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每逢十二月初八,東京開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寶五味粥,即“臘八粥”。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各個寺院送七寶五味粥讓門徒鬥飲,稱之為“臘八粥”,又稱“佛粥”。
宋代大詩人陸遊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也說的是臘八送粥之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鬆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1725年,清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公大臣,品嚐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誌》又雲:
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宮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裏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裏麵,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按照當地的說法,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
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
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老北京臨年關,街巷胡同有賣辣菜的,可沒有賣臘八蒜的。
這是為什麼呢?您想啊,賣臘八蒜得吆喝吧,怎麼吆喝?直接喊“臘八蒜來!”欠債的人聽見吆喝心裏咯噔一下,怎麼街上還有喊著催債呀!再說了,你一個做小買賣的跟誰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錯了,所以臘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自己先給自己算算,今年這個年怎麼過。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製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製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麵。臘八的頭一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八的早晨全家吃臘八麵。
[旁注]
應劭 (153年~196年),東漢學者。父名奉,桓帝時名臣,官至司隸校尉。劭少年時專心好學,博覽多聞,留有《漢官儀》、《風俗通義》等。
皇帝 我國帝製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之後,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立“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壽星 星名,我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也是道教中的神仙,本為恒星名,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南極老人星。畫像中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古人作長壽老人的象征。常襯托以鹿、鶴、仙桃等,象征長壽。
中醫 指我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我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係。
《永樂大典》 編撰於明永樂年間,初名《文獻大成》,是我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這一古代文化寶庫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永樂大典》作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書,顯示了古代漢族文化的光輝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曠世大典。
巫術 企圖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給予控製的方術。“降神儀式”和“咒語”構成巫術的主要內容。古代施術者女稱巫,男稱覡。
翡翠 也稱翡翠玉、翠玉、硬玉、緬甸玉,是玉的一種,顏色呈翠綠色或紅色。翡翠的名稱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非常鮮豔,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的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明朝時,緬甸玉傳入我國後,就冠以“翡翠”之名。
[閱讀鏈接]
為什麼在泡臘八蒜的時候要用紫皮蒜和米醋呢?這在民間是有一定說法的。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實,泡出的蒜脆香。
米醋色淡,泡過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過蒜色澤發黑,蒜瓣也不夠綠,口感較差,尤其是熏醋,略帶糊味,也許這正是它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