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湖熟,天下足。”老天如此優待湖州,湖州的家底,比別的地方要來得厚。
2
湖州,跟杭州一樣,是座徹頭徹尾的女性化的城市,這座環太湖中唯一以湖命名的城市,有著從容、溫潤、厚實、雅致、恬淡、細膩的城市特質。
3
湖州人自豪地說,如果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麼天堂中央就是湖州風光。湖州這個地方,清麗、溫和,它讓人靜心,又讓人回味,那些個吳儂軟語,那些個舟楫咿呀,那些個白牆黛瓦,就像吳冠中畫中的江南。
湖州很像絲綢——光滑、滋潤、舒適、浪漫。粗糙、粗野、粗放、粗氣這些詞語與它無關,當然,豪邁、奔放這些詞語與它也搭不大上邊。
到湖州住上幾天,任是鐵石心腸的人,一顆心也會不知不覺柔軟下來。
4
古代詩歌中,依依不舍的離別之地,在北方,是灞橋,在南方,則是白洲,這個白洲就在湖州。所以,湖州又是一座深情的城市。
一座城市既有濃情又有深情,就像一個人既有濃情又有深情,叫人如何不想它?
5
一個城市找出幾樣有價值的人文景觀並不難,但是要找出像湖州這樣豐富而厚重的人文景觀則不容易。
一個城市找出幾個有價值的人文觀念並不難,但是要找出像湖州這樣深邃而博大的人文思想體係則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一個城市要找出幾樣昨天的人文並不難,但是要找出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人文,就十分不容易了。這就是湖州人文的價值。
——這是寫在湖州博物館裏的幾行字,口氣有點大,說話有點繞,不過這幾句話還真不是吹的。
6
湖州人說,我們以前可有錢了。這讓我想起阿Q的話,我們祖先曾經闊過。
湖州的確闊過,而且闊得不同一般,“耕桑之富,甲於浙右”。明代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在《廣誌繹》中寫到湖州,就說盛產蠶絲的湖州是浙江最富的地方:“浙十一郡惟湖最富,蓋嘉、湖澤國,商賈舟航易通各省,而湖多一蠶,是每年兩有秋也。閭閻既得過,則武斷奇贏,收子母息者益易為力,故勢家大者產百萬,次者半之,亦埒封君。其俗皆鄉居,大抵嘉禾俗近姑蘇,湖俗近鬆江,縉紳家非奕葉科第,富貴難於長守,其俗蓋難言之。”
沒錯,湖州一度是浙江首富,而現在,湖州的經濟規模,在全省差不多也就排在中下遊的位置。但湖州人挺滿足的,中不溜秋就挺不錯,在這裏過過小日子,挺好。
7
湖州曾經富可敵國,它就像個富家子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過的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日子,雖然後來千金散盡,家道中落,但骨子裏的那份安耽,那份精細,那份自傲,還是在的。
8
富裕的地方一般少乖戾之氣,湖州人一向和氣,湖州人腦後無反骨,不愛跟人鑽牛角尖,愛麵子,餓死不討飯,做起事來一板一眼,有規有矩。
湖州人性子平和,不容易氣血衝頂。他們走路不慌不忙,說話不緊不慢,馬可·波羅老早就說過:“這裏的居民溫文爾雅。”
9
說到湖州,絲綢是繞不過去的。湖州以蠶桑絲綢著名,一度擁有全國十分之一的絲綢產量,被譽為絲綢之府。有個叫米列斯庫的羅馬尼亞人,就是這麼說的:湖州府位於太湖之濱,是中國富裕的大城市之一……這裏絲綢的產量如此之多,以至一個小城鎮每年繳納的絲綢稅就達500000兩黃金。
那些年,靠著絲綢,湖州人的日子,過得相當愜意。
10
有絲綢不稀奇,江南哪個地方沒有絲綢,但江南的絲綢中,以湖州絲綢為最,清代康熙時織造的九件皇袍,就是用湖州絲綢做的。道光皇帝的湖縐衣褲破了一個小洞洞,他舍不得扔,讓內務府補補,結果這一補就補了3000兩銀子。當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過生日,大臣投其所好,把湖州的輯裏絲獻上,女王鳳顏大悅,好生打賞了他。
湖州這個地方與歐洲隔了十萬八千裏,但湖州曾經讓歐洲的財政出現赤字。當年歐洲人一見輕盈柔軟、光彩奪目的湖州絲綢,眼睛就發亮,傾囊搶購。
湖州絲綢貴如黃金,導致大量進口絲綢的羅馬帝國出現財政赤字。元老院為此還專門通過了一項禁令:禁止銷售、穿著中國絲綢服裝。
11
桑樹是湖州人的搖錢樹。湖州人用桑葉養蠶,蠶長大後吐絲,蠶絲織成華美的絲綢,換來真金白銀。
與桑樹、蠶兒有關的一切,湖州人都不肯放過。湖州人把桑葚做成桑葚酒。蠶兒就是死了,湖州人還要把它變成舌尖上的美食,他們吃蠶蛹,因為他們相信“七個蠶蛹一個雞蛋”,吃蠶蛹約等於吃補品。甚至連蠶拉的屎,他們也要拿來做成枕頭給小孩子用,說能明目、養腦,能祛暑退火,還能枕出寶寶健康周正的頭型來。
12
湖州還是瓷之源,湖州的德清窯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湖州的德清窯一發掘出來,把成熟青瓷出現的時間至少前移500年,“害得”《中國陶瓷史》都得重新修編。
13
喜歡湖州的書卷氣。湖州老早就是個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地方,整個城市有濃鬱的書香。也不知為什麼,書畫家仿佛跟這個地方格外有緣,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蘇軾、王十朋、曹不興、張僧繇、貝義淵、朱審、釋高閑、徐表仁、燕文貴等,要麼在這裏當過官,要麼就寓居湖州,要不怎麼說“一部書畫史,半部在湖州”呢——湖州是中國書畫家出得最多的地方,像什麼中國二十四史最早立傳的畫家、中國士大夫畫派和海上畫派的創始人,都出在湖州,蘇東坡老早就說了,“漢唐以來,簪冠之勝,敵天下三分之一”。
順便說一句,蘇東坡對湖州很有感情,為湖州留下七十多首詩,照湖州人的說法,那肥而不膩的東坡肉,也是蘇東坡在湖州發明的。
14
湖州不但書畫家出得多,進士也出得多,它是中國古代出進士最多的地方之一。這個地方跟嘉興一樣,出讀書種子,湖州有“九裏三閣老,十裏二尚書”的說法,這話雖然有點誇張,不過不太離譜。湖州自古就是個書香之城。
15
說到湖州,除了絲綢,不能不提湖筆。筆、墨、紙、硯被譽為“文房四寶”,是古代文人書房中的標配。這“文房四寶”以浙江湖州的湖筆、安徽徽州的徽墨、安徽宣州的宣紙、廣東肇慶(古稱端州)的端硯最為有名。
古時候的文人,如果書房裏不置齊這四寶,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文人。
16
大家都覺得湖州人很講孝道,因為《遊子吟》的作者孟郊就是湖州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而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冬出筍”的故事,也出自湖州。
17
湖州人才多,湖州人自稱是“湖州人才半天下”。有人總結了湖州人才的特點:“湖州的古今英才,有三個特點是中國任何一個城市也沒有具備的:一是人才品級高,許多都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二是傳承性強,巨星的光芒,可以閃爍幾千年。三是涵蓋麵廣,在各個領域,湖州都是英才輩出的。”
湖州人在吹牛嗎?聽聽有點在吹牛,但當他們把名人糖葫蘆般一串一串搬出來時,聽的人就心悅誠服了。
18
寫湖州,三種人不能不寫:墨客、詩人和商人。作為東南形勝之地,又是坐擁膏腴之城,湖州這個地方,風流才子出了一個又一個。風流才子多的地方,一般來說城市的脂粉氣比較濃,桃紅色的故事也會多一些。
19
中國文化界舉足輕重的人物——趙孟就是湖州人。他是當時的文壇領袖,擱現在,趙孟就是中國文聯主席兼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之類的角色。
趙孟字寫得好,顏值也高,有一件事很能說明趙孟的帥氣指數:一年春天,34歲的趙孟被引薦給73歲的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一見到“才氣英邁,氣宇不凡”的趙孟,就被他英俊帥氣的外表、儒雅高貴的氣質打動,稱他為“神仙中人”,當即親熱地把這位“神仙哥哥”拉到自己身邊,立馬授官。
男人長得好看,也占盡便宜啊。
20
湖州還有一個叫曹不興的畫家,也是牛人一個。他為孫權畫屏風時,落了一點筆墨在上麵,他就順手畫成一隻蒼蠅。孫權來“指導工作”時,以為是蒼蠅飛到了畫上,伸手便拍。
21
湖州才子出得多,才女也多,湖州的女子蘭心蕙質,滿腹才氣。嫁入豪門的湖州女子,不單拚顏值,還拚才氣。那個吳興才女沈珍珠,“貌如良玉,質比精金”,“十年誦讀,萬卷貫通”,唐玄宗把這個飽讀詩書的大才女賜給最喜愛的長孫廣平王李豫為妃,可惜才女生不逢時,榮華富貴的日子沒過幾天,逢上安史之亂,最後失蹤,杳無音信。
同樣,唐太宗的妃子徐惠,也是美女加才女,這個湖州女子出生五個月就能說話,四歲通《論語》會作詩,八歲能文。入宮後,因出口成詩,深得唐太宗寵愛。
湖州女人老早就知道,取悅男人,既要有美貌,還要有才華。
22
湖州的才女不僅有才,而且禦夫有術,鎮得住家裏的那一位,比如管道升,這個大才女翰墨辭章,不學而能,尤善繪梅竹,筆意清絕,她曾給太後畫過一幅墨竹,太後極為欣賞,封她為魏國夫人。
當年,28歲的大齡女文青管道升嫁給了36歲的趙孟,兩人琴瑟相和,意趣相投,堪稱神仙眷侶。後來趙孟見身邊的同僚娶妾的娶妾,包二奶的包二奶,他也動了花心,想包個二奶回家,管道升不是一哭二鬧三上吊,這位才女寫了一首深情無比的詩——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撚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一首詩喚回了一顆風流才子的心,也讓人知道,這世間情為何物,就是一物降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