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河山——中部自然名勝1(3 / 3)

在落湖有一棵歲在千年之上的古老銀杏樹,樹高30餘米,樹幹周長7人圍抱尚不可及。它樹冠盈畝,亭亭玉立,枝葉繁茂,被稱為大洪山的樹魂,還被譽為“中華銀杏之王”。

在大洪山的懷抱中,除銀杏外,還有更為珍稀的樹種香果樹。在植物學家的眼裏,香果樹是比銀杏樹更為古老的樹種,更是植物的“活化石”,當然遺存也更少。據專家們透露,在我國,目前僅僅在大洪山和張家界等地尚能一睹香果樹的“芳顏”。

在大洪山範圍內的隨州市隨縣長崗鎮可以買到很多土特產,如野葛粉、野核桃、野蜂蜜等特色商品。在果實成熟的季節還有野棗、野櫻桃、野獼桃、三黃雞、香菇、板栗和黑木耳等。

大洪山為佛教聖地,區內寺院星羅棋布,香客信士絡繹不絕,晨鍾暮鼓彼落此起,在湖北首屈一指,與位於湖北省西北的道教聖地武當山遙相抗衡。

洪山寺位於隨縣長崗鎮綠水村境內。洪山寺分上下兩院,上院位於寶珠峰頂,史稱幽濟寺、靈濟寺、靈峰寺、楚天望刹,始建於唐寶曆二年。

下院位於山麓南麵,史稱保壽禪院、萬壽禪院或萬壽寺,建於北宋紹聖年間。

大洪山隨州風景區包括隨縣長崗鎮、洪山鎮、三裏崗鎮和曾都區洛陽鎮,核心風景區其主要特點為峰俊、林幽、洞奇、湖美、泉醇。

湖北隨州大洪山省級地質公園,位於湖北省隨州市西南邊陲,是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重要組成部分。

大洪山地質公園,屬於造山帶構造地貌型,是以鉀鎂煌斑岩、蛇綠岩與板塊碰撞遺跡、火山岩遺跡及金伯利岩等為核心,以紅岩石瀑、似丹霞地貌為特色,以兩王洞、仙人洞和雙門洞等為代表的大洪山溶洞群等喀斯特景觀為骨幹的地貌類型。

地質公園以琵琶湖、新陽溫泉、劍口瀑布和黃龍池等水體景觀為靈魂,以編鍾文化、神農文化、洪山寺宗教文化為載體,以及洛陽古銀杏群、大洪山森林公園為綠色背景的特色鮮明、集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大洪山溫泉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洪山鎮。大洪山溫泉、冷泉資源名聲在外,富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不僅對皮膚病、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輔助療效,而且對鎮驚安神、清熱祛痰、解毒生肌、通脈活血、皮膚病患者等也具有一定的醫療保健作用。

大洪山玉龍溫泉豐富的礦物質含量,溫和的水質和充沛的儲量,使它成為國內罕見型保健硫磺泉。

京山綠林景區位於大洪山南麓、京山縣北部的綠林鎮,是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之一。綠林山風景區由五大區域、十大景點和近百處景點構成。

包括以千年古兵寨為主要代表的綠林寨景區,以西線原始森林為代表的古樸神秘原始生態叢林景區,以眾多的瀑布群為代表的水石文化交織的“美人穀景區”。

還有以天然石編鍾為神奇特色的空山洞景區,以鄂中久享盛名、柔情蜿蜒的鴛鴦溪漂流景區等。

綠林風景區有2000多年的古烽火台、古城牆、古兵寨、古戰場、古漢梯田,也有抗日戰爭舊址。曆史人文底蘊豐厚,自然風光秀麗無比,尤以綠林十八景蔚為勝觀。

大洪山鍾祥風景區位於鍾祥城東北大洪山南麓的客店鎮,是以自然景觀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其核心景點是黃仙洞、娘娘寨、珍珠泉。

黃仙洞位於客店鎮趙泉河村,相傳黃石公在此修煉過,故名黃仙洞。黃仙洞集世界溶洞之大全,有石灰岩地貌、鍾乳石景觀多處,尤其是喀斯特地貌,為世界罕見。

洞中有幾十個大小支洞相連,洞中有洞,洞裏有5個大廳,可容納數萬人。形成奇特的洞中山。

走進出黃仙洞出口,便進入四麵絕壁合圍的娘娘寨。娘娘寨現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村落一處,各類文物保護單位7處。娘娘寨四季氣候宜人,被稱為“最適宜人類生存的世外桃源”。

娘娘寨景區內古樹參天、峰巒疊翠、溶洞群集、溪流縱橫、深潭遍布。漫山遍野的奇花異草、成片的古銀杏群落、久負盛名的高山雲霧茶、眾多佛道僧士、騷人墨客的碑刻壁畫和悠久的曆史傳說,這些使黃仙洞娘娘寨景區形成了一個集自然生態曆史人文為一體的生態文化園區。

[旁注]

《水經注》 是6世紀北魏時酈道元所著,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係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國長期曆史發展進程中有過深遠影響,自明清以後不少學者從各方麵對它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專門研究,形成了一門內容廣泛的“酈學”。

隨州 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位於湖北省北部,聞名於世的編鍾出土於此。隨州位於湖北省北部,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彙地帶,東承武漢,西接襄陽,北臨信陽,南達荊門,居“荊豫要衝”,扼“漢襄咽喉”,為“鄂北重鎮”,是湖北省的“北大門”。

香果樹 香果樹特產我國。起源於距今約1億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最初發現於湖北西部的宜昌地區海拔的森林中。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在他的“華西植物誌”中,把香果樹譽為“中國森林中最美麗動人的樹”。茜草科落葉大喬木,古老孑遺植物,我國特有單種屬珍稀樹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閱讀鏈接]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時駐軍武昌,特請“佛足”隨軍,以鼓舞三軍將士學習慈忍大師舍身忘我精神,為消滅南宋王朝,建立大元王朝舍身忘我而戰。

他做皇帝後,一次夜間夢見慈忍大師請求將雙足送回故裏。忽必烈即派欽差大臣專程護送佛足回武昌洪山禪寺。

南下途中,聽士兵們說佛足越抬越重,當他們行至河南許昌丈地堡時,佛足沉重無比,抬挪不動,欽差大臣派人飛報元世祖,元世祖旨令就地建寺供奉,並將當地的地名也改為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