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風骨——落葉喬木林2(3 / 3)

白樺樹花期五六月,8至10月果熟。其花單性,雌雄同棵,柔荑花序。果序單生,呈圓柱形或矩圓狀圓柱形,通常下垂,長2至5厘米,直徑6至14毫米。

序梗細瘦,長1至2.5厘米,密被短柔毛,成熟後近無毛,無或具或疏或密的樹脂腺體。果苞長3至7毫米,背麵密被短柔毛至成熟時毛漸脫落,中裂片三角形,側裂片平展或下垂。

堅果小而扁,呈橢圓形、狹矩圓形、矩圓形或卵形,長1.5 至3毫米,寬約1至1.5毫米,背麵疏被短柔毛。兩側具有膜質翅,較果長1 /3,與果等寬或比果稍寬一些。膜質翅就像兩個寬寬的翅膀,使得果實可以隨風飄蕩,落在適宜的土壤上就能生根發芽,繁衍後代。

白樺樹生長在我國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華北的山西、湖南、河北,西北的內蒙古、新疆、寧夏、陝西、青海,西南的四川、雲南西北部。

我國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均有成片純林,在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山區、西南山地亦為闊葉落葉林及針葉闊葉混交林中的常見樹種。

白樺樹喜光,不耐陰,耐嚴寒,對土壤適應性強,喜酸性土,沼澤地、幹燥陽坡及濕潤陰坡都能生長,分布甚廣,尤喜濕潤土壤,為次生林的先鋒樹種。

深根性樹種,耐瘠薄,常與紅鬆、落葉鬆、山楊、蒙古櫟混生或成純林。天然更新良好,生長較快,萌芽強,壽命較短。

白樺樹的木材可供一般建築及製作器、具之用,可用於製作膠合板、細木工、家具、單板、防止線軸、鞋楦、車輛、運動器材、家具、樂器、造紙原料等。其樹皮不僅能可供提取樺油,在民間也用於編製日用器具。

大興安嶺境內原始森林中的野生白樺樹的汁液,是一種無色或微帶淡黃色的透明液體,有清香的鬆樹氣味,含有人體必需且易吸收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抗疲勞、抗衰老的保健作用。

天然樺樹汁不僅是樺樹的生命之源,也是世界上公認的營養豐富的生理活性水。

樺木皮也有清熱利濕,祛痰止咳,解毒消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熱咳喘、痢疾、黃疸、咳嗽、乳癰、癤腫、癢疹、燙傷等。

白樺樹枝葉扶疏,姿態優美,尤其是樹幹修直,冰肌玉骨,素淡深邃。白樺樹或孤植,或叢植於庭園、公園之草坪、池畔、湖濱或列植於道旁均頗美觀。

若在山地或丘陵坡地成片栽植,還可組成美麗的風景林。因此,曆來有許多藝術大師喜以白樺為題材進行藝術創作,來表現白樺的美、白樺的氣質、白樺的情感。

白樺高貴神聖,風姿綽約,嫵媚迷人。有人描摹春季的白樺,說她從沉睡中蘇醒,在春之聲中跳起芭蕾,潔白雅致宛如天使一般,把生機灑向人間。

有人讚美著夏天的白樺,稱她穿上了翠衣,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托起一片青山綠水。

有人感歎秋天的白樺,別有一番色彩。風涼涼的吹著,太陽的光線穿透在風中舞蹈的葉子,將陽光的色彩融進自己的經脈,白樺樹葉的金色便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在蕭瑟中儲存著一片金黃。

有人仰慕冬天的白樺,樹葉雖已落光,但紫紅色的樹梢,迎風傲雪,藐視著一切嚴酷和肅殺,顯示出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走進白樺林,聽著嘩嘩作響的風葉之聲,我們麵對的仿佛就是一排排多情婉約的麗人,個個玉樹臨風,風情萬種,清俊挺拔。

吉林紅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白山麓,美麗的鬆花江橫穿公園腹地,占地麵積28500多平方千米,水域麵積2200多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84.6%, 依托白山湖、紅石湖及沿岸的原生態自然景觀,組成山、島、湖三位一體的自然風光,山水相映,風光旖旎。它是我國吉林境內占地麵積最大、森林覆蓋率最高、野生動植物最全、水土含量最為充沛的多功能型國家級森林公園。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大氣、美在神聖、美在神奇,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原始生態、森林文化、薩滿曆史、獨特風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博得了人們的青睞。

在這座森林公園內,還有著名的白樺林,它們枝葉疏散,枝條柔軟,迎風搖曳。它們樹皮潔白,光滑細膩,有層白霜,像紙一樣可以分層剝離。

這些樹木喜光抗寒,端直挺拔,白色的主幹冰肌玉骨,素淡深邃,正如長白山人純正質樸的品格和不懼艱險、迎風而上的氣概。

春季的白樺林像一群白衣天使,散發出誘人的芬芳。

夏季的白樺林一片碧綠,枝葉舒展、鬱鬱蔥蔥,起伏如波。藍藍的天空襯托著它們的高潔,繽紛的野花裝點它們腳下的土地。它們以高大的身軀支撐著天空,笑看白雲飄飄、狂風呼嘯;它們固守著大地,聆聽潺潺流過的溪水,就像當值的哨兵警惕地守衛著軍營和家鄉。

秋季的白樺林將陽光融進自己的枝葉。葉片由綠變黃,金光燦燦,淡紅的枝梢楚楚動人,伴著苦霜勾勒凝重的色彩。

雪白的樹幹和金黃的葉片相互襯映,相得益彰。有風吹過,它們便一齊沙沙地唱響起來,顯得搖曳多姿妖嬈可愛。

冬季的白樺林成為雄壯的軍隊。樹葉雖都落光,但樹梢卻是紫紅色的,密密麻麻,直指藍天,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

它們頂風傲雪,巍然屹立,給人以莊嚴、凝重、堅毅的感覺。大雪紛飛過後,被雪覆蓋的樹幹像是修長的腿套上了白色的氈靴,在瑞雪的襯映下顯得更加健壯、儀表堂堂。

除了白樺林,在紅石國家森林公園內,還有植物190餘種野生動物150餘種,魚類60餘種。紅鬆、柞樹、水曲柳等珍貴樹種在這裏競相生長,黑熊、梅花鹿、白鸛等動物同棲於林溪湖畔。野生珍菌類有黃磨、猴頭、榛蘑等20餘種,中藥類有人參、靈芝、天麻等50餘種。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有古遺址7處,深山古刹遺址8處。曆史上有山神爺老把頭、開山始祖馬文良、放排鼻祖謝老鴰、東北淘金王韓邊外等叱吒風雲的曆史人物。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是滿族的發祥地,清初被譽為“龍水鳳脈”的“龍興之地”。園內民俗民風極為奇特,有放山習俗、開山習俗、祭江習俗、淘金習俗、木把節等組成的多元森林文化,而在園區生活的伐木人、淘金人、放排人、狩獵人、打魚人、放山人等不同行業的民俗民風更為精彩。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風光旖旎,風景秀麗,具有顯著的北國風光。這裏春季山花爛漫,鳳蝶翩躚;夏季蒼山滴翠,湖光旖旎;秋季層林盡染,萬山紅遍;冬季銀裝素裹,雪域綿延。

紅石森林公園最著名的景觀就是紅林霧凇。紅石霧凇群上至白山湖的兩江口,下至吉林,延綿百裏,是世界上最大的霧凇景觀群。

置身其中,或漫步徜徉,或雲橋放眼,或霧裏尋花,在飽享眼福之中,悟一番天人合一的妙蘊。晨曦冉冉之時,朝陽燦燦,霧凇分外嫵媚妖嬈,宛若湧起的仙山瓊閣,海市蜃樓,氣勢雄渾,蔚為壯觀。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的林海霧凇,是山水共舞時繪就的流動畫卷,是天地揮毫間寫下的絕美詩篇。

[旁注]

生靈 佛教認為萬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有佛性的生靈。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意義,佛教主張用慈悲之心善待宇宙萬物,主張萬物共生共榮,隻有這樣才能把眾生的國土變成佛國淨土,那我們的世界才是祥和安寧的樂土。

犁轅 犁的元祖是耒耜和鶴咀鋤。最早的耒耜是直插式單人操作農具。為了能雙人使用,在耒耜的頭與柄結合部,裝接了一根直木棍,變成了雙人操作的、一推一拉式農具。增加的這根直木棍就是最早的犁轅;有了轅的耒耜也就變成了雛形的犁。後來,人們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節省人力和畜力。

部落 一般指原始社會民眾由若幹血緣相近的宗族、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形成於原始即舊石器時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較明確的地域、名稱、方言、宗教信仰和習俗,有以氏族酋長和軍事首領組成的部落議事會,部分部落還設最高首領。

坐騎 供乘騎的馬匹或其他畜﹑獸等。在各種佛菩薩的坐騎及台座中,經常可以見到不同的動物,象征諸位本尊不同的特德。一般安置佛、菩薩像的台座,最普遍有獅子座、蓮花座、鳥獸座、磐石座等。此外,也有狻猊來比喻佛陀,因此將佛、菩薩的台座稱為“猊座”者。並尊稱即由此而來。

雷神 起源於我國古代先民對於雷電的自然崇拜,遠古時代,氣候變化異常,晴朗的天空會突然烏雲密布,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雷電有時會擊毀樹木,擊喪人畜。使人們認為天上有神在發怒,進而產生恐懼之感,對之加以膜拜。後來從單純的自然神逐漸轉變成具有複雜社會職能的神。

鞋楦 是鞋的母體。是鞋的成型模具,又叫做鞋撐。鞋楦不僅決定鞋造型和式樣,更決定著鞋是否合腳,能否起到保護腳的作用。因此,鞋楦設計必須以腳型為基礎,但又不能與腳型一樣,因為腳在靜止和運動狀態下,其形狀、尺寸、應力等都有變化。為此,鞋楦的造型和各部位尺寸不可能與腳型完全一樣。

薩滿 是薩滿教巫師跳神之人的專稱,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他們能夠以個人的軀體作為人與鬼神之間實現信息溝通的媒介。一是通過薩滿的舞蹈、擊鼓、歌唱來完成精神世界對神靈的交流;二是以薩滿為主體,同樣通過舞蹈、擊鼓、歌唱來做到“靈魂出殼”。這些神秘儀式被稱為“跳神”或“跳薩滿”。

木把節 也叫老把頭節或山神節。“木把”是古代伐木工人的自稱;“老把頭”也就是伐木工人的祖師神。據說,清初封禁時代,不準漢人進入東北林區,官兵稽查很嚴,獨有孫良冒險入林謀生,為後人開辟了生路。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孫良,便在他去世的那一天,定為木把節,以祭祀孫良。

[閱讀鏈接]

傳說,在秦嶺山脈的一個白樺林中,有兩棵年少的樺樹,一棵名為信哲,一棵名為娓嫿。信哲深愛著娓嫿,娓嫿也深愛著他。

有一天,一個男孩來到了信哲身邊,輕輕剝下一塊樹皮,在上麵給一個女孩寫了情書,女孩看了樹皮情書後真的成為男孩的女友。這件事流傳了出去,少男少女們為了得到美滿愛情都來到信哲這裏,剝樹皮,寫情書。

善良的信哲為了成全少男少女們的愛情,便把自己身上所有的樹皮都貢獻出來。無數有情人成了眷屬,而信哲卻因失去了樹皮無法儲藏運輸營養而死去。

信哲用自己短短的生命成全了無數愛情,可他與娓嫿卻永遠無法享受愛情了。娓嫿悲痛欲絕,終於淚盡而死,以身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