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杭州是六大古都之一,杭州人是南宋皇城根兒的臣民,所以,杭州人有時候喜歡講些排場,也願意圖些虛名頭。大凡古都子民,都是這個範兒的。杭州人也不例外。
杭州人有時喜歡裝大尾巴狼,搞得名堂挺大似的。其實,杭州人自己也感慨:“杭兒風,一把蔥,花簇簇,裏頭空。”
杭州人很講麵子。杭州不是沒有下崗職工,他們也不是不想掙錢,但是若工作不夠體麵,比如當個小區保安,在社區裏賣賣早餐,他們寧肯在家閑著,杭州人,丟不起這個臉。杭州人有一句話——“城裏人白相,做工靠阿鄉”。言語間,還頗為自得。
77
杭州人心態好,他們挺會調侃自己的,他們興致勃勃說要過“六二”節,還說“我們杭州人不過六一隻過六二”。
“六二”是杭州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有點損,原指冒傻氣、蠢笨、落伍、弄不清楚的人。不過用著用著,這個詞語損人的意思沒有了,反倒成了杭州人相互之間調侃的用語了。杭州人的心態,真好啊。
78
西湖是溫婉的,而錢塘江有奔騰的氣勢,但在杭州人的眼裏,浩蕩錢江的這種奔騰,有氣勢,但更多的是詩意,所以,同樣是大江東去的江水,於南京是“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在杭州卻是“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是與西湖迥異其趣的另一種風景。
79
杭州的公共自行車真多,點也設得多,大大方便了杭州人的出行。
如果天氣好,路又不太遠,杭州人很願意騎著自行車上班或辦事。環保,不花錢,又能鍛煉身體,還能看風景,到哪裏找這麼一箭四五雕的事呀。
80
在人間天堂生活過的杭州女人,別的地方再好,在她們眼裏,也絕對好不過杭州。她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無論到哪裏,杭州才是她們永遠的家。她們始終不肯被當地人同化掉,哪怕在外地生活了幾十年,仍堅持說杭州話,堅持端午吃“五黃”,年輕時沒辦法調回杭州,年老了,也一定要回杭州的。自己實在回不去了,子女也一定要想辦法弄回杭州。
81
杭州人覺得自己見過大世麵,小地方的人沒見過什麼世麵。在杭州工作的女友跟我說,她老公一同事,不知道台州在哪裏,以為台州是另外一個省的呢。但是這不妨礙他覺得自己是正宗杭州人,像台州人這樣的外地人都是沒見過世麵的。
82
杭州人的自我感覺實在是好,比如說,一輩子住在老小區又老又小的房子裏,連轟轟烈烈的炒房時代都沒敢買過一套大房子的人,總覺得自己住在杭州城中心,說外地人才到郊區住大房子。
83
夏天的杭州簡直成了火爐,早起去西湖邊散步,總發現有人背著個“跟屁蟲”(救生浮球)在西湖裏遊泳,不,叫泡澡更合適。
西湖是不讓人遊泳的,可是大熱天偏偏有人跳進湖裏,說要涼快涼快。
84
每年,一到除夕,從上午八九點鍾起,原本車水馬龍的杭州,忽然冷清得像是一座空城,不見人流,亦無車流,而原本人頭攢動的風景點,這個時候也空空如也,好像給清場過似的。
這個時候,是人間天堂最為寧靜的時候。
85
我有好些個皮糙肉厚的男同學女同學,調到杭州或嫁到杭州後,好像蛻了一層皮似的,一個個變得細皮嫩肉起來,連氣質也好了很多,杭州的水土還是很養人的。
86
我有一個朋友住在九溪玫瑰園。九溪玫瑰園是杭州開發得最早,也是最高檔的別墅。不過,我朋友說了,在這裏享受陽光清風坐看雲起的,大多是保姆管家,因為有錢的主人做生意忙得滿世界跑,十天半月不回家是常事,這豪宅就歸保姆管家享用了。
87
西湖邊有一影樓叫陌上花開·影像會所;湖邊有一報亭,曰疊翠。南山路中國美院旁的旗子上寫著:“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畫展吧。吳冠中。”文二西路一家咖啡書吧,LED打出的,是《見或不見》的詩: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裏,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裏,不增不減……
杭州的風雅,真不是隨便裝裝的,不像一些地方,傖俗的底子,卻愛裝風雅,一不留神,就會露出一截粗鄙尾巴來。
88
杭州有湖(西湖)、有溪(西溪)、有河(運河)、有江(錢塘江),這座被各種各樣的水滋潤著的城市,毫無疑問比別的城市多一些靈秀之氣。
89
男人們到了杭州,一個個都會變得浪漫多情起來,像白居易、蘇東坡、秦少遊、徐誌摩、鬱達夫和戴望舒,在杭州都有風流情史。
難怪,我的好些個朋友調到杭州後,感情生活也不知不覺豐富起來。
90
杭州人本質上就是喜歡安逸自在,富有詩情畫意的生活。會玩,還得有地方玩才行。杭州城裏“耍子”的地方毛多咧,可以說,杭州轉彎抹角皆風景。生活在湖光山色裏的杭州人,把遊山玩水演繹成了生活習俗,何時去何地賞何景,都有講究。明朝高濂在《四時幽賞錄》中,就寫到杭州人的四季快樂生活——
春時幽賞: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試新茶,西溪樓啖煨筍,保俶塔看曉山,蘇堤看桃花,等等。
夏時幽賞:蘇堤看新綠,三生石談月,飛來洞避暑,湖心亭采蓴,等等。
秋時幽賞:滿家弄賞桂花,勝果寺望月,水樂洞雨後聽泉,六和塔夜玩風潮,等等。
冬時幽賞:三茅山頂望江天雪霽,西溪道中玩雪,雪後鎮海樓觀晚炊,除夕登吳山看鬆盆,等等。
杭州人真是一年快活到頭啊。
91
日本女作家清少納言在《枕草子》中說:“蘆花沒有什麼看頭。”杭州人可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杭州人跟日本作家德富健次郎一樣:“我獨愛這個沒有什麼看頭的蘆花。”德富健次郎因為喜歡蘆花,索性把筆名取做“德富蘆花”。
杭州人對西溪的蘆花很是推崇,他們把西溪的蘆花稱為秋雪,是舊時杭州風景的“三勝”之一——另外兩勝是靈峰的梅花,名之香雪;滿覺隴的桂花,名之金雪。
92
這座城市的詩意和書香,大家都能感受得到,杭州有曉風書屋、楓林晚書屋,還有各種各樣的書吧,而西湖讀書節,已經不歇氣地辦了好多年了。
以西湖命名的節,不止西湖讀書節,還有一年一度的西湖草地音樂節,空氣中滿是狂歡的因子,而杭州動漫節一辦就辦成了規模最大的動漫會展,成了動漫愛好者的餮饕之宴。
93
“長橋不長、斷橋不斷、孤山不孤”,說是杭州三怪,其實是杭州三美。
杭州豈止隻有三美,三十美三百美都不止。在杭州,想拍照嗎?不用特地找地方,隨隨便便找塊地一站,那些風景那些傳說都成了你的背景。
94
杭州說自己是“品質之城”是有底氣的,這個城市最講究生活質量了,它的天氣預報,除了發布天氣概況,還發布穿衣指數、化妝指數、美發指數、洗車指數、逛街指數、約會指數等。比如它的約會指數是這麼說的:(今天約會)較不適宜。天氣較好,但天氣較熱,建議盡量不要去室外約會,如果外出,請您挑選陰涼地點。
瞧,一副操心爹媽為兒女萬事考慮周全的口吻。
95
杭州的山水是活的,正像我的作家朋友說的:一個西湖,不同的心情可以讀出不同的味道。開心的時候去,會生發一些終老於西湖的念頭。傷心的時候去,“西湖的水,我的淚”。
96
杭州是全中國綠色最多的副省級城市,雖然是繁華的都市,但杭州的綠色一點也不比山區少。杭州的森林覆蓋率已超過65%,居副省級城市首位,而號稱“花城”的廣州的森林覆蓋率是444%,排老二,有“山城”之稱的重慶,森林覆蓋率是35%。
北方人冬天到了杭州,會大驚小怪地說,額滴娘哎,怎麼杭州的冬天,比我們那疙瘩的春天還要綠!
97
立春那天,我在柳浪聞鶯看花展,錢王祠的留言牆上,老外看了花展用中文歪歪扭扭地留言道:“你好!我們法國人,覺得這裏真好看。”
我拿筆在下麵補充了一句:“我們中國人,也覺得這裏真好看。”
98
中國最熱的城市是重慶,其次是福州,第三就是杭州,中國新“四大火爐”還有一位就是長沙。
杭州的酷暑和悶熱,的確難熬,杭州的悶熱好像從小滿節氣時就露出點苗頭,這讓杭州這個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幸福指數,稍微打了點折扣。
不但夏天熱,杭州的冬天也特別的冷。
99
雖然杭州一年四季都美,但我覺得,秋天的杭州最可人。
杭州的味道,可以用視覺來感知,用舌尖來品嚐,也可以用嗅覺來感受。時令一到秋分,滿城的桂花開了,整個城市暗香浮動,秋天的杭州成了一座色香味俱全的城市。
100
杭州很多酒店,包廂名都很雅致。比如保俶路上的“鳥語花香”酒樓,包廂皆以“花香”命名,花香1、花香2等。這樣的餐廳這樣的名字,也隻有杭州才有。
記得還有一家餐廳,以二十四節氣命名,看著讓人歡喜。
杭州無所不在的嫵媚與詩意,的確可以消磨掉一個人的鬥誌,可是,一個人,要那麼多的鬥誌幹什麼呢?
101
當我臨湖而坐,閑看水鳥時,水碧,山翠,風動,桂香,荷枯,禪靜,此刻我隻想刻一方閑章,上麵刻著篆字:白馬入蘆花,銀碗裏盛雪。
我覺得,杭州最好的,就是它的湖與樹。春雨綿綿的時候,西湖邊的柳樹,像剪不斷理還亂的情事。陽春三月,在西湖邊的花樹下漫步,大有春風沉醉的感覺。如果可以,我選擇在西湖邊的花樹下老去。
102
夏天的早晨,光沿湖賞荷當然不過癮,在湖邊租輛自行車,騎著自行車繞湖禦風而行,過六公園、柳浪聞鶯、蘇堤、曲院風荷、斷橋,一路看花,看樹,看湖,看美女,西湖的早晨真好啊!
103
周末到杭州的梅家塢、龍井村,喝喝茶吃吃農家菜,再看看這一帶農民的鄉間別墅,你會感歎:投胎真是門技術活啊。
這裏的農民,生活在天堂的風景區裏,住的是花格木窗、粉牆黛瓦的農家別墅,看的是如畫美景,喝的是正宗龍井。他們一年采一次春茶,腰包就鼓得不得了,年底還能拿到這個那個的分紅,讓城裏人羨慕得流口水。
104
有一條叫“杭州旅遊不得錯過的事”的微博是這麼說的:1。清晨騎單車遊西湖,趁著遊人還未密集,感受西湖的寧靜與美;2。逛清河坊,探訪老杭州市井映像;3。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嶽墓棲霞,湖濱晴雨,觀新西湖十景,更綠色更獨特;4。在西子湖畔等一場煙雨,等一湖綻放的蓮色,遇見江南遇見愛。
在杭州這麼個柔情似水的城市,的確會比別的城市更容易遇見愛。
105
蘇軾說人生有十六樂事: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後登樓看山,柳蔭溪畔閑行,花塢樽前微笑,隔江山寺聞鍾,月下東鄰吹簫,晨起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這些樂事,在杭州,隨隨便便都能做到。
106
所有的長風浩蕩、壯懷激烈,到了西湖,都可以暫時擱置一邊,看一眼西湖風光喝一杯龍井好茶,人生的很多想法或許會改變。
107
每到臘八節,杭州人喜歡跑到寺廟裏喝碗臘八粥。杭州各大寺廟這個時節都會現場施粥,像靈隱寺這樣的寺廟,粥一熬就是三十多萬份,杭州人天不亮就來寺廟排隊,為的是喝上一碗粥為來年祈福,討個好彩頭。每年的這個時候,寺廟前都是人山人海,水潑不進。
這讓外地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就喝碗粥,至於嗎?在家燒一鍋不就得了?
108
關於杭州人,有“杭鐵頭”的說法,杭州人的頭是鐵頭嗎?我怎麼一點沒覺得,杭州人的性格總體是綿軟的、溫和的,就是杭州人自己,也不太認同“杭鐵頭”的說法。
而且,那些個“紹興鐵頭”“台州鐵頭”“溫州鐵頭”,一到杭州,仿佛也被杭州人的溫和同化了,變得綿軟了,“鐵頭”不知不覺成“羊頭”了。
109
杭州人是包容並蓄的,從西湖時代到錢江時代,杭州人拋不下西湖靈魂,卻也接受了錢塘氣韻……杭州的城市化步履,邁得是如此迅速。杭州的城市印記,從三潭印月到日月同輝,這個城市的格局氣度,越來越大,大到讓杭州人,也覺得有點陌生。
110
杭州固然安逸,但它不是一味地安逸到底,它的創業氛圍相當濃。創業需要一個包容寬鬆的環境,當然少不了政策的扶持、資金的支持、人才的支撐,這些杭州都有,所以杭州能夠成為互聯網中心和文化創意中心。
外地人對此有點想不明白,明明是休閑中心嘛,怎麼又成了互聯網中心和文化創意中心?可杭州人覺得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我們杭州的AB麵,要傳統有傳統,要現代有現代。
111
杭州不僅是品質之城,還是一座活力之城,因為它給了無數年輕人插上翅膀騰飛的機會。誰說這裏隻適合守業,不適合創業?誰說這裏隻宜休閑,不宜於奮鬥?那個曾經一無所有的杭州男人馬雲,就是在這裏成就人生夢想的,在人間天堂,他打造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阿裏巴巴。
112
杭州是古城,卻比別的古城有朝氣,財經作家吳曉波就說過:“與其他成為過帝國都城的中國城市——比如西安、南京乃至成都等等都不同,杭州似乎少一份頹廢之氣,在這裏的二十萬在讀大學生、十二萬軟件開發者、數十萬的年輕創業者及打工者,以及數以十萬計完成原始積累的浙商群體讓它始終散發出充滿野心的商業主義氣息。它是一座屬於新興中產階級的消費型城市,自然的美好風景與商業的繁榮天衣無縫地交融在一起,在這裏,走近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隻需費吹灰之力,它如湖麵的荷萍,膚淺地漂浮在生活的表麵,如同生活本身一樣。”
杭州的朝氣,不僅在於此,還在於充滿動感與活力的各種活動,從動漫節、音樂節到杭州國際馬拉鬆賽、杭州四季越野賽、環浙健康騎遊、錢塘江國際衝浪挑戰賽,時尚與激情,貫穿了這個城市。
這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古都,看上去,不像是暮氣沉沉的拄杖老者,而是朝氣蓬勃的輪滑少年。
113
每年的11月11日,無數的剁手黨徹夜不眠。同樣,有無數的記者徹夜不眠,他們苦苦地等待,隻為一個激動人心的數據:阿裏巴巴的淘寶,在光棍節這一天,又創造了幾百億的交易額,又刷新了上一年的紀錄。
114
杭州人有點驕傲,有幸跟兩個中國首富住在同一個城市,先是宗慶後,再是馬雲。跟財神爺住在一起,怎麼著也能沾點財氣。逢年過節,夠意思的馬雲也惦記著鄉裏鄉親,他包下杭州的出租車、餐館、便利店、超市、大賣場、自動售貨機,給每個杭州人發錢,請大家五折吃喝玩樂。除夕夜,他也沒忘記鄉親,他那巨額紅包如天女散花,十塊八塊都是錢,撒向人間都是愛。
115
這個“白富美”的城市是有遠見的,將文化創意視為城市未來發展的引擎。
雄心勃勃的杭州要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在杭州,文化創意不是裝飾,而是一個產業,是一塊巨大的吸金石。難怪,全省的文化人都想到杭州來發展,人家北漂,我們杭漂。
116
在杭州生活,你分不清是因為一棵樹愛上一座城,因為一朵花愛上一座城,因為一湖水愛上一座城,還是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或者反過來說,是因為愛上這座城而愛上這裏的風、花、雪、月和人。
可是這有什麼要緊呢?愛了就是愛了,何必分得那麼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