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河山——中部自然名勝2(2 / 3)

蓬萊仙島 即蓬萊山,又稱為蓬萊、蓬山、蓬丘、蓬壺等。傳說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萊、瀛洲、方丈,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始皇、漢武帝求仙訪藥之處,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為宮闕,珠軒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吃了能長生不老。

[閱讀鏈接]

在金雞岩四周,有許多奇峰怪石,其中的石狐狸和石狼狗還有一個故事。

相傳有一天金雞下山,被狐狸發現,狐狸正要抓住金雞時,一隻狼狗又來追趕狐狸,結果被簸米的仙女發現,她手指一點,都變成了石峰,如是就有了“狐狸鎮金雞”、“狼狗鎮狐狸”的趣景,反正誰也沒有吃掉誰,千百年來,就這樣相互對峙。

中原絕景——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太行山南麓,豫晉省界交彙處。

雲台山有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峰林峽、茱萸峰、獼猴穀、疊彩洞、萬善寺、子房湖等景點,是一處以裂穀構造、水動力作用和地質地貌景觀為主,以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為輔,以峰穀交錯、絕壁林立與飛瀑流泉、清溪幽潭為特色,集美學價值與科學價值於一身的自然風景名勝區。

雲台山以山稱奇,以水叫絕,因峰冠雄,因峽顯幽,景色薈萃各不同。春來山花爛漫,夏至飛瀑流泉,秋日紅葉似火,冬季銀裝素裹,四季濃淡相宜。在這裏你既可領略北國山川的雄渾,又可品味江南水鄉的秀麗。

雲台山山險水秀,氣候涼爽宜人。景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幹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幹寒。山區地形複雜,氣候隨海拔與山勢山形變化,差異明顯。

這裏泉源豐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蓋了整個山巒,各種樹木和奇花異草種類達400多種。中藥材蘊藏豐富,除人參、靈芝外,還有聞名國內外的四大懷藥以及茱萸、連翹、天麻、當歸等200多種。唐朝藥王孫思邈曾在此采藥煉丹,至今這一帶山區還流傳著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

雲台山在元古時代乃是一片汪洋,隨著世紀的流逝,地殼的變動,逐漸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10億年前造山運動時期,地貌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下,又使山區急劇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峽穀。

公園內群峽間列、峰穀交錯、懸崖長牆、崖台梯疊的景觀,是以構造作用為主,與自然侵蝕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觀,是地貌類型中的新類型,既具有美學觀賞價值,又具有典型性。

特殊的構造部位和地層岩性條件,使公園內水體和水動力作用極為發育,形成的瀑布、溪泉和河流鈣華階地、鈣華瀑、鈣華灘等代表了我國北方岩溶的特點,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尤其是新構造運動遺跡,遍布園區各處,十分典型。

景區內紅石峽、雲台天瀑、潭瀑峽、茱萸峰、峰林峽、青龍峽,還有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隱居地百家岩等精品景點。

紅石峽位於子房湖南,峪內夏日涼爽宜人,隆冬苔卉蒔草翠,故稱紅石峽。它集泉瀑溪潭澗諸景於一穀,融雄險奇幽諸美於一體,被人們稱讚為“自然界山水的精品”。

穀裏分布首龍潭、黑龍潭、青龍潭、黃龍潭、臥龍潭、眠龍潭、醒龍潭、子龍潭、遊龍潭,構成“九龍溪”。還有幽瀑、穿石洞、相吻石、雙獅汲水、孔雀開屏、棋盤石等景觀。

穀口南端有一狹窄的峽穀稱為“一線天”,而且有瀑高50餘米的白龍瀑布。兩側高山聳立,恰似一個石闕,正好是雲台山的西大門。

潭瀑峽地處雲台山北部略偏西,是主要河流子房河的一個源頭。溝東麵,峭壁聳翠,基岩裸體。溝西麵競秀峰參差俏麗,峰群一字排列,峰峰直立,爭奇鬥異。

潭瀑峽是大自然的傑作,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飛瀑、走泉、彩潭和山石景觀,故得雅號“潭瀑川”。

在曲曲彎彎的溝槽內,瀠洄著一條會唱歌、會跳舞的溪水,這條能歌善舞的溪水叫小龍溪。它的溪床,由一層層高低不一、形態各異的自然山石台階所組成。

小龍溪或碧波蕩漾,或為溪布,或分水涓涓細流,或彙合湍湍激流,或傾瀉,或跌落成為銀光閃閃的瀑布,瀑下積水,成為彩潭。色澤悅目,清音悅耳。

泉瀑峽兩岸高峰聳立,氣勢恢宏。溝裏高處群山如畫屏,山中花木如錦繡,腳下清溪如雲流。奇石、山泉、花香、飛瀑組成溝穀交響曲。溝的盡端是全國最高大瀑布雲台天瀑。遠遠望去,隻見它上吻藍天,下蹈石坪,猶如擎天玉柱。吼聲震耳,地裂天崩,十分壯觀。

峰林峽是以山水交融的翡翠湖為主體,融山的雋秀、水的神韻為一體,被譽為“人間天上一湖水,萬千景象在其中”,更有“雲台天池”的美譽。境內十裏平湖宛若一條在峽穀中飄拂的玉帶,湖區島嶼星羅棋布,湖周峰巒起伏,湖麵波光漣漪。

茱萸峰俗名小北頂,又名覆釜山,因其形貌似一隻倒扣的大鍋而得名。峰頂有真武大帝廟、天橋、雲梯。相傳。

登上峰頂,極目遠眺,可見黃河如銀帶;俯視腳下,群峰形似海浪湧。山頂氣候多變,倏忽間風起雲生,白霧從山間咕嘟嘟地湧出,紅日隨即隱去。山峰在雲霧中出沒,雲騰山浮,如臨仙界。

峰腰有藥王洞,相傳是唐代藥王孫思邈采藥煉丹的地方,藥王洞口有古紅豆杉一棵,樹幹粗達3人合抱,枝繁葉茂,樹齡在千年左右,是國內罕見的名木。

獮猴穀有數量眾多的野生獮猴群落在景區內分布。太行獮猴,在進化係統上屬靈長目猴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由於太行獮猴是生活在氣候較冷,緯度最北的獮猴群,周圍環境山峰陡峭,因此獮猴群體大、體壯,毛長尾短,善於攀緣,喜歡跳躍,行動敏捷,形體俊美,模仿性強,為獮猴中最進化的一種,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

太行獮猴終年棲息於針闊葉混交林、灌木林及懸崖峭壁之間,喜群居生活,由猴王率領猴群,並配備護衛猴、哨猴,通常每群百隻左右。白天活動覓食,夜間宿於懸崖峭壁之上,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屬雜食性動物。

疊彩洞是連接豫晉兩省的公路隧洞,是修武人民戰天鬥地的傑作,前後曆時8八年開築而成。大小23條,首尾相連在峭壁間重疊直上。洞之間隙,可遠觀平川,近觀懸崖,上觀奇石,下觀溝穀,聽鳥語泉聲如琴鳴,聞花香嵐氣沁肺腑。

峰上有一奇石,立在百花翠林之中,從不同角度觀看,則變幻為大靈芝、秀麗的村姑、著長裙攀山的摩登女郎。其峰含山秀、石秀、花木秀之意。

萬善寺坐落在形似奶頭狀的閻王鼻山峰下麵,周圍青山環抱,風景秀麗。它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相傳是朝廷為了鎮治此處帝王風脈而建,寺名也屬禦賜。

子房湖又稱平湖。因漢代張良曾在溝穀西側的山峰上操練兵馬,幫助劉邦成就大業後隱退至此,因張良字子房而得名。湖兩岸青山對峙,夾一帶綠水。如詩如畫,醉人心扉。蒼翠的山,墨綠的水,相依相偎,展現出一幅壯闊波瀾之景。

早晨和下午湖麵陰一半晴一半,一邊金光閃爍,一邊碧綠透明。正午時,它像一麵巨鏡,把直射的陽光反射出去,使人眼花繚亂。

湖的北端,有一座山峰酷似大佛,整尊大佛不僅有栩栩如生的麵相、垂肩的雙耳、交合的雙手、盤坐的雙腿,而且座下是蓮花狀的山丘。

晴天時,天空上白雲朵朵,山水間煙霧縹緲,大佛若隱若現,神妙無比。每當早晨和黃昏,霞光映照,大佛通體生輝,輪廓分明,形象逼真,堪稱雲台山一奇觀。

[旁注]

竹林七賢 (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7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也就是後來的河南省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禦賜 就是皇帝所賜予的意思。禦,古代是指駕駛車馬,禦者,封建社會指上級對下級的治理,統治。賜,賜給,賜予,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的物品、官職等。

孫思邈 (581年~682年),唐朝京兆華原也就是後來的陝西耀縣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著有《千金方》,是我國乃至世界史上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後人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閱讀鏈接]

雲台山主峰茱萸峰極頂,建有一座真武廟。相傳,真武原是2200多年前黃河北麵一個古國的太子。他自幼視皇位如同草芥,認為榮華富貴是過眼煙雲,矢誌修仙盼道,追求萬古不變真身。18歲時,真武受道教元始天尊顯形點化,並授他上品炒經一卷,來到了雲台山修武苦練。

真武出家修行後,為了苦練自己的意誌,時刻不停地誦經外。他專心致誌潛心修煉,因長時間誦經,腸胃也逐漸有了道法。胃變作一隻大龜,腸化為一條巨蛇,後來成為真武祖師的“龜蛇二將”。現在山頂西側的翠屏峰上,有烏龜,蟒蛇兩塊怪石,傳說是龜、蛇化身在為真武祖師看守門戶呢!

驪山晚照——驪山

驪山,位於陝西西安臨潼區城南,屬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靠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最高峰九龍頂,山勢逶迤,樹木蔥蘢,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而得名。驪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錦繡,故又名“繡嶺”。每當夕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有“驪山晚照”之美譽。

驪山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20餘千米,遠望山勢如同一匹駿馬,故名驪山。驪山溫泉噴湧,風景秀麗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為帝王遊樂寶地。周、秦、漢、唐以來,這裏一直是遊覽勝地,曾營建過許多離宮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