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祭祀——臘八節2(2 / 3)

“臘祭”本是原始先民慶賀農業豐收的報酬之禮,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應劭的《風俗通》記載:“《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非常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

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

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嚐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製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在臘八節這天還有許多有趣的飲食習俗,在臘八的前一天,人們一般用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的一年裏都不會肚子疼。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曆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後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果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鬆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等,總計不下20種。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至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

其中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幹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像一隻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隻小獅子。

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隻有在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穀類,具有一定的養生意義。常用的穀類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髒、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

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於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類是“臘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黃豆、赤小豆。黃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營養十分豐富,並且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病、抑製多種惡性腫瘤、預防骨質疏鬆等多種保健功能。

赤小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中醫認為本品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之功,對於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不可小看“臘八粥”中果仁的食療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長生果”的美稱,具有潤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種功能。

核桃仁具有補腎納氣、益智健腦、強筋壯骨的作用,還能夠增進食欲、烏須生發,核桃仁中所含的維生素E更是醫藥學界公認的抗衰老藥物。

如果在“臘八粥”內再加羊肉、狗肉、雞肉等,就更使臘八粥營養滋補價值倍增。對於高血壓患者,不妨在粥裏加點白蘿卜、芹菜,對於經常失眠的患者,如果在粥裏加點龍眼肉、酸棗仁將會起到很好的養心安神的作用,何首烏、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對血脂也有輔助的調節作用,是老年人的食療佳品。

燕麥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的作用,食用燕麥後可減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麥後可抑製血糖值上升,因此對於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並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裏放點燕麥。

大棗也是一種益氣養血、健脾的食療佳品,對脾胃虛弱、血虛萎黃和肺虛咳嗽等症有一定療效。

關於臘八粥的配方,在《雞肋篇》中的記載是:

寧州臘月初八,人家竟作白粥,於上以林栗之類,染以眾色,為花鳥象,更相送遺。

宋朝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六記載:

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刹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元代孫國敕作《燕都遊覽誌》記載:“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