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調雨順——中和節3(2 / 2)

早飯前後,人們帶上香燭紙錢,領著孩子們去敬橋。來到橋旁,在橋頭燃香點燭燒紙,擺上魚、肉、蛋、酒等貢品,口念敬橋詞,求其保佑孩子。

之後,敬橋者在橋旁共享祭品,此時若有人路過碰見,主人須邀其同享祭品,不能吝嗇,怕橋神怪罪敬橋不虔誠。若是此人有事不能停留,主人家就要勸其飲兩杯酒,並送糯米飯、肉或紅蛋,讓其帶走,以示誠意。

然而,貴州三穗縣寨頭的苗族村寨,則把祭橋作為了一種節日集會來舉行。從農曆二月初二至初六結束,這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吹笙跳舞、對歌、鬥鳥、剪紙比賽、工藝品展示、賽籃球等活動。

二月二這天,他們認為是好日子,通常還有好幾對年輕人在這天舉行婚禮。但他們還是把祭橋作為重頭戲。

初二的清晨,全寨12房族的男女老少穿著盛裝,抬著豬、拿著鴨或雞來到位於寨頭東北麵的一座叫也霧山腳下的一座橋上宰殺,把鮮血淋在橋上,然後把糯米粑、雞蛋、鴨蛋、米酒等貢品擺上,點燃香燭紙錢,燃放鞭炮。接著在橋下的大田中各自架起鍋灶,把殺死的豬、雞、鴨進行烹調。

與此同時,年青的男子就開始吹蘆笙,姑娘們就合著蘆笙的節奏跳起舞來。烹調好後,擺上酒菜,開始吃喝劃拳、鬧酒、唱酒歌。因為是12個房族,加上房族中的親朋好友,人多的時候竟達萬人,熱鬧非凡。

[旁注]

土地廟 又稱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各地鄉村均有分布,以至凡有民眾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廟。

紙錢 又稱冥錢,是舊時祭祀時用以禮鬼神和葬禮及掃墓時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幣”之一。一般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屆時或拋撒於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民間一般將此稱為撒紙、燒紙等。

蘆笙 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 在我國大地上,隻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蘆笙。在貴州各地少數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蘆笙之鄉”、“歌舞之鄉”的稱譽。蘆笙,是少數民族特別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之一,逢年過節,他們都要舉行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蘆笙會,吹起蘆笙跳起舞,慶祝自己的民族節日。

[閱讀鏈接]

黃田二月二是廣西賀州桂東影響較大的一個傳統節日,這個習俗由來已久。

黃田二月二的特點彰顯了客家的文化,這一天,隻要你在黃田街上有一位親戚或認識一位朋友,你就可以帶上你所有的親朋好友到那位朋友家做客。

不管你原來是否和主人家相識,隻要有一個熟人帶路,你就可以到任何一戶人家吃節。來的客人越多,主人越引為榮耀。這一習俗充分體現了客家人好客的特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