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開化——古老曆史1
我國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特別是內蒙古地區。因此,從地域角度來講,我國草原文化指的就是北方草原文化。包括從大興安嶺東麓到帕米爾高原以東,阿爾泰以南至昆侖山南北的廣大區域。
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要源頭之一。考古資料證明,我國北方廣大草原地區是草原文化重要發祥地,分布有許多早期人類活動的遺跡,如大窯文化、薩拉烏蘇文化、紮賚諾爾文化、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等。這些豐富的遺存文化表明我國北方廣大草原地區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是華夏文明的曙光。
豐富的遠古人類文化遺跡
在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就在我國北方遼闊的草原上生產和生活。內蒙古呼和浩特郊區大窯村南山坡的石器製造場就是他們生產活動的遺址,其年代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的早期。已有五六十萬年的曆史,相當於北京周口店中國猿人的時代。
大窯村南山坡是橫亙在內蒙古西部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南麵的支脈,山下有溪澗流水,適宜於遠古人類居住。山上盛產燧石,其燧石質地堅韌,易擊打成形,是製造石器最理想的原料。
從舊石器時代早期起,古代人類就陸續到這裏開采石料,製成生產、生活用具。在遺址範圍內,人工打製石器及石料遍地散布,主要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石錘、石球等,其中尤以刮削器、鑽具、尖狀器等為多。
在刮削器中,龜背形刮削器獨具特色,是舊石器石器文化的典型石器。龜背形刮削器背部隆起如龜背,特別厚,背部一般經過初步加工,打掉棱角,與背部相對的一麵,均為平麵。由於器身特別厚,以致刀刃部夾角增大,可用於剝獸皮、刮獸肉和加工皮革等。
大窯石器製造場是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石器製造場,是一處極其豐富的原始社會文化遺址,它包括5個原始社會時期,即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和晚期。在同一處地層保存有5個曆史時期的文化,在國內外十分罕見。
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人類發源於黃河流域,而北京周口店就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大窯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了北方草原地區在那個時期也已有原始人活動。
薩拉烏蘇河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南端。薩拉烏蘇,蒙語的意思是“黃色的水”,這裏的河水終年渾黃,河的兩岸長滿了搖曳多姿的紅柳,人們稱這條河為“紅柳河”。
早在35000年前,遠古人類“河套人”就生活在這條河畔。他們創造了“薩拉烏蘇文化”。薩拉烏蘇文化是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原始文化遺址。
薩拉烏蘇文化遺址主要在大溝灣村和滴哨溝灣村。大溝灣村遺跡是一處灰燼遺址,遺址呈橢圓形,長寬約為一兩米,灰燼中部下限,呈一盆底形窪坑。窪坑附近發現了30多塊破碎的動物燒骨,這是人類舉火燒食野獸的地方。
同時在大溝灣村還采集到一兩百件石器,這些石器器形比較小,主要有尖狀器、刮削器、雕刻器等,其中尤以圓頭刮削器、小雕刻器和楔形石核較為典型。這些石器與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細石器有嚴格的區別,但遺址中發現了柱狀石核,間接證明了有細石器的存在。
“河套人”化石共出土23件,其中包括在滴哨溝灣村發現一段殘右頂骨、一段左股骨;在大溝灣村發現一塊頂骨化石。
通過對“河套人”化石的研究表明,“河套人”的特征已接近現代人,但仍保留了一些原始性,如頭骨骨壁較厚,骨縫簡單,頜骨粗壯,股骨臂較厚,髓腔較小,這些原始性表明,“河套人”屬於晚期智人。
同“河套人”化石同時出土的還有許多哺乳動物化石殘片,如犀牛頭骨和牙齒化石、原始牛馬肋骨化石、象骨象牙化石,以及很多動物腿骨化石殘片等。
紮賚諾爾它的東、南、北部是巍然矗立的呼倫貝爾高原,西部是氣勢磅礴的高爾真山丘陵,南與碧波蕩漾的紮賚湖毗連。約11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在這一帶勞動、生產、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