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注]
唐叔虞 西周周武王幼子,周成王的弟弟,是周代晉國的始祖。根據西周的分封製度,山西翼城西部封給了叔虞。山西翼城西部一帶古稱唐國,叔虞就以唐為氏,所以又被稱為唐叔虞。後來他的兒子燮父遷都於晉水之旁,就改唐國為晉國。
卷棚 我國古建築中的一種形式,其屋麵雙坡,沒有明顯的正脊,即前後坡相接處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麵。卷棚做法是先用椽子彎成木拱橋,然後沿此在椽子上釘上薄板即成,也有不用薄板而用薄薄的望磚直接擱在木拱架上。有時望磚塗上白灰,襯托出紅褐色的木拱架椽子,非常生動美觀。
望柱 我國古代大型建築物及橋梁的支撐石欄杆之間的石柱。古代祭祀的牌、碣、表、標、華表等也叫望柱。望柱分柱身和柱頭兩部分。望柱的柱身各麵常有海棠花或龍紋裝飾。柱頭的裝飾,花樣繁多,常見的有龍紋、風紋、雲紋、獅子紋、蓮花紋等。
匾額 上麵題著作為標記或表示讚揚文字的長方形橫牌,我國古建築的組成部分之一,一般掛在門上方、屋簷下。許多匾額的四周邊框上,雕飾各種龍鳳、花卉、圖案花紋。可分為石刻匾額和木刻匾額及灰製匾額等。
翰林 古代皇帝的文學侍從官,翰林院從唐朝起開始設立,初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後來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朝廷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在翰林院裏任職的人稱為翰林學士。
《水經注》 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係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全書30多萬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1000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產、風俗、傳說、曆史等。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
蟒袍 古代官員的禮服。上繡蟒紋,因此稱為蟒袍。婦女受有封誥,也可以穿。蟒袍的式樣是齊肩圓領,大襟,闊袖,袍長及足,袖裉下有“擺衩子”。周身以金或銀線及彩色絨線刺繡藝術紋樣。女式蟒與男式蟒大致相同。
[閱讀鏈接]
晉祠的金人台有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為鐵為五金之屬,因此稱之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於北宋紹聖四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曆史,身披鐵甲,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
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隻見汾河滔滔而流,怎麼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遊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
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有無旁人。”
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
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隻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
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船家抬眼一看,麵前立著一位鐵人。細細一看,船家認出這是晉祠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急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台。
聖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因此,這尊鐵人腳上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內涵豐富的民間剪紙藝術
剪紙屬於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能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民間剪紙藝術有其獨特的形式語言和深厚的傳統曆史文化淵源,體現了我國民間圖騰崇拜和宗教信仰的傳承,反映了人們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審美情趣。
山西民間剪紙內容豐富,並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山西呂梁地區的剪紙含有漢代石刻藝術所具有的質樸、粗獷、雄渾、博大之氣;晉南剪紙刀筆遒勁,酣暢淋漓,且具有粗中見細、拙中藏巧的特點;雁北的廣靈、靈丘剪紙凝重而豔麗,既有塞外的野趣,又有關內的雋秀;而地處山西腹地的晉中剪紙,則呈圓潤秀麗、纖巧精細的風格。
山西民間剪紙的體裁格式,根據各地民俗與實用需要因物、因事製宜。最常見的是窗花,窗花的大小根據窗格的形狀來定。
如晉北一帶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窗花也隨窗而異,小的寸許,精致靈巧,稚趣橫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素雅大方。
忻州一帶,歡慶春節,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願新媳婦善於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剪紙的題材大都是人物、動物、草木花卉,能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通過諧音、象征等手法,構成寓意性的藝術畫麵。
如《龍鳳呈祥》、《鳳凰戲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滿與神聖。《劉海戲金蟾》象征愛情的真摯。《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時如意、平安幸福。《喜鵲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門。肥豬身上的裝飾花紋,用一群小豬組成,以比喻“多子”。新媳婦懷裏抱娃娃,表示“得子”等。
民間剪紙與各地風俗習慣密切結合,蘊含著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質,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凡歲時節令、居住、服飾、誕生成年、婚葬、壽筵,都在剪紙中得到了反映。
春節是很多民族非常重視的節日,因此顯得尤為隆重。山西地區人家過春節時屋裏院內都要進行裝飾。農村裏盡管院門上貼著門畫、對聯,掛著門箋,還要再剪貼一對“桃核”,“核”諧“符”音,承襲古時稱“春聯”為“桃符”的習俗。
元宵節家家門前懸掛彩燈,燈的造型千姿百態、各具特色,彩燈上張貼的剪紙豐富多彩。以影形而轉動謂之“走馬燈”, 鏤刻的燈花為適應轉動均是側麵側身,燈花的功能是美化燈,這就要求剪出的花樣必須契合透光照明,為此,燈花的線條比較纖細,黑白對比不太明顯,塊麵相間比較均勻。
山西地處華北高原,曆來降雨量就少,尤其是春季十年九旱。舊時,遇到久旱不雨,人們無力自救,便將希望寄托於龍,到農曆二月初二時,婦女剪龍,家家門上貼龍,祈求龍王降雨。這類剪紙大都造型簡潔誇張,輪廓分明,少有浮飾,呈現出拙稚的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