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奇幻世界的裝備(2 / 3)

合成弓:顧名思義有多種材料製成,通常核心還是岑木等柔韌性好的材料,也有用角質;外麵捆綁較硬的木片如椐木,用荊棘的內層粘合;最外包以牛筋。製作工藝要求極高,工序複雜。筋腱和角質具有正反兩麵相等的彈性,故製成的弓柔韌性極好,不易折斷,兩端可以彎到一處。這種弓有兩種型號尺寸:一是尺寸較小,張弓後寬度隻有50公分左右,弓弦繃得極緊,配用的箭約45公分,稱為斯基泰弓。7世紀的匈奴、12世紀的蒙古遊騎兵使用這種武器。射出的箭在近距離內能穿透一頭野牛,煞是驚人。有效射程為60-80米,最遠處可達200米;另一種尺寸較大,張弓後約寬1米,弓弦繃緊程度稍次,配用的箭長70公分,11世紀亞述人的弓和波斯人的弓屬這類。值得一提的是,亞述與波斯的騎兵都善於在高速疾馳的坐騎上回身返射,給對手來個措手不及。

竹弓:聽上去比較簡陋,確實也是。日本的武士使用過,箭頭鐵製或者角製。從高速奔馳的戰馬上射出,射程可達30英尺左右(遜呀遜)。

十字弓:通常分兩種,便於攜帶的被稱為輕型十字弓;重型十字弓裝置在城樓上,分量可達70磅,如亞曆山大的攻城弩,中國的床弩。輕型十字弓彌補了普通弓箭殺傷力與射程的不足,可達350米。不需要什麼訓練,隨便一個躲在灌木從中的農民就可以結果一個貴族,所以在15世紀,十字弓在歐洲是禁用的。'最低賤卑怯的手可以奪走最英勇高貴的生命。'重型十字弓弦則由彈簧鋼製成,要用絞盤上緊。中國的床弩上有個機匣,可以安放七八支弩箭,自動上膛,類似於冷兵器中的機槍,但射速低,不利於攜帶。

箭:最後來說說箭,箭分兩種,一種是quarrel,就是通常所說的弓箭,另一種叫bolt,打暗黑的朋友會很疑惑,為什麼鐵匠那裏賣兩種箭。區別在於,arrow的箭頭方形或三角形,bolt的箭頭為圓形。前者的精度高,後者加工簡易。箭頭的材質最早為砍削打磨過的燧石或黑曜石,後為鑄鐵,也有少量的鋼製。箭頭狹長尖利者,用於穿甲;扁平帶側鋒者,用於射獵。

其它遠程武器:

矛:最基本簡易的投擲刺擊兵器,通常1.8-2.5米長。是人類最早學會使用的武器。一般來講,使用矛直接刺擊投矛對手的場合極少,多為對方已受傷,再上去補一家夥。如西班牙鬥牛士上場前先要給牛放血,就用矛遠遠的刺。

標槍:製作時更要注意平衡性,務求符合空氣動力學。阿客流斯與赫克托耳在特羅伊城下用標槍互擲決鬥(致敬),實際上,希臘人的時代過去後這種武器基本不再使用。造成的傷害與矛類似,但投擲時更加精確,有時還在後部加上尾羽以幫助飛行平穩筆直。

短標槍:這種投擲武器杆體較短,但末端有一球狀把手,用於維持在空中的重心平衡。比較難使用,準確性也差。使用的例子僅在弓箭發明以前,部落中的武士才用這種粗陋的裝備。

投石器:可以很方便的將圓石甩出較遠的距離,通常100-200米。結構簡單:兩條相同長度的皮帶中間係一皮囊,囊中放置投石。抓住皮帶末端在頭頂飛速揮舞旋轉,第四五圈時當速度達到最大時,放開一條帶子,皮囊中的石塊就順著切線的方向投出。這種裝備被用作武器時,作用亦不明顯,除非是上百人規模的齊射。使用的投石也經過加工,打磨光滑,蓋圓的石塊飛行路線更筆直穩定。最後在實戰中出現是羅馬共和國早期(參見《高盧戰記》),但最初隻是羅馬貴族們的遊戲,他們在圍獵中使用投石器射擊小型野獸。

重投石器:構造原理與投石器基本相同,用粗皮索代替皮帶,使用時將石塊從肩後甩出,而不是在頭頂回旋加速。亦為羅馬軍的裝備之一,但精度更差,射程更近,約80米之內。

標槍投擲器:骨製或木製,卡住標槍頂端,助跑後用力甩出,能把標槍投出100多米遠。差不多與投石器同時出現,後由羅馬人加以改進,多了一條皮帶彈射,射程更遠。

第三節長擊篇

黃旌白鉞,槍戟如林。

黑暗的時代中有許多奇形怪狀的長兵器,為的是在劍的攻擊範圍之外將對手砍倒。亦無統一的製式標準,於是長兵器體現了個人的想象力。

戰斧:困擾的概念。中國古代短柄為斧,長柄為鉞,可見《說文》'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戍,經傳皆以鉞為之。'那可以稱為長柄斧吧。斧開單刃或雙刃都有,斧柄多為木製,使用者總為膂力過人之士,利斧可輕易將對手的盾牌斬裂,頸骨砍折。1066年諾曼人登陸英格蘭,普遍使用雙刃斧,英格蘭寬刃劍望之披靡。維京人多用單刃斧,斧頭尖端帶一倒鉤。蓋北方的民族衣甲簡陋,一斧砍入對手胸腹,順勢一勾一拉,慘不忍睹。

鐃鉤:在中國,鐃是軍隊中的樂器,用以止鼓;鉤指長而曲的劍,“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歐洲的鐃鉤是作戰兵器,最早為果園中修剪枝葉的家夥。貴族領主械鬥,農民亦被牽連,抄起這種奇門兵器倒也得心應手。形似頂端彎鉤的樸刀,可將對手四肢分離。整個黑暗時代這種工具都有活躍的表現,可以仔細看《勇敢的心》,其中一個土包子農民就扛著這種武器。

長刀:亦是中世紀最普通的武器,木柄頂端捆綁狹長鋒利的刀刃,有點像日本和尚的薙刀,總是很簡陋,雖說長度可達2-3米,但很容易被對手砍斷木柄。

長戟:在東周列國中,戟是青銅所鑄,矛與戈的混合物。歐洲的戟稍有不同,戟背為鉤鐮,戟麵呈斧鉞,頂端置槍矛。長度約3米,可刺、挑、劈、斬、勾,端的厲害,瑞士雇傭兵的招牌家夥,今天梵蒂岡的教皇衛隊還使用這種武器。

槍矛:最基本的長兵器,比標槍稍顯粗壯。長度在6米以上,甚至有10米者。頂端是簡單的槍尖,下麵有5-10公分長的鐵製護托,以免槍尖折掉或被砍斷。使用時,將粗大的末端抵著地麵,槍尖向前,可以有效的阻止騎兵的突擊。更多的是排成密集陣,後麵士兵的長矛架在前排的肩上,一聲吆喝齊步向前。這種v字形的隊列幾乎是全能的攻擊陣形,不用與對手短兵相接。羅馬軍團發明這種作戰方式,轉戰亞平寧半島罕逢敵手。直到步槍的刺刀發明後,槍矛遂被收進博物館。

戰錘:上麵說過,身穿鎖子甲後,槍刺不進,利劍難斷。但一物降一物,沉重的打擊兵器應運而生。鈍器的用力擊打可以隔著軟甲砸斷筋骨,敲碎頭顱。戰錘的來源已不可追溯,既可手持,亦可擲出傷人。把柄木製,外部包鐵,大多數戰錘背部有尖刺。使用時,由於其截麵小,故而專取關節。頭顱、肩膀、肘部、膝蓋,一擊使對方戰鬥力全喪,極是陰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