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領風騷——文化魅力3(2 / 2)

花敲鼓因此得名,並傳播四方。中間4個主要演奏者,傳說分別代表牛、虎、獅子、麒麟,以鎮邪惡。代表曲目是《秦王點兵》。表現曆史上秦王屯兵絳州軍民一片歡騰的熱烈場麵。

山西鑼鼓中一類鑼鼓很有特色,那就是舞蹈鑼鼓。舞蹈鑼鼓是融舞蹈與鑼鼓於一體,鑼鼓演奏者也是舞蹈表演者,也稱鼓舞。這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藝術形式。

轉身鼓就是一種重要的舞蹈鑼鼓,主要流傳在山西襄汾縣一帶,以轉身擊鼓而名。據傳始於明代萬曆年間。它的鼓點曲牌很豐富,原有100多首。

曲牌大多短小洗練,富於變化。表現的內容相當豐富,主要是農村生活題材,也有曆史故事、動物態勢。名稱生動,很有吸引力,如“小娃搖耬”、“撅麵片”、“摘豆角”、“麻雀叫喳喳”、“獅子大張嘴”等。

在擊鼓技藝上變化多彩,因而能出現10多種不同的音響,模擬生活,使人倍增親切感。與音響諧調,伴舞輕盈明快,靈巧多變。因為鼓是放在固定鼓架上的,表演者更能自如地表演舞姿。

扇鼓亦稱太平鼓。南部流行在曲沃一帶,北部流行在朔州一帶,是一種說唱鼓舞,起端於神祀。其鼓形如蒲扇,故名扇鼓。單麵,用藤條或竹篾敲擊。鼓柄綴串鐵環數個,舞動時叮當有聲,頗添幾分情趣。

扇鼓的鼓者、舞者、說唱者一身三任,無需另行伴奏。鼓技、舞姿有多種變化,說唱內容隨時代更新,貼近人們心理。演奏無一定人數限製,服飾無特殊要求,場地隨處皆可,活動簡便,十分受歡迎。

[旁注]

《山海經》 先秦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內容包羅萬象,主要記述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麵的內容,其中關於礦物的記錄,是世界最早的有關文獻記載。

鳳 鳳凰的簡稱,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百鳥之首,傳說中能給人民帶來和平、幸福的瑞鳥,因此作為吉祥、喜慶的象征,它頭似錦雞、身如鴛鴦,有大鵬的翅膀、仙鶴的腿、鸚鵡的嘴、孔雀的尾。

農曆 是我國傳統曆法之一。因這種曆法安排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故稱農曆。農曆是我國目前與公曆並行使用的一種曆法。

扁鼓 一種打擊樂器。扁鼓圓形,鼓框木製,兩麵蒙羊皮或牛皮,用繩索繃緊。鼓麵直徑37厘米至45厘米。主要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西藏、青海、甘肅等地區。

鬥鑼 我國民族打擊樂器的一種,主要流行於廣東潮汕地區。用於潮州大鑼鼓、潮陽笛套大鑼鼓和潮劇伴奏。鑼麵直徑38厘米、鑼邊高6.5厘米,用長約22厘米的長方形木槌敲擊。演奏時,左手抓鑼邊,右手執棰敲擊,不敲鑼中,而敲鑼邊。

鐃 我國最早使用的青銅打擊樂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為軍中傳播號令之用。流行於商代晚期,周初沿用。銅製圓形,以兩片為一副,相擊發聲,常和鈸配合演奏。

[閱讀鏈接]

《瞪眼家夥》是山西屯留縣東部和長治西部農村中廣為流傳的一種群體鑼鼓舞蹈表演藝術。

最早起源於祭祀鑼鼓樂,那時,每逢祭日,天近一更,村民聽到敲鑼擊鼓的聲音,家家便開始做祭祀準備,由於這個原因,瞪眼家夥又稱“一更催”。又因為人們覺得其鑼鼓點像為驅邪除惡而點燃的草堆燒起來所發出的劈啪聲,所以也叫它“草圪節”。

“瞪眼家夥”這個名字的來曆有段小故事。相傳清光緒三年大旱後的第二年,當地農業獲得了大豐收,人們認為是神的賜予。

為了感謝神的保佑恩賜,村民敲起鑼鼓謝神,人們喜氣洋洋,笑逐顏開並互視會意,敲鑼拍鑔者竟情不自禁地舞動起來,甚至互相敲拍,瞪眼傳情,從此不僅改變了原來的呆板打法和隊形,而且莊嚴肅穆的氣氛也被歡快熱烈的情緒所替代,由此產生了“瞪眼家夥”這個形象的名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