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的上方,沿尋佛經拾級而上,在陡峭的石壁下,有清乾隆年間福建陸路提督馬負書手書的“佛”字石刻,被譽之為閩海第一佛;著名書畫家黃胄所書的“拜觀”兩字摩崖石刻,更是熠熠生輝,蔚為壯觀。
石室前左側的崖壁旁,有一巨石聳立,榕樹攀升,古人鐫有一嘯台、雲穀等石刻,人立其上,大有飄然欲仙之感。極目遠眺,晉水逶邐,雙塔淩空,古城新姿,盡收眼底。
石室的右下方大平台,是重建後的彌陀岩寺,寺中有大殿五觀堂等,大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殿內供奉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菩薩,為脫胎飾金佛像。
三世佛並排結痂跌坐坐於仰覆蓮花座上,主像高些,左右兩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為吐蕃式樣:佛發螺鬢,上置寶嚴。
麵相上寬下窄,雙耳垂肩,肩寬腰細,均著袒右肩袈,並以袈裟一角搭於左肩上。衣紋用凸雕線條表示,雖曆經滄桑而線條依然明顯。石像均有圓形頭光及身光。
中尊為釋迦像,又稱現在佛,主司現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觸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撫地,一手向上。
左尊稱為藥師佛,即過去佛,主管過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隻是左掌托缽。
右尊叫彌陀佛,是未來佛,做施定印之禪定相,即雙手交疊置於腹部。險要的地勢,精湛的技術和迥異的形狀,無不讓每一個參觀者嘖嘖稱奇。
南台岩則如“空中樓閣”,巨石高聳,視野曠遠,左挹大海,右帶金溪,晉水橫波,古城在抱,紫帽淩霄峙其前,東西兩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觀”意境區中一處妙奪天工的奇景。
1952年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彌陀岩西側興建“弘一大師之塔”,塔內安放著大師的舍利子。石塔建築材料取材於馳名的泉州白花崗岩,經過精雕細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閩南地方仿木石構的建築特色,塔內頂部為蜘蛛結網的藻井仿木鬥拱結構,層層疊起,以增大塔內的空間效果。
弘一大師舍利塔左側摩崖上有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千古江山留勝跡,一林風月伴高僧”的石刻。右側為曾任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廣洽、廣淨法師舍利塔。
由於弘一大師在美術、金石、書法、音樂、佛學等方麵的高深造詣,因此與太虛、印光並稱為近代三大高僧。他流傳在泉州的墨寶甚多,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係其生前最後遺墨。
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觀工程。大壩雄偉壯觀,水麵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藍天白雲,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瑞像岩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穀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創建於宋元祜二年,初為木構, 1483年間改為仿木石構建築。
石室內的宋代石雕飾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琢而成,做立狀。佛像莊嚴大方,端莊慈祥,雕工精湛,是我國古代建築和佛教石雕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與天柱對峙的羅漢峰,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猶如一尊尊威武的羅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構成“五百羅漢”朝釋迦的神奇景觀。
穿過石室左側的崖洞,豁然開闊,隻見3塊巨石恰似3條大蟒蛇,伸頭出洞,故謂“三蟒出洞”。古時在山崖的平台處,建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勝景。崖璧上顯眼的“忘歸”石刻兩字,道出了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使人流連忘返。
靈山聖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聖跡,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靈山景區內。據明代何喬遠《閩書》記載,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遣四賢徒來華,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沙仕謁,四賢傳教泉州,卒葬靈山。
墓上刻伊斯蘭教常用的“雲月”圖案或《古蘭經》片段。墓前放有一天然巨石,風吹欲動,手推能晃,故稱“風動石”,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題刻“碧玉毬”3個大字。
碧霄岩分為上、下碧霄。從入口處仰視,碧空如線,又稱“小有天”,洞旁的岩壁上刻有“透碧霄”3字。由洞口順梯而下,便進入下碧霄。
這裏有元代藏傳佛教 “三世佛、碧霄岩”石雕造像,南側有“廣欽老和尚塔院”,塔內安放著老和尚的舍利子。在塔院上方的摩崖上,雕刻有“廣欽老和尚坐禪伏虎”浮雕,更具神奇的色彩。
[旁注]
戴雲山 又名迎雪山,雄奇險峻,氣勢磅礴,有“閩中屋脊”之稱,是福建省境內的第二高峰,與台灣阿裏山遙遙相望。也是戴雲山脈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德化縣赤水戴雲村。
俞大猷 (1503年~1580年),字誌輔,號虛江,一生軍伍40餘年。因抗擊倭寇,抵禦外侮,功勳卓著,威名遠揚,累官都督,與戚繼光同為抗倭英雄,史稱“俞龍戚虎”。
王慎中 (1509年~1559年),字道思,早年因讀書於清源山中峰遵岩,號遵岩居士,後號南江。福建晉江人。明代詩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為明朝反複古風的代表人物之一。
老君造像 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清源山風景名勝區主景區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君,即老子,道教尊他為道教教主。
陳三五娘 又名《荔鏡記》,是我國福建省經常上演的傳統劇目之一。其主要劇情為:福建泉州人陳三,送兄嫂往廣南上任,路過廣東潮州,在元宵燈會上與富家女子黃五娘邂逅相遇,互相愛慕。但由於受到阻撓最後雙雙私奔的愛情故事。
[閱讀鏈接]
神話傳說老君是天宮中的老頑童,常常趁天庭無事時偷偷溜出去欣賞人間的風光。
一天,老君又偷偷溜到人間來到泉州清源山觀景。當他被如詩如畫的山景完全陶醉時,他看見一個大火球朝人們撲去。老君使出了絕招,猛打了一通,將火球打回原形逃之夭夭了。
他為了火精不再來騷擾人民,便舍身化成一尊神像,守鎮清源山腳下,清源山的人們十分感謝敬佩老君,便將這座神像稱作老君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