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衛士——常綠喬木林1(2 / 3)

箭毒木這種有毒王之稱的喬木,在西雙版納景洪市和猛臘縣的一些地區都有生長。在西雙版納景洪市猛罕鎮的曼桂民族神話園北側200米處,有一棵長著板根的箭毒木。這棵毒樹高約27米,主幹上附生著絞殺植物。毒樹雖然已被絞殺植物的氣生根緊緊纏住,但樹勢仍然不衰。

西雙版納猛臘城區的百象山上,也生長著一株40多米高的雲南箭毒木。這株毒木,樹幹筆直挺拔,繁茂枝葉形若綠傘。其根基部長有3塊板根,其中最大一塊板根,麵積有4平方米。

最便於人們參觀的箭毒木,在西雙版納猛侖植物園生態站東側的一棵百年老樹。樹高約40米高,胸徑兩米多,樹身被一株樹勢旺盛的絞殺榕所纏,根部已出現了空洞。但枝幹粗壯,傘形樹冠仍然蒼翠碧綠。

[旁注]

弩箭 利用機械力射箭的弓和搭在弩弓上的箭的統稱。我國古代裝有張弦機構,即弩臂和弩機,可以延時發射的弓。射手使用時,將張弦裝箭和縱弦發射分解為兩個單獨動作,無須在用力張弦的同時瞄準,比弓的命中率顯著提高。弩最早在我國創造,早在商周時已廣泛應用。

竹樓 是傣族的標誌民居。主要指兩層或以上的竹結構樓房,屬於南方“幹闌式建築”的一種。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和德宏州的傣族、基諾族等民族地區。

西雙版納  這裏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西雙”傣語為十二的意思。在明代當地最高的行政長官把轄區分12個“版納”,傣語中“版納”是1000畝之意,即一個版納係一個征收賦役的單位。從此便有了“西雙版納”這一傣語名稱。

蜆木 又名火木,椴樹科,常綠大喬木,漸危種。分布於廣西和雲南部分海拔700至900米熱帶石灰岩山地季雨林。3月開花,6月果熟,結實間隔兩三年。它是北熱帶原生性的石灰岩季節性雨林的建群種之一,是熱帶石灰岩的特有植物,有較重要的研究價值。被列為國家一級珍貴樹種。

筒裙 又稱統裙、直裙或直統裙。其造型特點是從合體的臀部開始,側縫自然垂落呈筒管狀。是許多少數民族婦女最喜愛的服裝,民族特色濃鬱。筒裙是用手工紡紗織成的裙子。由於裙頭裙腳同樣寬窄,無褶無縫,狀似布筒,故名筒裙。筒裙有長筒、短筒之分。

蒲葵 又叫扇葉葵、葵樹,在植物分類學中是棕櫚科蒲葵屬的常綠高大的喬木樹種。原產我國南部,在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省區均有栽培。此樹高達20米。樹冠緊實,近圓球形,冠幅可達8米。蒲葵外形與棕櫚較為相似,但棕櫚最高僅10米左右。而蒲葵長到20米高都是很常見的。

[閱讀鏈接]

箭毒木之所以又被稱為“見血封喉”,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相傳,很久以前,在雲南省西雙版納有一位勇敢的傣族獵人。

一天,獵人和夥伴們外出打獵時,遇上了一隻猛虎。勇敢的獵人並未慌張,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不料,這一箭並未將老虎射死,轉而它瘋狂地向獵人撲去。

機敏的獵人就近爬上了一棵大樹,匆忙間折斷一根樹枝就使勁朝猛虎的嘴紮去。結果,奇跡發生了,老虎立即倒地而死。

從那以後,西雙版納的獵人知道了這種植物有劇毒,並且學會了把這種樹的汁液塗於箭頭用於狩獵。傣族人稱這種樹為“戈貢”,因其能使動物中箭後迅速死亡而得名“見血封喉”。

固沙大王——內蒙古沙地雲杉

克什克騰大草原,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大興安嶺南端山地和燕山餘脈七老圖山的交彙地帶,很久以前,這裏就是一個水草豐美、百花盛開的地方。在這裏,牧民們過著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個神通廣大的魔王。它不僅施法毀滅了半個草原,還向人們發布了一道命令:每天都要給它送去3頭牛和10隻肥羊,更可恨的是,每逢初一、十五,還要送去一對童男童女供它享用。

對這些無理要求,人們無法接受,他們決定同惡魔拚死搏鬥,以保衛後代子孫和美麗的家園。於是,各由100名勇士組成了弓箭隊、棒子隊和套索隊。這300名勇士告別了父老鄉親,去征討萬惡不赦的魔王。

進到山裏後,勇士們見那魔王正站在洞口前。100名弓箭手先衝了上去,對準魔王,利箭齊發,有一1000支箭射在了魔王身上,隻聽劈劈啪啪一陣響,魔王身上的箭羽都被擊落到了地上,但魔王仍然毫發無損。

這時,100名棒子隊員又衝了上去,他們圍住魔王舉棒就打。可魔王毫不理睬。

弓箭、棒子都對付不了魔王,於是第三批勇士揮舞套索,大聲呐喊著衝向了魔王。霎時,100條套索緊緊地套住了魔王的粗脖子。不料,那魔王伸出滿是黃毛的利爪,隻幾下就將全部的套索扯斷了。接著,魔王鼻子隻哼了一聲,勇士們便被震得紛紛後退。

之後,魔王又從腰間解下一條黃腰帶迎風一晃,那腰帶立時變得又粗又長。隻見魔王輕輕一抖,300名勇士便被圈進大套索裏,再也動彈不了了。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候,隻見從東南方向飛來一黑一白兩匹駿馬。黑馬背上馱著一個男孩兒,白馬背上馱著一個女孩兒。

兩個孩子都是一身綠色裝束,年紀都在十一二歲左右。被魔王困住的300名勇士,一見來的兩個孩子正是準備要給魔王納貢的一對童男童女,都急得大聲喊起來:“你倆快回去,不要來白白送死!”

可是,兩個孩子就像沒聽見似的,泰然自若地來到魔王跟前,大聲說道:“魔王!你不是想吃童男童女嗎?我們來了!”

原來,這對童男童女是一對孿生兄妹,男孩叫特古斯,女孩叫烏蘭其其格,兄妹二人從小就很機敏勇敢。自從魔王霸占了克什克騰草原以後,兄妹二人就在暗地裏觀察魔王的行蹤。

很快,他們發現了一個秘密:魔王居住的附近寸草不生,除了石頭就是黃沙。特古斯揣摸了半天,終於有了主意。於是,他和妹妹一商量,兩個人就去找阿爸阿媽請求出戰。

果然,那魔王非常害怕綠色,他一看到這兩個孩子便立刻閉上了眼睛,一連後退了好幾步。特古斯和烏蘭其其格趁機立刻躍馬衝上前去,揮舞寶劍刺瞎了魔王的雙眼。

那魔王疼得“哇哇”大叫掉頭就逃。特古斯和烏蘭其其格縱馬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了,不料,魔王從懷裏又掏出一條黃腰帶迎風一晃。隻聽“唰啦”一聲,兩個孩子連人帶馬都被纏了起來,而且越纏越緊。這時,魔王轉過身來,伸出一隻魔爪抓向兄妹二人。

就在瞎眼的魔王靠近身邊的時候,特古斯和烏蘭其其格奮不顧身地拚盡全力將兩把利劍一齊插入了魔王的心窩。作惡多端的魔王終於被殺死,特古斯兄妹也都犧牲了。

後來,英勇犧牲的特古斯兄妹和300名勇士,一齊變成了一種大樹,它們高高地聳立在山下,一年四季保持著綠色,抵禦著從大西北吹來的風沙,勇敢地捍衛著克什克騰大草原。人們稱它們為“沙地雲杉”。

多少年過去了,特古斯兄妹為民除害的故事卻一直在大草原上廣為傳誦著。居住在沙地雲杉林周邊的蒙古族人民,都把雲杉尊為“神樹”。

沙地雲杉,俗稱紅波臭,又稱白千,屬常綠喬木。樹冠尖塔形,樹高可達45米,胸徑80至100厘米,樹皮灰褐色或紅褐色。葉長1至2厘米,粗壯稍彎曲,先端微先端微尖或極尖。球果長5至16厘米,栗褐色。種鱗倒卵形。花期在四五月,種熟期在九十月。

沙地雲杉的物種特征非常明顯,它耐沙土,耐幹旱,耐高寒,耐冰掛,而且側根非常發達,適應幹旱和沙質土地,既能調節氣候、淨化環境,又能防風固沙、保護草原。

沙地雲杉由於長期生長於幹旱、貧瘠的沙地上,形成了許多適應於嚴酷環境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點。

沙地雲杉的樹冠灰藍綠色,針葉被覆白色蠟質,當年生枝條被密毛,這些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減輕強光輻射的高溫灼燒作用。

沙地雲杉的部分針葉幹枯、變黃,乃至脫落,3至4年針葉脫落較多,這可以有效減少蒸騰麵積,降低水分消耗。

沙地雲杉雖是淺根係樹種,它的側根係較發達,形成網狀根係。沙地雲杉生長在10至100米深的土地上,其根長是樹幹的3倍。由於它的根係蔓延交織,盤根錯節,所以可以聚攏散碎的細沙,對防風固沙有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