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時陝西文壇出現了複興跡象,明代中期以詩、文、雜劇稱雄文壇的“前七子”中,就有李夢陽、王九思、康海等。明代陝西有作品傳世者近百人,其作品約有240餘種。當時的詩歌、散文對後世都有一定影響。
明代陝西詩歌呈現著渾厚、淳樸的秦地瓦缶聲韻。朝邑韓邦奇的詩歌、漢中旬陽人張鳳翔的《伎陵集》、秦人孫一元的《太白山人詩選》、渭南人南大吉的《瑞泉集》、三原人張原的《玉坡集》、鹹寧人劉儲秀的《西陂詩選》、杜陵人張治道的《張太微詩集》、白水人王傴的《彭衙詩集》、耀州人喬世寧的《喬三石詩選》、三水人文少白的《文少白詩選》等,都是明代陝西乃至全國文壇上引人注目的作家與作品。
明代的陝西散文作品數以百計,主要作者及其作品有:三原縣王恕的《王端毅公文集》、高陵縣呂楠的《十四京遊記》、三原縣馬理的《溪田文集》、武功縣康海的《康對山文集》、戶縣王九思的《渼陂集》、三原王承裕的《少保王康僖公文集》等。
清代的陝西文學繼續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有了很大發展。有傳世作者百餘人,傳世作品約200多種。作者和作品數量均超過了前代。
清代詩文集作者及其代表作有:三原孫技蔚的《溉堂集》、富平李因篤的《綬祺堂集》、合陽康乃心的《莘野集》與王又旦的《黃湄集》、戶縣王心敬的《灃川集》、蒲城屈複的《弱水集》、武功張文熙的《山解穀詩集》、涇陽張恂的《樵山堂詩集》、宜君劉爾舉的《雪石堂詩草》、鹹寧杭溫玉的《息存詩吟》、華州王誌湉的《琈山房詩稿》、涇陽雷士俊的《艾陵詩鈔》等。這些詩文集均為時人所喜愛。
[旁注]
公劉 北豳人,古代周人部落首領,為周先祖不窋孫、鞠陶子,周文王姬昌的祖先。鞠陶死後,公劉立。公劉忠誠厚道,篤愛人民,勤勞剛毅,文武兼備,是一位具有政治遠見、經濟頭腦、組織才能的古代英雄。
甲骨文 主要指我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鐫刻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成體係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
《漢書》 又稱《前漢書》,由東漢時期的曆史學家班固編撰,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誌》並稱為“前四史”。《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
五言詩 古代詩歌體裁。是指每句5個字的詩體,全篇由五字句構成的詩。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彙,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更靈活細致地抒情和敘事。初唐以後,產生了近體詩,其中即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
《大誥》 是周公姬旦所做的戰前動員文告,是當時的實錄,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談話曾多次運用形象、貼切的比喻,說理透徹、生動,又很質樸,有很強的說服力;字裏行間無不浸透著周公那誠摯、深厚的滿腔赤誠。它閃耀著實事求是的古樸光芒,代表了早期先秦散文的藝術成就。
王昌齡 (698年~756年),盛唐時期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存詩170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杜甫 (712年~770年),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約遺存1400餘首詩,集為《杜工部集》,詩藝精湛,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韓愈 (768年~824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
曲子詞 源自民間,經劉禹錫、白居易等詩人的引用和規範,到宋朝初期,曲子詞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格律,演變為宋詞。再經蘇軾、辛棄疾等人大力拓寬其題材範圍,宋詞進入輝煌時期。
寇準 (961年~1023年),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彪炳青史的名相。寇準以甲科進士入仕,先授大理寺評事、知縣事,後多次擢升,直至參知政事、同平章事。為官清廉,不拘節微而善謀大事。在地方以民為本,政績卓著;在朝廷輔佐皇帝安邦治國。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
李夢陽 (1472年~1530年),明代中期文學家,複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於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複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
王又旦 (1636年~1687年),1658年戊戌科進士,由潛江知縣曆官戶科給事中,戶部都給事。擅詩,善絺章繪句,文采風流,官聲詩名並重,時與詩壇領袖王士禛並稱“二王”。
[閱讀鏈接]
清代陝西戲曲作品發展至昌盛時期,其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長安王筠的《繁花夢》、《會仙記》、《全福記》等,安康於有聲的《雙帕緣》,蒲城崔向餘的《碧玉鈿傳奇》。
尤其是渭南李芳桂,是當時陝西有名的戲曲作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忙識字》、《鋤穀》、《火焰駒》、《萬福蓮》、《春秋配》、《白玉鈿》、《紫霞宮》、《如意簪》、《香蓮佩》、《玉燕釵》。
清代後期甘泉謝堃的《芙蓉山樵傳奇五種》,即《十二金錢》、《合浦珠》、《血梅記》、《黃河遠》、《繡帕樓》;三原周元昆的《楊孝子傳》以及乾縣範紫東的戲曲作品,對清代以來的陝西戲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