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風采——獨特神韻3
源遠流長的西安鼓樂
西安古樂,也稱“長安古樂”。後來由於各種鼓在這一樂種中起著主要作用,故又稱“西安鼓樂”。
西安古樂是在我國境內發現並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樂種之一,以打擊樂和吹奏樂混合演奏的一種大型樂種,內容豐富、樂隊龐大、曲目眾多、結構複雜,是我國古代音樂、民間音樂發展史中的奇跡。
西安鼓樂脫胎於唐代燕樂,後融於宮廷音樂,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的流亡而流入民間。
長安鼓樂分僧、道、俗三個流派,各派有著不同的風格。相傳,道派為城隍廟道士所傳,而僧派由一毛姓和尚所傳,演奏者多為市民,亦有道士、僧人。僧派中的一部分,因長期掌握在農民手中,不斷吸收民間音樂,逐漸和僧派有了區別,形成俗派。
僧派悠揚敞亮,道派平和閑雅,俗派熱烈濃鬱。但不論哪一種派,其演奏形式都是兩種,即坐樂和行樂。
坐樂,顧名思義,是在室內圍繞著桌案坐奏的,常常是藝人們比賽技藝的,稱為“鬥樂”、“對壘”、“支桌子”、“擺開”,所以坐樂較為精致,手法也多樣。
坐樂大致可以分為城鄉兩種,城市坐樂叫“八拍坐樂”或“耍鼓段坐樂”,農村坐樂則叫“打紮子坐樂”。前者用笙、笛、管、雙雲鑼,還曾用過箏、琵琶,打擊樂器有坐鼓、戰鼓、樂鼓、獨鼓、大鑔、大饒、鉸子、煽子、大鑼、馬鑼、引鑼、木梆子,編製約十二三人;
農村坐樂或有若幹樂器調整,依條件而定。有些地方農村的坐樂,吹奏樂器用到10多人以上,打擊樂器更多,“川家夥”和“蘇家夥”用到幾十人之多,造成神人震撼、山川蕩氣的宏大音響,風格也因之不同於城市坐樂。
行樂,顧名思義,即在行進中演奏,拌以彩旗、令旗、社旗、萬民傘、高照鬥子等。樂器用高把鼓、單麵鼓、小吊鑼、鉸子、供鑼、手梆子、方匣子等打擊樂器和笛、管、笙若幹。行樂有時還有“歌章”,內容與祈雨有關。
行樂又分高把鼓、亂八仙兩種演奏形式。
高把鼓,也叫“銅鑼鼓”,所用樂器除笛、笙等管樂器外,以使用高把鼓、鉸子、疙瘩鑼、貢鑼、手梆子等打擊樂器伴奏以形成自己獨有的風貌。樂曲節奏平穩,速度徐緩,情調典雅。
亂八仙是以使用笛、笙、管、雲鑼、單麵鼓、引鑼、鉸子、手棒子8件樂器而得名。亂八仙演奏曲目廣泛,凡是坐樂中的怪板抒情樂曲,如鼓段、耍曲、套詞、北詞等曲調均可演奏。
特別是坐樂中的耍曲,《搖門栓》、《捧金杯》、《得勝令》、《石榴花》、《香山射鼓》、《十拍》、《十六拍》、《五十眼》、《歌沙》等,大都來源於民歌小調或器樂曲牌,樂曲短小,旋律優美,情緒歡快,很受群眾歡迎。
念詞音樂,也是西安古樂的主要組成部分。念詞音樂,主要流行於西安城區。大都是城市居民參加,也有農民,如長安何家營村及皇甫村的鼓樂社也兼唱念詞。
念詞是一種西安方言口音較為明顯的合唱,其聲調旋律必然隨著歌詞的口語化而出現一些極不穩定的變化音。
“念詞”專在廟會上演唱,內容大都含有宗教色彩。其中有誦佛的,有讚道的,有歌唱曆史人物孔子、關雲長、尉遲恭等的。
這些演唱者既不是化一的宗教信徒,又不隸屬某個社會組織,僅借廟會進行娛樂活動。一旦接受寺廟的請帖,任何寺廟都去演奏,他們可以因地製宜隨時隨地自由填詞歌唱。其音樂和歌詞格調無一脫離長安古城。
西安鼓樂是我國古代音樂的重要遺存,它特有的複雜曲體和豐富的特性樂彙、旋法及樂器配置形式成為破解古代音樂藝術謎團的珍貴佐證;大量的傳譜曲目豐富了中華音樂文化寶庫,將為民族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旁注]
燕樂 又稱“宴樂”,是隋唐時期至宋代宮廷宴飲時供娛樂欣賞的歌舞音樂。燕樂中包括多種音樂形式,如聲樂、器樂、舞蹈、百戲等。其中歌舞音樂在隋唐燕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多段的大型歌舞曲叫做大曲,在唐代燕樂中具有突出的藝術成就。燕樂所使用的主要樂器有琵琶、箜篌、篳篥、笙、笛、羯鼓、方響等。
城隍廟 起源於古代的水庸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
笛 一種吹管樂器。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在新石器時代,已經誕生了骨笛;黃帝時期,開始選竹製笛。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並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笙 是我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古代八音樂器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發聲,是吹管樂器中唯一的和聲樂器,也是唯一能吹吸發聲的樂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寬廣,感染力強。
孔子 (公元前551年~ 公元前479年),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尉遲恭 (585年~658年),鮮卑族,朔州鄯陽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身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傳說其麵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與秦叔寶是“門神”的原型。
[閱讀鏈接]
西安鼓樂各流派樂社保留下來的曲目與曲牌上千首,是一筆非常寶貴而豐富的遺產。
其中大型套曲的體裁類別有《套詞》、《北詞》、《南詞》、《外南詞》、《外分詞》、《京套》、《大樂》、《花鼓段》、《別子》、《服子》、《打紮子》等,約有400餘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