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錦繡——中部風景區1(2 / 3)

寺內的舍利塔,創建於隋唐,明嘉靖年間毀於地震。7年後,明世宗詔令重建寺院,重建寺塔。後寺院又不幸遭到一場大火。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撥專款修複普濟寺。

由於人們對鶯鶯的愛情悲劇的同情,便顧不得佛門的規矩,口碑相傳把它改稱做了“鶯鶯塔”。

鶯鶯塔在原基礎上重修13層,時人有詩讚道:

繽紛五彩似飛虹,八麵淩空八麵風。

一十三層衝霄漢,琉璃寶塔冠寰中。

鶯鶯塔為世界奇塔之一,它和北京天壇回音壁、四川石琴、 河南蛤蟆塔同屬四大回音建築,以鶯鶯塔聲學效應最為顯著,其回聲時常把人搞得辨不清聲音的方向來自哪裏。

[旁注]

全真派 道教教派。始創於我國金朝初年。創始人王喆,道號重陽子,陝西鹹陽人。出身地方豪門,早年曾應金朝武舉,為小吏,辭職還家後自稱在甘河鎮遇仙,得授金丹口訣。遂隱居終南山修道。3年後出關去山東傳教。招收馬鈺、譚處端等七大弟子,號稱“全真七子”。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

河洛文化 顧名思義,是指存在於黃河中遊洛河流域的我國古代文化。河洛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河洛文化是我國5000年華夏文明的源泉與主脈。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之始。《易經係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蒲津橋 公元前 257年戰國時期初作“河橋”於蒲津,其後西魏、隋、唐,皆在此連舟為浮梁,仍號“河橋”。唐始稱蒲津橋,唐宋以後,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的亂砍濫伐,洪水泛濫,河道忽東忽西,蒲津橋多次被淹到大水中,蒲津橋終於最終消失。

司空圖 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安徽省泗縣人,自幼隨家遷居山西永濟。唐懿宗鹹通十年進士, 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被放還。《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

喀斯特 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即岩溶,是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衝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

李淵 (566年~635年),字叔德,祖籍甘肅秦安。唐朝開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618年,李淵稱帝,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之後便統一了全國。

楊業 又名楊繼業,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他從小就擅長騎射,愛好打獵。980年,遼國駙馬蕭多羅率軍10萬進犯雁門,楊業派遣少數士兵固守關城,自己率軍幾百繞道遼軍背後發起進攻。由於楊業屢立戰功,人們稱他為“楊無敵”。 楊業戰死疆場,卒年60歲左右。

明世宗(1507年~1566年),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嫡子。1521年至1566年在位,在位45年。早期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後史譽之謂“中興時期”。

[閱讀鏈接]

書生張生在普救寺裏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於無法接近。此時恰有孫飛虎聽說鶯鶯美貌,率兵圍住普救寺,要強娶鶯鶯為妻。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聽從鶯鶯主意,允諾如有人能夠退兵,便將鶯鶯嫁他。

張生修書請得故人白馬將軍杜確率兵前來解圍,但事後崔老夫人絕口不提婚事,張生失望之極,便讓鶯鶯的丫環紅娘從中幫忙,傳遞消息,兩人才私下幽會並訂了終身。後雖然經曆許多曲折,但有情人終成眷屬。

傳奇的地方——河南堯山

傳說很早以前,當年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剩下一塊五彩頑石,又黑又秀麗,年深日久,修煉成石人大仙。

天宮中為王母娘娘耕地的白牛給月宮中的嫦娥效勞,得罪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以白牛違反天規為名,把白牛打入了凡間東海,嫦娥請來白牛的師弟蟾蜍,吸幹海水,救出白牛。

不料白牛卻大反天宮,玉皇大帝派他的親外甥二郎神帶領天兵天將征伐白牛,王母娘娘親自督戰,戰場就在八百裏豫西山區,主戰場在堯山。石人來援白牛,一步遲來,雞鳴天曙,戰場化作八百裏伏牛山脈,堯山的諸峰奇石都與此傳說有關。

河南堯山在曆史文獻和地理文獻中不絕於書,見於史冊的遠有《山海經》、《水經注》的記載, 張衡《南都賦》的吟詠,近有《辭海》的闡釋和《中國曆史地圖集》的標注。如《水經注》寫道:

堯之末孫劉累,以龍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懼而遷於魯縣,立堯祠於西山,謂之堯山。

堯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地處伏牛山東段。堯山是堯的裔孫劉累立堯祠紀念先祖的地方,為天下劉姓發源地,又因山上眾多石峰酷似人形,後史稱之為石人垛、堯山。

漢代地理名著班固《漢書·地理誌》記載:“魯陽堯山,滍水所出。”漢代魯陽縣,即今魯山縣,滍水即今沙河。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滍”字時說:“滍水出南陽魯陽堯山東北,入汝。從水,蚩聲。”曆史上魯山縣長期屬南陽郡,所以說“南陽魯陽”。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滍水出南陽魯陽堯山東北。”北宋《元豐九域誌》記載:“汝州魯山縣有堯山、滍水。”自唐以來,魯山縣屬汝州,所以說“汝州魯山縣”。

《金史·地理誌》記載:“汝州魯山縣有堯山。”直至清代的《水道提綱》仍稱:“沙河即古滍水,俗曰沙水。源出魯山縣西境之堯山。”

戰國時,偉大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墨翟降世於堯山腳下,現有墨子故裏遺址。傳說墨子的出生地是堯山鎮的竹園村,歸隱地在熊背鄉的土掉溝,因歸隱時改姓為“黑”,人們稱其隱居地叫“黑隱寺”。

堯山一帶有非常豐富的墨子傳授人們技藝、教練徒弟的故事、歌謠和傳說遺跡。

堯山主峰玉皇頂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分為冬淩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龍潭、半仙居、石人、雞冠石、白牛城、秘洞、溫泉等幾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