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寧波(2 / 3)

27

海外寧波幫喜歡在寧波捐資,他們捐建的項目,如教學樓、圖書館等,喜歡以自己父親或母親或父母親的名字來命名。

28

一個潘天壽,就足以提升寧波在藝術史上的地位了,潘天壽是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齊名的20世紀中國畫四大家。

29

全世界平均財商最高的是猶太人,中國平均財商最高的是浙江人,浙江平均財商最高的是寧波人。

寧波人自己分得更細,他們說,阿拉寧波銀中,智商最高的是餘姚銀鄞州銀,財商最高的是鎮海銀,官商最高的是象山銀,打架最狠的是寧海銀,最老實的是奉化銀,最暴發的是慈溪銀。

30

寧波人好麵子,有時麵子大過裏子,所以難免會做些“赤膊穿長衫”的事。

31

聽寧波人說話,找不到吳儂軟語的感覺,“寧和蘇州人吵架,不跟寧波人說話”是有道理的。每次到寧波,聽寧波人哇裏哇啦說話,總感覺寧波人開口說起話跟打雷似的。寧波人越是開心的話題,聽起來越像是吵架。

有次我到寧波晚報社去看望老朋友,聽得走廊裏一片喧嘩,正詫異,這位總編朋友過來解釋說,這些記者編輯不是在吵架,他們隻不過是在溫和地討論一個選題。

32

關於寧波話,有這麼一個段子,真是生動極了——一個杭州人到寧波人家裏做客,問主人家的孩子,寧波話裏“螃蟹”怎麼說?孩子說:哈。她重複:“螃蟹”怎麼說?孩子說:哈。她無奈:那“魚”怎麼說?孩子說:嗯。她又問:那“蝦”怎麼說?孩子說:呼。她又問:那“鴨”怎麼說?孩子說:啊。她重複:“鴨”怎麼說?孩子說:啊。

她很同情地看著孩子,心想:多麼靈光的寧波伢兒,可惜是一個啞巴。

33

關於寧波話,還有一個段子,說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後,有中國記者現場問屠呦呦:您能簡單向世界介紹下自己的家鄉寧波嗎?

屠呦呦用一口純正的寧波方言答道:阿拉寧波有五個區,一個是不能去(北侖區),一個是還是去(海曙區),一個是講不去(江北區),一個是真還去(鎮海區),還有一個是仍舊去(鄞州區)!

世界人民:我了個去!寧波難不成是世界最神秘的城市啊,到底能不能去啊?

34

杭州人說話“介結套實個套”,寧波人說起話來“啥西啥西”的,寧波當地電視台有個方言節目就叫《來發講啥西》。有個相聲調侃寧波方言,叫什麼“來發,索西,多來”,寧波人說話,是張薑不分,王黃不分,陳鄭不分的。

寧波人把自己的寧波普通話稱為塑料普通話,正如台州人把自己的台州普通話稱為椒鹽普通話。

35

寧波話很有特色,寧波朋友在飯桌上演繹了一遍,笑得我們前仰後合,那句著名的毛主席語錄——“你們青年人好像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用當地方言節目《來發講啥西》的腔調講就是——“倷拉後生家賽過天亮頭八九點鍾咯日頭”。“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的……”,寧波話是這樣講的——“天下是吾奈河,鞋是阿拉河,但是擺落腳色是標河,奈後生家,神梗綻河,剛剛來給發育辰光……”

36

寧波話稱呼身體器官,總少不了“皮”啊“骨”啊“頭”啊,比如,他們管耳朵叫耳朵皮,嘴唇叫嘴唇皮,眼皮叫眼泡皮。至於手,他們叫手骨,腿叫腳骨,脊柱叫背脊骨。腦門呢,則叫腦磕頭,膝蓋叫腳磕頭,手肘叫手掙支頭,手指叫指末頭,腳趾叫腳末頭。

37

寧波人把豬腳叫“蹄髈”,把自個兒的大腿叫作“腳胖”。更有意思的是,他們把胃稱為“飯包”,太形象了。

他們去醫院看胃病,難道是去看飯包病?

38

寧波人把“臥薪嚐膽”說成“咬緊苦膽”;“指桑罵槐”叫“敲敲篤篤”;賺昧心錢,叫“撈錫箔灰”——意為撈錢像做鬼似的不光明。他們喜歡做事堅忍不拔,“蜒蚰螄螺上寧波,隻要日腳多”。

他們掛在嘴邊的,還有一句話,叫“刀快不怕頭大”。這話聽著,怎麼這麼嚇人啊。

39

寧波人做生意,有自己的一套法則,寧波有句老話叫“天下三主,頂大買主”,寧波人講究和氣生財。

寧波人做生事,不興斷人後路,“寧可做蝕,弗可做絕”。做事留有餘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難怪寧波人能發家。

40

寧波人一向重視教育,寧波老話說,“秀才不怕衣衫破,隻怕肚裏沒有貨”。寧波是公認的院士之鄉,出了近百位“兩院院士”。寧波人自豪地說,按人口比例計算,全國約90萬人中才有1位院士,而阿拉寧波呢,7萬多人中就有1位。

至於為什麼寧波會出這麼多院士呢,寧波人說,“阿拉寧波銀”魚頭吃多了,別小看魚頭,這可都是純天然的腦白金啊,所以,“阿拉寧波銀”的腦袋瓜就是聰明啊。

依我看,“寧波銀”不但腦袋瓜聰明,他們的腦回路也比一般人要曲折。

41

別地方的女人哀怨地說,商人重利輕別離。但寧波女人不怕做生意的老公四處奔波,世上哪有雙全法,又要掙錢又要顧家,她們理解丈夫忙生意顧不了家,對丈夫的掙錢能力十分自豪:“小白菜,嫩艾艾,丈夫出門到上海,廿元廿元帶進來,介好丈夫哪裏來?”

隻要丈夫大把票子掙回家,就是一等一的模範丈夫,獨守空房又算什麼呢?這一點跟舟山女人形成鮮明對比,舟山有首歌謠,叫作《揀老公》,歌中是這樣唱的,“種田老公我才要”,“出門老公我不要”。舟山女人是寧願老公守著家過苦日子,也不願老公拋下她出遠門掙錢的。

42

寧波還有這樣一個民謠:“囡囡寶,儂要啥人抱?我要阿爸抱,阿爸出門賺元寶。”你看看,寧波人對孩子的啟蒙教育裏,就有做生意賺大錢這一條,難怪寧波出了這麼多大商人。

43

感覺寧波女人在家中都挺有地位的,感覺寧波男人都是妻管嚴。

對別地方的人調侃自己怕老婆,寧波男人一點也不惱,他們美滋滋地說,“怕老婆,銅鈿多”。

44

寧波的知名度很高。

寧波人開玩笑地說,移動聯通電信天天為寧波打免費廣告:“寧波(您撥)的用戶不在服務區。”寧波的知名度能不高嗎?

45

寧波人該花的錢會花,該省的錢則省。寧波人周立波在上海迎娶溫州富豪太太胡潔,在五星級酒店定下50桌晚宴,喜宴就四道菜,還包括甜品。“今天意義大過用餐,保證大家不餓不保證能吃飽。”波波介紹道:“鹹菜毛豆素雞配熏魚,後麵有伊麵,最便宜的國產牛肉,部位不是很好的,但身體很好。”至於賓客送的禮錢,全用來當公益基金。

寧波人,精明是交關精明的,但心腸也是交關好的。

46

全中國隻有上海人、寧波人和舟山人自稱“阿拉”,而且,上海的“阿拉”也是從寧波的“阿拉”中傳過來的。而舟山和寧波原來是一家的。

47

寧波男人蠻講孝道的,我的寧波同學說,過年了,寧波人鐵定要準備三個紅包,一個給孩子,一個給自己父母,另一個給丈人丈母娘。

附帶說一句,寧波人的丈人丈母娘地位好像比自己的親爹親娘要高。

48

寧波的丈母娘看上去挺難搞定的,毛腳女婿進門前往往對他有七個要求八個要求。但是一旦生米煮成了熟飯,真成了一家人,寧波丈母娘則處處為女婿著想,豈止一個女婿半個兒,簡直比對親生兒子還要客氣。寧波人不是有一句話嗎,女婿“丈母”一聲喊,丈母蛋殼一畚鬥。寧波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滿意,越看越歡喜。

49

寧波女人很會拾掇自己的,她們總把自己和家裏收拾得清清爽爽,寧波有一句這樣的俗語:蘇州的頭,揚州的腳,寧波女人好紮刮(指好打扮)。

寧波女人過日子講究。有會過日子、愛拾掇的寧波女人,寧波的城市看上去總是那麼幹淨,難怪寧波是全國衛生城市。

50

亞馬遜中國給中國的浪漫城市排了個名,評出中國十大最浪漫城市,佛山、寧波和東莞成為中國城市中最具浪漫氣質的三甲,寧波是浙江十一城中唯一上榜的城市。排名的依據,是針對GDP排名前50的城市,綜合統計各城市中愛情、婚戀、浪漫、偶像等題材的圖書及音樂CD的銷量,在該城市所有圖書及CD總銷量中的占比,並進行排名,最終得出這麼個結果。

我一直以為,杭州人嘉興人比寧波人要浪漫風流得多,沒想到,真正浪漫的是寧波人啊。

51

寧波人說,為什麼香港的幾個船王都是寧波人,那是因為寧波與海運的緣分,秦朝徐福尋找長生不老藥,就是從寧波出發的。而唐朝的“海上絲綢之路”、宋朝的“陶瓷器之路”始發點亦是在寧波。明代鄭和下西洋,乘的寶船也是在寧波造的。寧波要不出船王,天理都說不過去的。

52

寧波有很多名頭很響的中學,這些重點中學的校長,著實比寧波的大學校長要牛氣得多,風光得多。

53

寧波的南塘老街有賣油讚子的,隊伍還排得老長。我不知道啥是油讚子,擠進去一看,原來就是小麻花呀。寧波的油讚子有兩種,黃的和綠的,黃的是鹹的,綠的是甜的。

有一家店叫“老寧波油讚子”的,門前還寫著一副對聯:“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深黃。”把個再平常不過的小吃寫得那麼詩意浪漫,寧波人,忒有情懷了。

54

啥食物擱在寧波,都逃脫不了被鹽醃、油醬、糟浸、黴化、臭鹵的命運。

55

寧波人實在會做人家,他們很會從牙縫裏省錢,那些別處的人看不上眼的小魚爛蝦,節儉的寧波人也不舍得扔掉,而是醃成死鹹死鹹的蟹漿蝦糊下飯。說到寧波人的節儉,有一個段子,有戶寧波人家,吃飯時沒有湯菜,隻在窗口上掛一條鹹鯗魚,幾個小孩,看一眼鹹鯗魚,扒一大口白飯。有個小孩多看了幾眼,當爹的馬上沉下臉:鹹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