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錦繡——中部風景區1
在我國中部,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地形以平原地帶為主,這裏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地理和自然條件優越,承東啟西,連南貫北。
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黃帝出生的地方。這裏有六朝古都洛陽、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世界聞名的河南嵩山少林寺。
其中最讓人仰慕的有河洛文化的傳播聖地永濟五老峰、天兵天將大戰的八百裏主戰場河南堯山、江西的武功山及人文景觀最濃厚的琅琊山等處,真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民族的文化聖地,是我國中部自然風景區的典型代表。
東華山——永濟五老峰
五老峰原名五老山,位於山西省永濟市東南的中條山脈,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也是我國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之一。《七鑒道書》稱之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
五老峰是道教文化名山,它與晉北佛教聖地五台山南北對峙, 齊名天下,與西嶽華山遙遙相對,曆史上素有“東華山”之稱譽。
五老峰由玉柱鋒、太乙坪峰、棋盤山、東錦平峰、西錦平峰組合而成,五峰恰似5位元老一樣彬彬有禮列座廳堂,故名“五老峰”。
據曆史記載,此峰還稱“五臣峰”,當年唐朝曾有5位元老為了大唐江山於被隋軍包圍於玉柱峰西邊,為保唐高祖李淵的安全,5位元老從玉柱峰西身舍崖下留得忠名,後唐明皇李隆基嘉封“五老名”。
五老山,還是五老攜《河圖》、《洛書》藏經授典的隱身之所,研卦修行,傳經布道的地方,是易學文化創元時期的傳播之地,河洛文化的搖籃之地。
五老峰還有許多民間傳說軼聞,宋代楊業在此屯兵練武,兵圍普救寺的孫飛虎在此安營紮寨,道教八仙中的張果老、呂洞賓等人物都有許多傳奇的趣聞,更增添了五峰山的神秘色彩。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包括黃河灘岸,王官峪、龍頭山、雲仙閣等景區。曆史上為北方道教名山,奇峰險峻,需攀鏈而上,屬丹霞地貌。山上岩洞幽深,廟宇甚多,雙瀑飛流,昔為旅遊勝地。
黃河灘岸有廣袤的綠色林海,自然風光獨具特色。淹沒1000多年的古蒲津橋畔的4尊大鐵牛和4尊大鐵人已於重現於世。鐵人象征民族團結。
蒲津橋是我國古代最長的大橋,也是黃河上最早的大橋,724年,唐玄宗李隆基降旨,在今永濟縣境內將原有的竹索浮橋改為鐵索鏈浮橋,並鑄4尊大鐵牛和4尊大鐵人,分置黃河兩岸。後因洪水泛濫,黃河改道,橋毀船腐,鐵牛和鐵人卻抵擋了洪水衝擊等災難。不鏽不腐,光潔完整。
《虞鄉縣誌》記載王官峪有十大奇景:
天柱擎天、東瀑飛瀉、石岩噴雪、奇石珠簾、百二盤旋、明鏡映天、休休古亭、貽溪映綠、點石成金、恐龍化石。
登上西瀑巔頂可探幽深莫測、捕捉迷離的地下迷宮大世界黃沙溶岩洞群。
景區內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石佛坐嶺、金龜望月、雙人施禮、雄獅觀瀑、石抱翠柏、人麵石侶、關公刀痕等。
唐末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曾隱居於此,才使王官峪地以人傳,名震河東。
《虞鄉縣誌》記載,穀傍有其先人別墅一座,依山傍水,泉石林亭,綠樹合圍,風景獨秀。入穀有一石徑小道,盤山而進,曲折回環,似有“曲徑通幽”之感。
穀內有天柱峰、東西瀑布、貽溪清流、奇峰珠簾、明鏡映天、百二盤山、休休亭、三詔堂等自然勝景和古建遺存。
五老峰風景秀麗宜人,生態環境優美,動植物種類繁多。奇特的喀斯特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具有雄、險、奇、秀、仙之特點。
《水經注》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泉、洞、擎,盛時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
五老峰主峰玉柱峰又名雲峰、靈峰,恰似一根立地的玉柱直插雲霄,又如亭亭玉立的天宮玉女下凡,在全國的名山大川中,玉柱峰絕無僅有,稱為天下奇峰。
其他四峰羅列 四隅,這裏層層峰巒,森森古木,各種生物覆蓋著整個山野。花紅草綠,山光水色,風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觀廟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說。
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雲霄,遊人需攀鏈而上。峰頂上有大片坦地,北高南低,有南天門、靈宮廟、菩薩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師廟等建築遺址等人文景點。
以玉柱峰為中心,左有東錦屏峰,峰腰建藥師洞;右有西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為棋盤峰。
還有五指峰、筆架峰等大小山峰,或做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視,或如椽筆聳天,或若筆架橫列,珠輝玉映,惟妙惟肖。
其間寺廟觀宮分布其間,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馬蹄印的張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靜,形狀各異。泉水清純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瑪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隻有一碗大小,卻舀之不盡,湧而不溢。
這裏的山奇水秀,無處不綠,還有鬆濤、雲海、奇石、怪崖、鬆翠、流泉、飛瀑等景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
山上的古建築遺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方形花磚,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是佛道之士修煉、禪坐、棲居之地。
鸛雀樓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其故址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黃河岸畔,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
鸛雀樓始建於北周,廢毀於元初。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鎮河外之地,築為層樓。由於樓體壯觀,氣勢宏偉,風景秀麗,唐人留詩者甚多。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唐代詩人王之渙登樓賞景留下的千古絕唱: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四周以古典園林式分布,形成“四區十二點”的空間結構。 鸛雀樓內部陳設內容以黃河文化和河東文化為主題,時代跨越中華上下五千年,采用各種形式說明黃河式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
普救寺坐落在永濟市城西,始建於唐代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因我國古典戲劇《西廂記》而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