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不僅在這裏修建都城赫圖阿拉城,創建了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八旗製度,還創製了滿文。1644年,清世祖入關,在北京坐穩江山後的大清皇帝不忘祖宗,從清康熙到清道光的150年間,先後有 4位皇帝 9次來永陵祭祖。為了保護祖陵,清代曆朝皇帝對永陵先後進行了28次大規模的擴建和修繕。
早在1598年,努爾哈赤還是明朝屬下的建州左都督的時候,就在這裏動工修建他的祖墳。當時有風水先生對努爾哈赤說,這裏依山傍水,沃野蔥蘢。啟運山是條探頭藏尾的巨龍,龍頭朝西,麵對蜿蜒潺潺的蘇子河,很像伸著龍頭飲水。對麵是海拔480多米的煙囪山,高聳入雲,成為天然屏障。東南是雞鳴山,對著啟運山金雞報曉,西邊是鳳凰嶺,與啟運山形成龍鳳呈祥。
永陵坐北朝南、神道貫穿、居中當陽,中軸不偏永陵選擇在啟運山南麓背風朝陽,窩風藏氣的龍脈正穴之前營造寶鼎正殿。由正穴向南修築一條長約1公裏的筆直通道,稱“神路”,是陵寢的中軸線,也是陵寢的坐向線。享殿啟運殿就建在中軸線北端,有“居中當陽”之意。啟運門、正紅門都在軸線上坐北朝南依次排開,即有層層拱護正殿的作用又有突出中心,強化皇權的寓意。
【旁注】
術士 指我國古代從事驅鬼捉妖,觀陰陽看風水,相麵占卜一類的活動的人。術士和方士都是古代以神仙之道為人服務的人,方士和術士大多是道家或陰陽家的信徒,這兩種行業之間經常有交叉的地方,秦漢後基本上就混為一談了。
破土 風水上僅指逝者埋葬的過程或者凶煞地方施工稱為“破土”,與一般建築房屋的“動土”不同,“破土”專屬陰宅和凶煞工程,如兵工廠、狗肉店、停屍房等,“動土”專屬陽宅,意思相同。破土結束後要舉行一定的儀式。
龍脈 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龍、穴、砂、水、向。相應的活動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山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
朱雀 一說為鳳凰,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它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在我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故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製宮闕殿閣取法焉。”
中軸線 《中國建築史》把我國古代大建築群平麵中統率全局的軸線稱為“中軸線”,並且指出:“世界各國唯獨我國對此最強調,成就也最突出。”在左右古都北京城數百年的建築格局上,中軸線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風水學 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我國古代稱堪輿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風水的曆史相當久遠,在古代,風水盛行於中華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永寧山 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裏處,北京以西125公裏。原名泰寧山。自清雍正依山建清西陵以來,雍正帝的寢陵定名為“泰陵”,泰寧山更名為永寧山。事實上,明清時期的皇陵大都依山而建,在劃定陵區以後,將首陵所背靠的山賜以嘉名,以前所用的地方土名不能再用,成為定製。
案山 又稱迎砂,是指穴山與朝山之間的山,即距穴山最近而小的朝山延伸略高出明堂的這一部分坡地。與案山相對為遠者則為朝山。小氣局的案山距離較近,百步轉欄即為案;大氣局案山較遠,可以是幾公裏、十幾公裏,甚至幾十公裏。
地質斷層 在自然界中,大規模的破裂麵被稱為地質斷層。一條斷層的兩側可以逐漸地並難以察覺地互相滑過;也可以突然破裂,以地震形式釋放能量。在後一情況下,斷裂兩側存在相對錯動,以致一度橫過斷裂排列的岩石會發生變位。許多斷裂非常長,有的可在地表追蹤幾千米。
癸山丁向 風水學名詞,為“風水二十四山”之一。風水的主旨是在和諧中求得天人合一,因而其布置是有一整套很嚴謹的要求,沒有任何一個山向必定敗或必定旺,要視乎整體的布局安排。先要審察宅外的山水巒頭,再要看內局的生克製化。再配其時、運、命卦安排等。
八旗製度 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努爾哈赤在統一滿族的先世女真各部的戰爭中,隨著勢力擴大,於1601年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後來在原有牛錄製的基礎上,創建了八旗製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
[閱讀鏈接]
清代陵寢製度在清乾隆時期進行了革新。乾隆皇帝為解決對祖父和父親恪盡孝道的問題,他定下製度,即從乾隆以後各朝皇帝建陵,均須遵循“父東子西,父西子東”的建陵規製,如果父親葬東陵,則兒皇帝葬西陵,父葬西陵,則兒皇帝葬東陵,稱之為“昭穆相間的兆葬之製”。
這種墓葬製度, 形成了清東陵、清西陵現有的格局,造成了清東陵、清西陵兩大陵墓群與我國明代以前曆代皇家陵寢建陵製度的根本不同之處。
2