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獷之美——北方風景區2(2 / 3)

詮悅是蒼岩山的第二個開山祖師。他又幾經輾轉上書朝廷,宋真宗欽賜名額,改興善寺為福慶寺,名聲益盛。至清代,光緒曾敕封南陽公主為“慈佑菩薩”。

福慶寺原名“興善寺”,相傳為觀音菩薩古老道場。1014年,宋真宗賜“福慶寺”;清光緒時封公主為慈佑菩薩,兩度皇封,香火益盛。福慶寺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大雄寶殿旁玉璽墩配造型古樸,神態稚拙,為我國稀有珍貴文物。

殿內釋迦牟尼像、普賢、文殊菩薩像,兩側十八羅漢皆為漢白玉雕成,形象逼真,氣韻生動。整座寺廟借山勢幽險,成殿宇奇絕,空靈毓秀,靜中寓動,天工人力渾然一體。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橋樓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據考證石橋為隋代建築,略早於趙州安濟橋。它坐西向東,橫跨於兩山峭壁之間,形成“橋殿飛虹”的天下奇觀,為蒼岩山三絕之一。

福慶寺的古代建築,即同以南北中軸線為主體的傳統封閉院落式有別,也不同於懸空寺一類半倚半懸的山間寺廟。它獨特的風格,可概括為崖間就勢,澗上飛構。即借山勢的幽峭,以成殿宇的秘奇;天工、人力渾然一體,靜中寓動,使佛門的法力和威嚴,以形象的“仙界”展示於人間。

井陘拉花是蒼岩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形成和流傳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舞蹈藝術。起源於宋元,盛行於明清時期。

其舞蹈動作主要有“擰肩”、扭臂、翻腕、吸腿、撇腳等,這些舞蹈語彙形成了剛柔並濟、粗獷含蓄的獨特藝術風格。

井陘拉花的音樂為獨立樂種,由民歌、民間曲牌、戲曲音樂、寺廟音樂和宮廷音樂組成,樂曲共有30餘首。其古樸典雅、剛健深沉、韻味剛而不野、柔而不糜、華而不浮、悲而不泣,突出特點是節奏鮮明。

[旁注]

南陽公主 隋煬帝楊廣長女,出生於586年,母蕭皇後。南陽公主於599年,嫁給宇文述第二子大文學家宇文士及,子宇文禪師。隋朝衰弱後不久,南陽公主剃發為尼。

虯龍 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也是傳說中的瑞獸。在我國古代稱有鱗的龍叫蛟龍,有翼的龍叫應龍,有角的龍叫虯龍,無角的龍叫螭龍。虯龍後用來比喻盤曲的篆字,也用來比喻盤屈的樹枝。

劉麟 字元瑞,江西安仁縣人,官工部尚書,是馳名當時的江南三才子之一。他耿介不阿,同喬宇誌趣相投。一代名臣的聯袂相遊,為蒼岩山留下了佳話。

普賢 曾譯遍吉菩薩,是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薩,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脅侍,被稱為“華嚴三聖”。

文殊菩薩 就是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

宋真宗 (968年~1022年),名趙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 997年繼位,在位25年。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比較強盛,史稱鹹平之治。

[閱讀鏈接]

蒼岩山廟會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為每年農曆三月和十月。三月廟會尤為盛大,每逢此節香客雲集,熱鬧非凡。蒼岩山廟會源於對蒼岩聖母的崇拜。

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在蒼岩山出家後,利用在宮中學到的醫術在當地治病救難。她恩澤四方,留下許多動人故事,她涅槃後被尊為蒼岩聖母。

現在廟會已發展成為一種民間藝術表演,人們自發組織各種極具井陘當地特色的民俗活動:拉花、皇杠、耍獅舞龍等前來助興。

山峰最多的山——遼寧千山

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素有“東北明珠”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它南臨渤海,北接長白,群峰拔地,萬笏朝天,以峰秀、石峭、穀幽、廟古、佛高、鬆奇、花盛而著稱,具有景點密集、步移景異、玲瓏剔透的特色。

千山為長白山支脈,山峰總數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積翠山”、“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千山“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廟不古,無處不幽”。

千山,以奇峰、岩鬆、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按自然地形劃分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個景區。分布在幾條溝穀內。

這裏景色秀麗,四季各異,是集寺廟、園林於一山的風景旅遊勝地。盛夏時節,氣候極為涼爽,空氣特別清新,是避暑乘涼的好去處。

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梨花遍穀、山花滿壑;夏天重巒疊翠、鬱鬱蔥蔥;秋天漫山紅葉、落霞飛虹;冬天銀裝素裹、雪浪連綿。美景佳境終年紛呈,吸引人們流連忘返。

5月的千山,到處是盛開的梨花,嫩綠叢中,花香襲來沁人心脾。6月初夏的千山,鬆濤陣陣,樹影婆娑,似在上演著綠色的圓舞曲,給人以和諧、優美的感覺。

金秋10月,藍天白雲下,漫山遍野處處金黃,觸目皆是染霜紅葉,12月的千山到處是銀裝素裹。風雪中,鬆柏更加挺拔,山勢尤為峻奇。

千山,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臨山已諦金鍾響,入廟先聞玉爐香”。千山有寺、觀、宮、廟、庵等多處,宛如一顆顆閃光的寶石,鑲嵌在奇峰秀穀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

這些古老而宏偉的寺廟,有的高聳於險峰之上,有的依偎於群山環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陽坡上,有的隱蔽在古鬆怪石之陰,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致、幽靜的動人畫麵。

除廟宇外,還有無數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山主峰仙人台,又名觀音峰,以丁令威成仙化鶴歸來的傳說而得名,位於南部遊覽區諸山脈之巔,大安、中會,香岩諸寺和五龍宮諸廟宇拱衛之中。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峰。

登山遠望,諸峰千姿百態,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古鬆參天迎風瀉濤,怪石嶙峋星羅棋布,古洞寶塔雲煙繚繞,湖光山色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