佛教更加興盛,著名的“五大禪林”香岩寺、大安寺、祖越寺、中會寺、龍泉寺等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古建築群。

明清以來,道教進入鼎盛時期,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庵。全景區有寺廟多座,僧道數百人。千山第一峰仙人台在千山東南,峰上有八仙石像和石製棋盤。相傳有仙人乘鶴飛來,在台上對弈、以次得名。

無量觀位於北溝,是千山眾多廟宇中最大的一個,其建築之精美居千山之首。

[旁注]

萬笏朝天 笏板,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手中拿的摘記上奏內容的板狀物。此處怪石嶙峋,突兀穿天,峻峭如笏,題為“萬笏朝天”。

愛新覺羅·高塞 又號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清太宗皇太極第六子,順治皇帝庶兄,初封輔國公,後封鎮國公,久居盛京,工詩詞曲,善書畫,遺有《恭壽堂集》。

丁令威 道教崇奉的古代仙人,據《逍遙墟經》記載,其為遼東人,曾學道於靈墟山,成仙後化為仙鶴,飛回故裏,站在一華表上高聲唱: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累累。以此來警喻世人。

八仙 是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完顏雍 (1123年~1189年),原名完顏褒,金朝第五位皇帝。女真名烏祿,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孫,海陵王完顏亮征宋時為遼東留守,後被擁立為帝,在位29年,終年67歲。

王爾烈 (1727年~1801年),字君武,別名仲方,號瑤峰,清遼陽人。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於世,是乾隆、嘉慶年間有名的“關東才子”。《遼陽縣誌》稱譽其為“詞翰書法著名當世者,清代第一人”。

[閱讀鏈接]

相傳在上古時代,遼東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裏有座富饒的島,叫做積翠島,島上有座積翠山,山中居住著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子積翠仙子。

一日東海龍王敖廣的侄子敖來途經積翠島,為島上美麗的風景所吸引,於是就在海中定居了。這樣,島上的百姓就遭殃了,這激怒了庇佑一方的積翠仙子。

積翠仙子上天偷取了太陽月亮的金絲線,繡出千朵金蓮花,將敖來擋在了島外。後來人們為紀念這位善良勇敢的仙子,便把金蓮花化作的山峰稱作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