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之魂——草原拾英2(1 / 3)

守護之魂——草原拾英2

具有凝重質樸的蒙古刺繡

蒙古族刺繡是蒙古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手工藝術。蒙古族的刺繡藝術以凝重質樸取勝。其大麵料的貼花方法,粗獷勻稱的針法、鮮明的對比色彩,給人以飽滿充實的感覺。

蒙古族刺繡藝術曆史悠久,在13世紀下半葉以前,古代蒙古族人在生活中就很注重刺繡藝術,並且應用範圍很廣,如耳套、各種帽子、衣服袖口、衣領、大襟、蒙古袍的邊飾,花鞋、靴子以及生活中所用的荷包、碗袋、飄帶、摔跤服、氈襪腰邊、枕套、蒙古包等上麵都有精彩的刺繡。

圖案有犄紋、鳥獸、五畜、各種花卉、卷草紋、萬形、蝴蝶、蝙蝠、壽字、龍鳳、佛手、方勝紋等。

公元前,匈奴人即已精於刺繡。從匈奴墳墓中發現了具有當地匈奴人的藝術特色的毛毯。上麵有貼花形式的奇異圖畫,在毛織品上繡著三個騎馬人和一個從花中長出的人形以及其他一些圖案等。

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王墓梁元代汪古部王公貴族陵園的發掘中,出土過一種元朝或元朝以前用樺樹皮圍合而成的長皮筒,筒壁上接連處用彩色絲縫合,外麵包裹著色澤豔麗、花紋精美的各種花綢,上麵綴連著各種各樣的飾珠等物。從中可以真實地了解到古代蒙古族人的衣帽裝飾,使用的圖案紋樣、色彩的運用和當時刺繡的大體情況。

《元朝的手工業》一文指出,元朝政府機構中設有繡局、紋錦局、鞋帶斜皮局、鞍子局等機構,這些都與刺繡藝術有關,可見當時對刺繡的重視。

元朝時遊曆過我國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說:

應知大汗……賜一萬二千男爵袍服務十三次。每次袍色各異。此一萬二千套同一顏色,彼一萬二千套又為別一顏色,由是共為十三色。

此種袍服上綴寶石珍珠及其他貴重物品,每年並以金帶與袍服共賜一萬二千男爵,金帶甚麗,價值亦巨,每年亦賜十三次,並附以名曰不裏阿耳之駝皮靴一雙。靴上繡以銀絲,頗為工巧。

伊本拔禿塔誌其自孔士坦丁堡至孚勒伽河之行程,曾言賜靴三次。一次賜毛織靴,二次氈靴,三次賜不裏阿耳靴。言之,馬皮與狼皮製作之靴也。後來即以馬皮製成俄羅斯皮,而蒙古諸部之靴亦用馬皮製造也。

這些靴子就是富有特色的蒙古族古老的刺繡藝術品,而這種馬皮製造的不裏阿耳皮,在蒙古族生活中使用的極為普遍,很多鞍具及布裏阿耳靴就是用這種皮作底縫製出各種貼花藝術,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刺繡工藝品。

北元時期蒙漢族之間通過互市貿易和互相贈送禮品,蒙古族人不斷地接觸漢族的雲錦、織繡的高度藝術,使蒙古族的刺繡不斷地得到豐富、發展。

明清時喇嘛教盛行於蒙古地區,婦女中刺繡水平較高者,花費很多時間刺繡佛像,這種勞動鍛煉了婦女們的刺繡技巧,使刺繡技術更上一層樓。

清朝時蒙古族王公經常來往於北京,滿族的服飾,各種刺繡小品在蒙古族中也廣為流行,北京荷包作坊生產的褡褳和一些精致的織繡小品,如扇袋、各種荷包等不斷地傳入蒙古地區。

清朝皇帝也不斷以繡花荷包等物賞給蒙古王公,這對豐富蒙古族的刺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經過種種良好因素的促進和加強,蒙古族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刺繡藝術。

蒙古族刺繡與生活和大自然有著密切的聯係。刺繡藝術直接美化人民的生活,而刺繡圖案的內容也是和生活、大自然分不開的。

蒙古族的衣、食、住、行中刺繡的使用很普遍,蒙古包自古以來就是蒙古族居住的一種帳幕,蒙古包的頂部和邊緣裝飾以及門簾都要用貼花刺繡方法裝飾,地下鋪的密縫氈子也要繡出各種圖案,成為一種富有裝飾性的藝術品,使牧民的生活更加豐富和舒適。

蒙古袍和生活中的長坎肩的“前襟花”、“衣側花”以構圖嚴謹多變,題材豐富多彩為特色,恰當的疏密安排,小花小鳥點綴的妥貼,淺黃、粉綠色的鑲邊,顯得非常悅目。

蒙古族的這些刺繡品自然而不造作,樸實而無虛飾,在刺繡中質樸自然的歌頌了美好生活,使人從藝術享受中得到審美教育。

蒙古族刺繡大體上分為繡花、貼花、套古其呼、混合等幾種:

繡花一般用綢布或大絨做底子,繡各種花卉、幾何紋樣、卷草紋、盤腸和交叉圖案等,主要用黑布,有時用青色底布繡綠葉紅花,一般花葉不重疊,色彩絢麗奪目,厚重強烈,富有裝飾性。

蒙古族人繡花時一般沒有繃架,直接用手捏繡,操作簡單自由,繡花時用對比色較多,紅花綠葉,繡時常常采用建築上的退暈法,濃淡層次較多,色彩調和而美觀。

貼花就是把各式各樣布料、大絨或皮剪成各式紋樣貼在布底或氈底上再經過縫綴,鎖邊而成的一種刺繡裝飾。這種貼繡在蒙古族當中是十分普及的一種刺繡形式,比如蒙古包門簾、密縫氈子、駝鞍等上麵的刺繡都采用的是這種形式。

在蒙古草原的廣大牧區,貼繡主要用土產材料白羊毛氈或布裏阿耳皮進行設計貼花,用羊毛氈作底子時一般用大紅布剪成各種圖案貼繡於氈子上,四周邊緣用赭色駝毛線縫結,既實用,又美觀,形成了蒙古族獨特的刺繡方法。看起來粗獷大方,醒目莊重,圖案層次清楚,主次分明,對比強烈。

套古其呼就是用大小相等的點縫成各種圖案,一般男靴不需要豔麗的花紋,而用很均勻的點縫製各種各樣的花卉和幾何圖案,常常用萬形圖案,給人以樸素、莊重的感覺。

牧區的繡花氈、門簾、駝鞍等都采用這種方法。在縫製時細點要求圓潤,粗點要求厚實,剛健而有力。點的排列要求均勻,紋樣之間要有疏密濃淡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