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皓 字退山,自稱碧池處士,唐朝袁州府宜春縣人。約唐僖宗中和初前後在世。登鹹通進士,博學能文。僖宗狩蜀,擢倉部員外郎,曾任吉州、撫州刺史。著有《碧池書》30卷,《新唐書藝文誌》、《興元聖功錄》傳於世。
古祭壇群 古祭壇,江南古代祭祀文化的活化石,武功山最富特色的人文絕景之一。地處武功山金頂處,屹然傲立於湘贛邊界。四座朝向各異、建築風格獨特的石壘祭壇,自從三國東吳時創建開始,至今已有1700餘年曆史。
乾隆帝 (1711年~1799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60年,是我國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閱讀鏈接]
相傳晉時山上住著武姓夫婦,耕、獵為生,閑時習武,日子久了,夫婦倆人的武藝越練越精,名揚遠近。
不少青年後生前來此山拜師學藝,武姓夫婦也樂意傳授,認真教習。後來上山學藝的人日益增多,夫婦兩人商定:為滿足學武人迫切心願,決定開基立派,妻子便去泰和境內的武岡山。
為了突出一個“武”字,弟子們將此山改名“武功山”,武岡山改名為“武功山”,久而久之,武功山就這樣傳開了。
皖東明珠——安徽琅琊山
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因東晉開國皇帝琅琊王司馬睿避難於此,改稱“琅琊山”。景區內具有十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古樹名木遍布景區古建築群周圍。
琅琊山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蒼勁挺拔,琅琊溪淙淙流淌,讓泉、濯纓泉等山泉散布林間,歸雲洞、雪鴻洞、桃源洞、重熙洞等洞洞神奇,九洞十八泉處處引人入勝。茂密的森林,清幽的景色使其具有“皖東明珠”的美譽。
琅琊山不僅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稱於世,更有古清流關、唐代琅琊寺、宋代醉翁亭、豐樂亭、唐代畫聖吳道子刻繪的觀音像、宋代書法大家蘇軾敬書“一代宗師”,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碑刻等豐富的人文景觀。
唐寺、宋亭、南唐古關和幽深古道相映生輝,吸引了宋朝以後曆代的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前來訪古探幽,吟詩作賦,造就了琅琊山獨有的名山、名林、名泉、名洞、名亭、名寺、名文、名人等“八名”勝境。
山林幽穀中重修和複建的南天門、琅琊墨苑、深秀湖和歐陽修紀念館等景點和庭廊兩側鑲刻了蘇軾、蘇唐卿、祝枝山、趙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曆代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碑刻,置身其中,令人歎為觀止。 “真、草、隸、篆”碑刻與山中原有的古道、古建築相得益彰。
琅琊山在滁州琅琊區與南譙區交界處,與滁州城山城一體。
琅琊山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為國內珍稀樹種,並分布著我國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石灰岩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
山中溝壑幽深,琅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觴淙淙流淌;讓泉、濯纓泉、紫薇泉等山泉散布山間;歸雲洞、雪鴻洞、重熙洞、桃源等洞洞神奇。
氣候特征沿淮地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其餘大部分地帶屬北亞熱帶濕潤性氣候。氣候的基本特征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光照充足、雨熱同步、雨量適中、梅雨明顯、冬寒夏熱、春秋溫和、春溫多變、秋高氣爽。
同時,由於冷暖氣團交彙頻繁,常有低溫、大風、暴雨、冰雹、幹旱、霜凍等災害性天氣交替出現。
琅琊山風景區,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胡古,深秀湖等幾大景區。主要山峰有摩陀嶺、鳳凰山、大豐山、小豐山、琅琊山等。景區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名亭、古寺為主要景觀。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淵源久遠。自唐宋以來李幼卿、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征明、曾鞏、薛時雨等曆代無數文豪墨客,達官顯貴為之開發山川、建寺造亭、賦詩題詠,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遺產。
琅琊墨苑是進入風景區的第一個景點。該景點為蘇州園林建築風格,亭、堂、台、軒、廊、小橋、假山曲徑相通,景色宜人。墨苑碑廊收集、整理了與琅琊山、醉翁亭文化有關的珍貴詩文,並征集了名人書法墨寶200多篇,鑲刻於此。
唐建琅琊寺為皖東著名佛寺,也是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山林幽穀中重修和複建的南天門、野芳園、深秀湖、同樂園等景點和曆代書法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真、草、隸、篆”碑刻與山中原有古道、古亭、古建築相得益彰。
琅琊山特有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相映生輝。南天門上為紀念碧霞元君修建的古碧霞宮是著名的道教場所,琅琊山流傳千百年的“琅琊山初九廟會”至今沿襲。
在醉翁亭上的玄帝宮旁立有兩塊樂譜碑刻。一首是北宋時期的古琴曲《醉翁操》;一首是笛子曲《琅琊神韻》,均是為琅琊山自然景觀所作。對景生情,聽曲賞景,真令人飄飄然!
風景秀麗的琅琊山,名勝古跡遍布,古刹、名亭、古關隘、古驛道、碑、碣、摩崖碑刻等大量不朽的文化遺產,無一不印證了琅琊山淵源久遠的文化曆史。
琅琊山與城市緊緊相連,它臨江近海,襟江帶淮,勢為南北之要衝,東西之走廊;自古地處“吳頭楚尾”,曆代為交通要驛,有“金陵鎖鑰”之險,“九省通衢”之要。
繁榮的經濟文化吸引了大江南北的文人雅士雲集,僧尼道士傳道誦經;儒、釋、道文化在這裏交相輝映,可謂“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
如此美景迷倒了無數文人墨客。曆代留下了上千篇詩文吟誦琅琊山水風光。特別是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寫下了千古名作《醉翁亭記》,更有同時代的音樂家沈遵慕文而來,亦得山水之趣、歐陽公之意,創作了琴曲《醉翁操》,彈與歐陽公欣賞,醉翁樂然,填寫曲詞,當時就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