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若一定要在蘇杭之間比個高下,我覺得還是杭州更可人些。要不,在蘇州、杭州都當過主要領導的白居易他老人家也不會說——“江南憶,最憶是杭州”了。
2
所有寫江南的經典詩句,杭州都能對得上號。杭州,是一座符號般的江南城市。
杭州的美不是那種咄咄逼人的美,它的溫婉風情,隻會讓你感到潤物細無聲般的舒適,杭州是唐詩裏的風景,是宋詞裏的風物,是山水冊頁。它有萬般柔情,它讓你跌進溫柔鄉中不想出來,讓你隻想在這個天堂城市裏與山呀水呀花呀草呀美人呀長相守。
3
很多人不明白,白居易為什麼會“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杭州人說了,不要問為什麼為什麼,這個答案,你到了杭州後,自然會明白。
4
杭州既風流又風雅。
生活在杭州的花鳥草蟲,待遇都很高,報道規格也很高。西湖邊的一隻水鳥、夏日裏的第一朵荷花,都可以占據當地主流媒體頭版頭條的位置,鳥呀花呀什麼的,有時候把市領導的活動擠到報紙的邊邊角角去。這一點是杭州的可愛之處。
5
宋時的風流詩人柳永在《望海潮》中,給杭州做了生動的城市廣告: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結果這首詩把一個虎視眈眈的外敵招惹來了,金主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對“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的江南怦然心動——這麼好的地方,老子得趕緊占領來。“遂起投鞭渡江之誌”,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
6
有一句用濫了的詩:“你來或不來,我都在這裏。”於情人,這句話是癡情;於西湖,這句話是風情;於遊客,它就是抒情。
杭州的錦繡山河讓多少人眼紅啊,據說慈禧太後這個跋扈專橫的老太婆修建頤和園的動機,就是想把西湖美景複製到北京去。
7
中國六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洛陽、開封、杭州,除了杭州,個個都有王者的霸氣。
不過,沒有霸氣又如何,反正,推崇杭州的人自古就有。歐陽修就說過:“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貨之所交,物盛人眾,為一都會,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資富貴之娛者,惟金陵、錢塘。”
在歐陽修的眼裏,幾個古都放在一起PK,要論綜合評分,還是南京、杭州最高。其實,別的不用比,光這兩地的美女,就把別處都比下去了。
8
杭州是嶽飛去世後的身葬之地。嶽飛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兩名武將之一,另一名是關羽,嶽飛和關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圖騰,以忠義著稱。
杭州人很自豪嶽飛與杭州的關係,杭州的打鐵關,因嶽家軍曾在此打造兵器而得名。
9
到過杭州的名人很多,在杭州人的心目中,馬可·波羅是最有眼光的人。公元1300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就對杭州讚不絕口,他稱讚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華貴之天城”。
澳大利亞總理霍克也很善解人意,他說:“杭州的男人是世界上最智慧的,杭州的女人是中國最美的。”雖說老霍說的是客套話,但杭州的男男女女聽了,無不心花怒放。
10
到西湖一定要找三座橋和三座墓。三座橋是斷橋、長橋與西泠橋——斷橋是白蛇和許仙相遇的地方,長橋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八相送的地方,西泠橋是蘇小小獨守之處。這三座橋是風月無邊的橋。而三座墓是嶽墳、於謙祠、張蒼水墓——他們三人皆是抗擊外敵入侵的著名將領。
三座橋,體現的是杭州的陰柔之美,而三座墓,體現了杭州的陽剛之氣。誰說杭州隻有陰柔的一麵?人家陽剛起來,比誰都陽剛。
11
都說“少不入川”,其實,少更不宜入杭。魯迅就說過,杭州是一個消磨意誌的地方。1933年,鬱達夫想把家安到杭州,魯迅勸他千萬不要去:“至於西湖風景,雖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連忘返,湖光山色,也會消磨人的誌氣。”
的確,“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讀書不就是為了黃金屋和顏如玉嗎?吃苦不就是為了享受嗎?有了現成的美景、美食、美女,還苦巴巴地奮鬥些啥呀?
12
嶽飛的廟、於謙的祠、秋瑾的墓、蘇小小的饅頭塚、俞樾的書房、蓋叫天的舊居、林風眠的畫室、史量才的別墅、林和靖的放鶴亭、弘一法師的出家處……這樣那樣的名人,與杭州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因為他們,杭州這座城市才如此生動、鮮活,又如此深情、厚重。
13
徐誌摩愛杭州的山水,但他看不慣杭州人的做派,他說:“但不幸杭州的人種(我也算是杭州人),也不知怎的,特別的來得俗氣來得陋相。不讀書人無味,讀書人更可厭,單聽那一口杭白,甲隔甲隔的,就夠人心煩。”
杭州人開口閉口“甲隔套實隔套”,我聽聽蠻有意思的,不知徐誌摩為什麼覺得心煩?可能是因為當年徐誌摩在杭高讀書的時候,因為不會說地道的杭州話,被當作鄉下人看,所以這股火他一直窩在肚子裏,一旦有機會,這個風流才子就要編派杭州人的不是。
其實,杭州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杭州人對人也很友善,他們不大尖銳也不犀利,很好相處。
14
跟徐誌摩一樣,林語堂也喜歡西湖山水,也同樣對杭州人頗有微詞:“他們是圓滑但發育不全的男人,苗條但神經衰弱的女人,他們喝燕窩湯,吃蓮子,他們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學家,戰場上的膽小鬼。”
是不是戰場上的膽小鬼,我沒發言權,不過這個地方的民風,的確跟彪悍勇猛沾不上邊,杭州人吵架,一般是君子動口不動手的。
杭州男人比較擅長動嘴皮子,若論掄拳頭,掄不過別地區的人。杭州男人吵架時最狠的一句話,無非是“相不相信我一個巴掌讓你三個月爬不起?”不過,他們也就說說而已,這個巴掌一般不會扇過去的。
杭州是一座溫婉的城市。杭州人性情也是平和的,隻要你不去惹他,他沒有什麼攻擊性。
15
除了徐誌摩、林語堂說過杭州“壞話”,魯迅、鬱達夫也說過杭州的“壞話”,對這幾個文化名人說的“壞話”,杭州人都一笑了之。杭州人對文化名人的批評,肚量還是蠻大的。
不過,要是別地方的人說杭州壞話,杭州人可沒這麼客氣了,“不喜歡西湖,不喜歡杭州,那就一邊待著去,我們又沒八抬大轎請你來”。
16
杭州人很有生活情趣,而且特別能賞玩清寒景致。一到下雪天,杭州人的興致就格外高,不是去斷橋賞雪,就是去孤山尋梅。
冬日裏賞梅,是杭州人必不可少的節目。杭州人都知道,賞梅要有佳境,曰:“淡雲、曉日、薄寒、細雨、輕煙、夕陽、微雪、晚霞、清溪、小橋、竹邊、鬆下、明窗、疏籬、林間吹笛、膝下橫琴。”如果能踏雪尋梅,那格調就更高了。
杭州的男男女女是很風雅的,他們會生活,也很懂得享受生活。他們的風雅,是骨子裏的真風雅。
17
翁家山在南高峰西南,這裏的桂花很是出名,《錢塘縣誌》記載:“地宜桂,秋時如入眾香國焉。”鬱達夫的小說《遲桂花》寫的就是這裏的山野風光。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句詩,讓世人知曉一個風流倜儻的杭州男人鬱達夫。鬱達夫當年攜美人王映霞多次來此賞桂,彼時他與王映霞熱戀,一聞到桂花香,就會想到王映霞;甚至一見到“王”或“杭州”等字眼都會激動;見到好山、好水、好桂、好茶,鬱達夫必詩報王美人。好一個情種也!然而,越是多情,越是癡纏,越是不舍,越是容易生怨。所謂的情深不壽,正是這樣,從佳偶到怨偶,有時隻有一步的距離。
鬱王之戀如果不是以風花雪月的杭州為背景地,他們的浪漫怕是要打些折扣。
18
西湖十景,光聽這名字,就會令多少沒來過天堂的人想入非非,心生向往之情啊,什麼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鍾、曲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每一景都可入詩入畫。
19
杭州最出名的兩個女人,白娘子和蘇小小,一個是妖,一個是妓。
這個城市有名妖名妓,但我記不起這個城市出過什麼女中豪傑。
20
杭州山溫水軟美人如玉。杭州女人說話如柳浪聞鶯般動聽,雙眸如平湖秋月般明亮,別有江南女子靈秀的風姿。
杭州的美女真多啊,杭州是浙江十一城裏最風情萬種的城市。杭州女人有點嗲有點作,但作得不過頭,嗲得也恰到好處。杭州女人看上去特別有女人味,哪怕是女強人,舉手投足間,也顯出江南佳麗的柔媚,不像別地方的女強人,一舉手一投手一開腔,一看就是“女漢子”“鐵姑娘”“假小子”。
初識杭州姑娘,覺得她們有些矜持、有些清高,相處久了,你會發現,她們為人相當熱情、爽氣,她們不像上海女人那樣精明,自顧自,隻要認可你欣賞你,她們就會不遺餘力地幫你。
21
《新周刊》說杭州是中國最女性化的城市,的確,杭州這座城,脂粉氣有些濃。
幸好《新周刊》沒說杭州男人是中國最女性化的男人。
22
杭州人很會找尋生活中的小樂趣,春陽稍好,春風稍暖,杭州人就帶一張塑料布出門了,找塊草地,隨地一躺,曬太陽,吃零食。“工人叔叔,螺螄唆唆;農民伯伯,雞腿掰掰。”
杭州人,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裏巴人,不分階層,都把生活趣味看成生活質量的核心。杭州多次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人覺得這個獎是實至名歸的。因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是以市民的幸福感指數為最主要的評選依據,杭州人覺得自己幸福滿滿的,生活在人間天堂,如此愜意,能不幸福嗎?
23
杭州人的幸福,在秋天的杭州城裏滿溢出來。一到桂子飄香的周末,杭州人簡直傾巢出動,賞桂去也!他們租來桌椅板凳,在桂花樹下打雙扣,一打就是一整天。
順便說一句,打雙扣是杭州最為普及的大眾性娛樂活動,而且,杭州人對此的熱度,經久不衰,從上世紀一直打到本世紀,估計還會延續到下世紀。
24
南山路是小資集散地,小資和文青到杭州,南山路是不能不去的。南山路上有酒吧、咖啡吧、茶樓、畫廊,還有赫赫有名的中國美院。不過,這地方最讓我喜歡的,還是一排排高大粗壯的梧桐樹。
南山路上的法梧真是漂亮極了!一到秋天落葉季,一地的金黃,簡直文藝得讓人無法自拔。
25
梁山伯與祝英台讀過書的萬鬆書院,現在成了萬人相親大會的聚集地。
那些為子女婚姻急紅眼的大媽大伯聚到這裏來,舉著牌子為自己的兒女找人生伴侶。
有時,兒女的對象沒找著,兩個單身的老人倒彼此對上眼,黃昏戀戀得顛三倒四了。
26
杭州要打造休閑之都,其實根本用不著打造,因為杭州的男女老少,都有閑情逸致的文化素養。
杭州人最懂得休閑的真諦,一到星期五,杭州人就在盤算周末到哪裏“耍子”去。雙休日,他們呼朋喚友開車到某個風景點,找個茶室,一待就是一天,一杯茶,幾碟消閑果兒,摜上幾副牌,一天時間很容易打發掉,連中餐、晚餐也可以在茶室一並解決。
嗬嗬,杭州的茶室太值得一讚了,環境好,價格又親民,誰都消費得起。
27
杭州是座花花城市,對花呀草呀的感情特別深。一年到頭,太子灣呀,花圃呀,植物園呀,西溪濕地呀,舉辦各種各樣的花展,讓“花癡”們大飽眼福。
嘿嘿,這是我喜歡杭州的一個主要理由。
28
杭州是一座充滿詩意的城市,徐誌摩就說過:“朝上的煙霧,向晚的晴霞,哪樣不是現成的詩料。”
所以,詩人們一到杭州,詩情就會勃發,春情也會勃發。杭州人,逛逛西湖隨口也會蕩出句把詩——當然是古人寫的詩,比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之類。
29
這個地方,風雅是風雅得沒話說。杭州是全中國第一個恢複古代花朝節的城市。花朝節,是舊時為花神過生日的節日,始於唐代,興於南宋,在明清盛傳。
花朝節中斷了很多年。杭州市政府一聲令下,百花們又可以熱熱鬧鬧在杭州過生日了。
30
錢塘江雖壯闊,但杭州人更喜歡西湖的柔媚。杭州人喜歡曲徑通幽多過欣賞大江東去,這裏多兒女情長的纏綿悱惻,少鷹擊長空的壯懷激烈。
31
杭州人很有眼福,“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
杭州就是這麼一個可進可退的城市,杭州朋友驕傲地說,我們杭州,往前進一步,是繁華的省城、時尚的都市,往後退一步,是如詩的西湖、如畫的江山。
退亦可,進亦可,天下還有比杭州更好更自在的城市嗎?
32
金庸金大俠吃了奎元館的蝦爆鱔麵後,即席賦詩一首:“奎元館老店,馳名百卅載。我曾嚐美味,不變五十年。”
這簡直是名副其實的口水詩啊,完全是流著哈喇子寫出來的。
33
“食有肉,居有竹”,杭州人不僅有眼福,還有口福,西湖醋魚、宋嫂魚羹、叫花童子雞、東坡肉、龍井蝦仁、蜜汁火方、油燜春筍、西湖蓴菜湯、冰糖甲魚、幹菜燜肉之類的杭幫菜,有色有香有味,端的是江南的好滋味啊。
東坡肉、宋嫂魚羹、蔥包檜兒……這些美食中有的是曆史和文化,而西湖醋魚、龍井蝦仁中,多的是江南靈動的風情。一道龍井蝦仁,蝦仁晶瑩的乳白與龍井欲滴的嫩綠組合,清麗淡雅的色澤裏,是江南人家玲瓏剔透的心思和無邊的風月。
杭州的吃貨們說:為什麼我的嘴裏常含口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34
杭州人是毛講生活品質的,或者說,是毛會享清福的人。比如說,清明前,明前茶剛采,龍井村口的茶室便坐滿了來喝頭道新茶的人。難怪魯迅先生評價道:“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須有功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感覺。”
我覺得,杭州人是打從娘胎起,就懂得享“清福”的一群人。
35
北方人覺得杭州人思想開放,笑貧不笑娼,說怎麼可以把蘇小小與著名將領嶽飛都葬在西湖邊呢,還說“錢塘蘇小是鄉親”,你們杭州人咋可以跟一個紅粉攀親沾故的呢。
杭州人才不去管那麼多呢,蘇小小怎麼啦,她不但是鄉親,而且堪當鄉賢呢,她給我們杭州長臉。哼!
36
喜歡一個曆史名人,就在味蕾上紀念他。杭州人念著蘇東坡蘇市長在杭州的功德,就吃一口肥而不膩的東坡肉;杭州人懷念抗金名將嶽飛,就上一道“荷葉粉蒸肉”。
不喜歡一個人,也在味蕾上幹掉他——杭州人痛恨秦檜,不但讓他跪在嶽飛像前,還要咬一個蔥包檜(煎餅包油條)出氣。
37
我外婆家在眾安橋,小時候外婆經常帶我到知味觀吃小籠包子,記憶中,那時蒸包子墊的是鬆針,有一股鬆香味兒,特別好聞。外婆還帶我到樓外樓吃好吃得不得了的東坡肉。
小時候,吃了不知多少西湖藕粉,從來沒有粉渣渣的感覺,記憶中的西湖藕粉,晶瑩透明,滿是藕的清新可口。
現在,走遍杭州城,再也吃不到那麼好吃的包子和藕粉了。包子可能還是那個包子,但鬆針沒有了。藕粉可能還是那個藕粉,但嚐不出清氣了。
38
鎮壓白娘子的雷峰塔倒掉後,魯迅先生大喊痛快,寫了篇《論雷峰塔的倒掉》,很多杭州人也說痛快。沒想到,前些年,雷峰塔又重建了,魯迅先生要是還活著的話,估計會寫一篇《論雷峰塔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